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课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82751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课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课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课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商务星球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课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商务星球版【 课 题 】八上第四单元 经济与文化 第4课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课 型 】新授课【课标要求】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影响2、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 2、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5、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学习重点】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 2、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3、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学习难点】1、了解我国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教学模式】二五三课堂导学模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具准备】旅游资源图、地理助学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我市台儿庄古城其水乡、古城特色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思考1我市为什么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2查阅资料收集我市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言:旅游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民居、服饰、交通运输方式等构成了特色的地方文化,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亦作为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资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下面我们学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学生进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 即“问题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读图片)体会台儿庄古水城、月亮湾湿地、滕州微山湖湿地对我市形成江北水乡特色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出示目标自主学习精讲精练合作探究过渡链接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2、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色文化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5、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 服饰:藏族人身着 ,具有 的特点,以适应 的变化。傣族生活在 ,女子服饰穿 ,男子穿 追问:西北干旱地区的服饰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青藏高原地区呢? 2.饮食(1)我国北方 旱地连片,北方人: 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食 ;如 。(2)我国南方 广布,南方人: 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食 ;如 。(3)我国西北 广布,西北人:畜牧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食物构成中以 为主,如 。 3. 民居(1)北方传统民居:院落 ,墙体 ,窗户 密封程度高。西北地区居民屋顶坡度小。(2)南方传统民居:院落 ,墙体 ,窗户 ,屋顶坡度大,通风条件好。(3)傣家传统民居:称为 ,上层 ,下层 。(4)陕北传统民居:称为 ,冬暖夏凉,节约 。思考1、 说说西江与平遥所在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2、 比较西江苗寨与平遥古城建筑特点的差异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每个地区都有一些迥异于其他地域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地方文化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明,受到国际组织的广泛重视,许多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阅读教材P97页至100页,找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读图探究:学生观看衣、食、住、行图片自主学习:梳理基础知识思考:青藏高原牧民的藏袍是为了适应怎样的气温环境而设计的?(思考分析)(1)家乡主要是旱地还是水田?主要种植哪几种农作物?一日三餐以什么为主食?收集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特色名吃?(滕州微山湖鸭蛋 台儿庄狗肉 山亭羊肉汤 枣庄辣子鸡等)追问你家的房屋是否有院落?墙体、窗户怎样?是为适应什么样的环境?(思考)我国南北方在传统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追问南船北马的传统运输特色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追问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传统运输工具分别是什么?(骆驼 溜索)(观察思考)选择一种民居,其建筑特点与气候、地形自然条件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知识点,锻炼自学能力。这些图片学生在生活中都能常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于学生接受。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分析,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分类,然后总结,使学生更好接受。培养学生思考和运用图片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承转过渡.视野拓展: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福建武夷山既是自然遗产,又是文化遗产,是为数不多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A B C D E议一议“图中各民居的主要分布地区、建筑特点及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识记我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分布情况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万里长城、 、河北承德 ,江苏 、安徽 、山东 、甘肃 等。利用我国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追问我省有哪两个世界遗产?追问世界遗产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意大利)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上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一些迥异于其他地域的民风民俗,尤其是自然文化遗产正吸引着众多的国际游客。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读力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文字和图片,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自己在保护世界遗产中该怎样做,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拓展提高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读图 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我国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_作为旅游资源是_发展的基础。在海南岛的_村寨群众常常跳起别具特色的_舞。_节是西双版纳群众重要的节日。特色文化使旅游业内容更加丰富,旅游使特色文化得到_和_。特色文化如果_和_,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因此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活动:我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我市台儿庄古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变大,并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观察思考)我们汉族有哪些传统项目。请你就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地方旅游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分组讨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构建与梳理下面我们来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梳理知识体系:知识要素图自然环境 民居 饮食 服饰民族特色 地方文化 文化遗产 旅游业的发展 文明旅游 生态旅游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素养。【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A.朝鲜族窑洞 B.傣族泼水 C.蒙古族藏袍D.彝族竹竿舞2、下面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3、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 )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山 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4、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5、“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A.南船北马 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 D.南湿北干6、区分各民族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民居 B.饮食 C.服饰 D.文化艺术7、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 )A.地质地貌景观 B.城市面貌景观 C.地方文化特色 D.各地风味小吃二、综合题1、将下列各种民居形式与分布地区和特点连线。内蒙古牧区窑洞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墙体厚重,多青砖灰瓦华北地区四合院 易于拆装,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黄土高原竹楼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坚实的崖面上挖掘而成云南西双版纳蒙古包 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饲养牲畜2、读中国部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分布图(xx.7),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A B C D E F G H 【教学反思】(感悟:每天总结一点,进步一点,坚持下去,就是串串珍珠)本课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和“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丰富的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教材图片丰富,语言简洁,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以衣、食、住、行知识为线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以及总结规律、原因分析、信息判断等项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二五三教学法既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小组内积极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等多种方式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