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1《北海的早晨》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9829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1《北海的早晨》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1《北海的早晨》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1《北海的早晨》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31北海的早晨教案 上海五四制版【课文研究】一、 课文朗读【暂缺】二、 字词研究1. 酣睡:熟睡。2. 汩():水流动的声音。3. 幢幢(chun chun):形容影子摇晃。4. 参差差(cn c c):“参差”的叠词。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5. 晕晕(yn)的:晕,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这里叠用作形容词,指灯光泛出晕圈,模模糊糊的。6. 蓬莱: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山。7. 雾霭(i):雾气。8. 袅袅婷婷: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9. 绰绰(chu)约约:“绰约”的叠词。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10. 逶迤(wi y):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11. 霎(sh)时:极短时间。12. 踞(j):蹲或坐。13. 山峦(lun):连绵的山。14. 硕(shu)大:非常大;巨大。15. 珠玑(j):珠子。16. 扁(pin)舟:小船。17. 和(h)着激越的手风琴:和,和谐地跟着唱。18.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19. 扇(shn)起水来:扇(shn),摇动扇子或其他薄片,加速空气流动。这里是指游艇底部水车般的扇斗(shn du)转动时使水加速流动。20. 猎猎:形容风声或旗帜被吹动的样子。三、 篇章研究北海的早晨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时间为序,抓住不同时段中北海的特点,满含感情,精心描摹:晨雾中的北海温柔而安详;晓月渐露,北海渐渐苏醒;太阳出来了,湖上湖下溢彩流光,快乐的游人往来穿梭在湖面上,美丽的景,快活的人,和谐相融,一派生机勃勃。斯妤用精致生动、如诗如歌的语言,将读者带入美好的北海的早晨,传递出对自然美景、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非凡的语言功力。第13自然段,写晨雾中静谧朦胧的北海。第1段作者让我们跟着她进入了北海静谧的氛围。第2第3段从湖畔景物、湖面、琼岛这三方面表现晨雾中的北海之美。写湖畔景物,由远及近,远处的山峦树木、湖畔的台榭楼阁、沿岸的柳树及灯光,依次写来,层次分明;写湖面,扣住“迷蒙”二字,从晨雾和湖水两方面着手描绘,晕染出烟笼湖水的宁静安详;写琼岛,先写晨雾缭绕中“蓬莱”般的胜境,再写沿湖月牙形长廊的美态,凸现晨雾中琼岛的朦胧飘逸之美。作者笔下晨雾中的种种景物,营造了薄雾缭绕中的北海朦胧的诗意美。第4自然段,写晓月渐露时渐渐苏醒、动静相宜的北海。作者采用由上而下的观察顺序,先写空中的月,将月比喻为云,贴切地表现了晓月“白”而“薄”的特征;然后将视线转到湖面。对于湖面的描写,作者选择“无风”、“微风”、“大风”三种时刻,细致地刻画了湖面从“水平如镜”到“泛起涟漪”,又到“皱起波痕”,甚至“奔涌着”的变化,勾勒出了黎明时分北海由静而动的跃动之美。第57自然段,写朝阳下充满活力的北海。第5自然段描写了太阳初起时湖上湖下的明净光灿。作者从湖面水波的角度写朝阳:“镀金”、“金灿灿的明月”、“异样的银光”、“亮闪闪的白金”、“莹莹的银光”等等,流光溢彩,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为下文由景及人,展现充满生机活力的景象做好了铺垫。第6自然段,作者的写作重心转移到了湖面上的游人。先是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全景图, 似广角镜般收入了“扁舟”、“脚踏游艇”、“兴奋的儿童、鲜艳的少女、眉开眼笑的老人”,然后又近景描写歌唱的中学生、划桨的孩子,尤以乘坐游艇的老人们为特写,突出他们的“童心复萌”、生气盎然,最后在“歌声、笑声、桨声、机器声”的喧哗闹腾中收束本段,点出人们无限快活的心情。第7自然段,以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一句点睛之笔(“这是怎样生机勃勃、怎样充满活力的景象呵!”)为全文收尾。景是生机勃勃之景,人是充满活力之人,人融于景,景与人相互映衬,拥有一种和谐的生机之美斯妤此文将众多景物纳入其中却不显得纷繁凌乱,一来得益于以时间为序,将“北海的早晨”分为了三个阶段,二来得益于每个阶段的景物观察顺序井井有条,又包含变化,三来是抓住了每种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选择了贴切的动词、形容词等进行描摹,且遣词造句颇具新鲜感,不仅传神地描绘了北海早晨的美景,也不断地给读者以阅读的惊喜和享受。文中比喻随处可见,许多比喻新鲜生动,令人击节赞赏,回味无穷。如:“而沿湖一列月牙形的长廊,临着水,拂着雾,宛然而来,盈盈如飘,袅袅地环绕在琼岛浑圆的肩上,更是仙界里一条飘逸的纱巾了。”将琼岛沿湖一列的月牙形长廊比作披在琼岛肩上的仙界里飘逸的纱巾,形象地写出了长廊环绕琼岛、披拂着晨雾,朦朦胧胧的特点,又暗含了将琼岛比作仙子的意思,呼应了前文的“蓬莱胜境”,读来具有无限美感。“碧澄澄的水波光滑柔软得如同绿色的软缎。 ”以软缎作比,形象贴切地写出了水波的光滑、柔软,及绿色的纯与亮。“偶尔一阵微风掠过,一圈圈泛起涟漪,少女般甜蜜的微笑霎时充满了整个湖面。”将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比作少女般甜蜜的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面微波荡漾的柔美,也映衬出了观景人的心情愉悦。“整个湖面如同天边的迎风的旗海,此起彼伏,悉悉索索地抖动着,飘扬着”将在风中起伏奔涌的湖面比作天边此起彼伏迎风的旗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水起伏涌动的形态,颇具气势,突出了此时北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作者擅用拟人手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独具风采。如:“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作者赋予湖水和晨雾人的神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水的平静和晨雾的温柔。“太阳神采飞扬地高踞在一片松柏、楼阁、山峦之上 ”作者赋予朝阳人的神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朝阳光芒四射,给万物带来无限光明、无穷活力的景象。文中动词的使用准确贴切,传神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如:“几组台榭楼阁倚在湖畔,幢幢的影子,隐隐的轮廓,全都显着无限的醉意。”“倚”字,用拟人手法,写出这些台榭楼阁依湖而建,似乎对北海有着无限依恋之情,景中有情,意蕴丰富。“它白得像一片云,薄得也像一片云,一片半圆形的云,轻轻地、静静地贴在空中。” “贴”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晓月白而薄的特征,营造出晓月渐露时静谧、柔美的意境。“小舟划过,裁出一道逶迤的波痕,盈盈地拖着,”“裁”字,写出小舟如一把剪刀,轻轻裂开缎面,呼应了前文对湖面的比喻“绿色的软缎”,更显出湖面的光滑柔亮。此外,独特的量词的选用,准确地写出了景物的形态,使人如见其景,惹人遐想。如“一带山峦树木”、“一围灰色的梦的围墙”、“几组台榭楼阁”、“一两点灯光”、“一列月牙形的长廊”、“一滩亮闪闪的白金”等。叠词的使用,也使文章增添了柔美灵动之感,富有韵律之美。如“悠悠地”、“参差差”、“毛绒绒”、“袅袅婷婷”等。四、 背景研究(一)关于作者斯妤,女,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二十多部。代表作有散文集斯妤散文精选、两种生活,小说集出售哈欠的女人,长篇小说竖琴的影子等。 1993年获“庄重文文学奖”,xx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同年10月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并曾获国内多种散文奖。其散文既先锋又典雅,既绮丽又深情,小说则奇谲诡异,灵动饱满,熔沉重与幽默,悲剧与荒诞,现实与幻想为一炉,令人耳目一新,深受青年读者和知识女性欢迎,并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介绍到国外。 现居北京专业写作。斯妤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时,即以迥异于杨朔、秦牧等前辈风格的新锐散文登上文坛。90年代初,她创作了一批怪异荒诞,充满象征意味的先锋散文,并迅速赢得了读者。斯妤的散文写作涉及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比如,描述日常世俗生活中的母与子、关注幼儿园、雪、老屋、柴米油盐的境界、足球、规则、生病、嫉妒等日常生活,尖锐指出“爱情就是大恸之后的心头空白”。.在小说领域,她以中篇小说红粉,梦非梦,出售哈欠的女人及长篇小说竖琴的影子等蜚声文坛,被评论界冠以“幻想写实主义”称号。 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读到对人间亲情的眷恋,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对世事人情的思考,也可以从中读到青春的美丽梦想,生活的波澜曲折,思想的无疆域的驰骋,所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敏锐细腻的感觉体验,又都贯穿着作家一颗追求善,追求美的心灵,一种面对现实,追求真实的精神境界。有评论称,斯妤的散文具有“宁静的力量”,在大量浮躁的散文泛滥之时给读者带来了一分清凉。(二)关于北海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一处古代帝王宫苑。素有人间“仙山琼阁”之美誉。这里原是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皇家“离宫御苑”。明、清两代,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建筑多为那时所建,基本上已是现在的格局了。北海全区可分为琼华岛(即课文中的“琼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琼华岛是全园的中心,岛上建筑、造景繁复多变,堪称北海胜景。东部以佛教建筑为主,永安寺、正觉殿、白塔,自下而上,高低错落,其中尤以高耸入云的白塔最为醒目;西部以悦心殿、庆霄楼等系列建筑为主,另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许多假山隧洞、回廊、曲径等建筑。北海东、北两岸有建筑群多处,各具特色,有画舫斋、濠濮涧、静心斋、天王殿、小西天、五龙亭、九龙壁等园中园和佛寺建筑。北海南为屹立于水滨的团城,以永安桥与琼华岛相连;团城上的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置,主殿承光殿位于中央,规模宏大,造型精巧。北海公园的面积为6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9公顷。总观北海全园的建筑布局,是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内藏有喇嘛经卷和衣钵等。四周殿阁相连,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湖东岸、北岸有几处庭院、寺庙建筑。湖边的五龙亭似飘若动,构成了北海的又一独特景致。位于北岸的九龙壁更是气势磅礴,为中国仅有的三个九龙壁之一。园中的“仿膳饭庄”以经营清宫风味菜肴著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欣赏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拟人句。 2、体会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情感,理解“山水有情皆因人有情”,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教学重点:品味、欣赏文中新颖贴切的比喻、拟人句。教学难点:品味写景语句,融入情感,读出感受。安排课时:一二课时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一、 教学设计(一)导入:1、教师简介“北海公园”。2、教师导语:南朝陶弘景曾说:“山水之美,古来共谈”,但如果像我刚才那样来谈,你能真实地感受到那种“美”吗?只能说是一篇“人在景外”的导游词而已。而当代女作家斯妤则划着一只小船,用眼睛做镜头,摄录了北海早晨的一个个美景,她用一颗善感的心,用一枝生花妙笔写就了散文北海的早晨,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说明:导入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写景散文细腻绘景、景中含情的特点。与教学目标相扣。(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教师朗读全文,学生阅读、聆听并思考:(1)作者以时间为序,将“北海的早晨”分为了哪三个时段? 每个时段中又写了那些景物?(2)每一个时段的北海各有其特点,试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或短语来概括。说明:品味语言旨在深入理解和研究作者遣词造句与所绘之景、所抒之情的关系, 理应建立在对全文内容和情感基调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因此设计“整体把握”环节。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眼、耳、脑齐动,熟悉课文内容,更可初步感受文中风景之美、作者对美景的热爱之情。而事先所提的三个思考题,则能让学生集中思想,有的放矢地寻找关键语句。2.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晨雾中的北海 山峦树木、台榭楼阁、沿岸柳树、湖面静谧朦胧 琼岛(岛上胜景、沿湖长廊)晓月渐露时的北海 晓月动静相宜 湖面(无风时、微风时、大风时)朝阳下的北海 朝阳生机勃勃 湖面 游人 说明: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观察描写顺序,但点到即可,不必花费过多时间。(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问题引导:你最喜欢作者笔下“北海的早晨”的哪一时段?是哪些描写打动了你?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读课文,圈划描写语句,细细品味其妙,适当批注。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点拨。2、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按三个时段的顺序发言交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延续至第二课时。)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和段落。说明:看似开放式的阅读环节设计,其实紧扣了写景散文的重点景物描写,而本文景物描写中又以比喻句和拟人句居多,因此自然与教学目标相扣。“最喜欢哪一时段”的设问旨在引导同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精读某一部分,深入品味典型语句,读出收获。在其后的全班发言交流中又可起到思维碰撞、举一反三的效果。“说说阅读感受”这一环节,教师引导点拨时首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以下三点:1.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喻体的巧妙贴切);2.拟人句中神态动作表现景物之特点的传神贴切;3.词语的准确精妙。分析时应句不离段,关照每一个时段北海景色的特点,并抓住具体词语来理解。其次,既然是说“阅读感受”,那就必须深入情境,如见其景,产生或陶醉或欣赏或赞叹或愉悦的情感,方能有“感受”,也才能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因此,要避免纯技术性地分析描写语句,必须结合朗读、结合想象,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美、欣赏美。2、3两个环节可以交错并行。(四)总结: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2、教师总结语:北海的早晨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时间为序,抓住不同时段中北海的特点,满含感情,精心描摹:晨雾中的北海温柔而安详;晓月渐露,北海渐渐苏醒;太阳出来了,湖上湖下溢彩流光,快乐的游人往来穿梭在湖面上,美丽的景,快活的人,和谐相融,一派生机勃勃。斯妤用精致生动、如诗如歌的语言,将读者带入美好的北海的早晨,传递出对自然美景、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作者心中有爱,懂得欣赏美,她才能发现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所谓“山水有情皆因人有情”啊!(五)布置作业1、自选值得积累的词语20个及比喻句、拟人句共6句抄写。2、自选最欣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2句摘录并写简短的赏析。二、 板书设计北海的早晨斯妤时 晨雾缭绕 静谧朦胧 景 晓月渐露 动静相宜 间 朝阳普照 生机勃勃 三、 课堂实录四、 质疑答疑五、 语文知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种,把物人格化,即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活动。如: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太阳神采飞扬地高踞在一片松柏、楼阁、山峦之上六、 数字图书阅览区斯妤作品精华散文卷夜晚(中国青年出版社)睁着眼睛的梦作者:斯妤 (河北教育出版社)寻梦旅人斯妤散文解读作者:李东芳(当代文坛1996年03期)【教学反馈】一、 训练检测(一) 【必做题】1、熟读课文后,根据词义提示,完成填空。(1)四周静悄悄,北海还在 (熟睡)中。(2)岛上星布的楼阁,葱茏的树木,全都裹在雾霭中, (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绰绰约约,(3)琼岛真是烟云尽态, (美丽仿佛是上天铸就的一样)呵!(4)看吧,这里,快乐的中学生,正和着激越的手风琴,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地唱着“青春啊青春”;(5)晨风越来越 (形容风声或旗帜被吹动的样子)有声了, 2、本文以 为序,分三个时段描绘了北海早晨的美景,仿造所给句子概括第二第三个时段的景色:(1)晨雾缭绕的北海静谧朦胧(2) (3) 3、“偶尔一阵微风掠过,一圈圈泛起涟漪,少女般甜蜜的微笑霎时充满了整个湖面。”此句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这篇写景美文景中含情,表达了作者对 的欣赏和热爱,也传递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参考答案:1(1)酣睡 (2)袅袅婷婷 (3)秀若天成 (4)意气风发 (5)猎猎2 时间 (2)晓月渐露的北海动静相宜 (3)朝阳普照的北海生机勃勃3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 少女般甜蜜的微笑 湖面微波荡漾的柔美4自然山水(自然美景)(二) 【选做题】1、观察或回忆所见过的雪景或雨景或其他自然景观(如瀑布、小溪、草地、树林等),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到两个句子,描写一个画面。2、仔细观察清晨(课间、中午、傍晚等)的校园(公园、小区等),模仿课文第6段的写法,写一个片段。二、 拓展延伸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便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国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1.文章的结尾比开头多了两个字“不禁”,说说这两个字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2.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朱自清先生用了整整一段来写梅雨瀑和梅雨亭,是否多余?为什么? 3.仔细阅读第3段的划线部分,说说作者用一连串比喻描写出了梅雨潭的绿怎样的特点。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 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一块温润的碧玉 4.第3段从“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开始,作者改换了人称,以“你”来称呼梅雨潭。仔细品读“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读完这篇情景交融的美文,你是否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在对“绿”的尽情抒写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 “不禁”二字是结尾的传神之笔,意为“忍不住”,在前文传神描摹梅雨潭的绿后,结尾用“不禁”,凸显出作者情不自禁地被其深深吸引,沉醉于她奇异之美的情感,表达出对梅雨潭的绿的最深的赞叹。2. 不多余。因为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雨潭奇异、可爱的潭水;写梅雨亭,正是为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这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好铺垫。3.大面积的绿,平铺厚积的静态美;微微泛起涟漪,轻盈的动态美;光滑柔嫩的质感;纯净无瑕的色泽。4以第二人称来称呼梅雨潭的绿,更能体现其无与伦比的美丽和灵性,体现作者对其的喜爱、亲近,融情于景,情感的抒发真挚而酣畅。5.绿是自然、美丽、充满生机的,朱自清先生在对“绿”的尽情抒写中寄寓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至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 问题探讨四、 教后感言【暂缺】五、 素材共享(一)作家访谈:斯妤印象刘倩斯妤这个名字是与散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从八十年代至今的十几年里,在从沉寂到喧嚣的中国散文文坛上,她那或清新明媚、温婉深情,或激越率真、诡异莫测的散文,呈现了一处独特而瑰丽的风景。 一个寒风乍起的傍晚,我敲响了斯妤的家门。当有一双温柔而明澈的眼睛的斯妤,亲切地坐在我面前的那张木椅上的时候,我有了一种仿佛认识她很久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她的那些坦白率真、令人难忘的散文已经使我熟悉了她。在她的身后是一面墙的书柜,我记起斯妤曾经这样写道:“如果说我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永远不要把我的书桌拿走,永远不要折断我的笔。让阳光涌进书房,让长青藤爬满对面的墙。让书架上屹立起一个又一个不朽的巨人。”眼前,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斯妤微笑着,坦白地说自己在生活中是个拘谨的人,有时显得过分认真。她还说,是生育了儿子,给了她一份成熟的坦然与开阔。当充满了母爱的斯妤指着一幅儿子5岁时画的一张图画,对我侃侃而谈的时候,我深深地理解了斯妤在她的一篇名为生命神启爱的散文中写下的一段话:“当我只作为自己存在的时候,我常常陷入对生命的怀疑,有时甚至渴望结束。但是,当我作为我孩子的导师、朋友、保姆而存在的时候,我甚至希望能活99岁,因为那样的话,在我孩子进入他一生中最黯淡的晚年时,我还能够陪伴他。”在那一个微雪的黄昏,随和、朴素、诚恳,充满了母爱光辉的斯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如果把斯妤作为中国新时期文学中散文的代表人物,应该是不为过的。她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和多种散文奖。中国青年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三卷本的斯妤作品精华。20多部散文集和小说集显示了她的文学才情和天赋。然而,依此来认识斯妤又过简单化了。斯妤认为自己属于那种经历简单,但内心感觉丰富的内醒型人。作为经历了“文革”的一代人中的一员,作为处于当代社会转型中林林总总的裂变与淘洗中的她,在理想和失落的矛盾与痛苦反思中,仍固执地探索,并握紧她一直追求的生命理想。这一切不能不来自一颗充满了生命激情和勇气的心灵,对于斯妤来说,平静的绿野下面永远有地火在奔走。而斯妤正是在她视若生命的文学中实践这一切。她说:“如果连文学艺术都不能带给我们片刻的飞翔,并且在这种片刻的飞翔中更清楚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处境,我们的生存又怎么可能多少摆脱一点拘谨和沉闷,同时接近某种清澈和深邃?”起初,她以女性的细腻敏感和清新奇丽的文字,歌咏着真、善、美。阳光、山川、海洋、月色、爱情,带着梦幻的色彩如珠玑般散落在她的散文中,她写道:“小小的窗棂,窒息了多少黯淡的心灵?窗外,却是一片广袤清新的世界。”这便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的主题。这时,她的那些讴歌自然的优美流畅的散文,闪烁着唯美主义的和谐之光,读了令人身心一爽,而她那些发掘女性情感世界细致入微又荡气回肠的抒情散文,则更引起了众多女性读者的共鸣。斯妤说,是童年生活的那座闽南小镇滋养了她。福建多出散文家,那里的空气、阳光和人似乎都具有灵性,斯妤大约得益于此。以后,斯妤又以一批审视真实世界、真实人生、真实自我的散文凸现于文坛。于是有她的市井人物散文系列斑驳人生。在这里她向人们讲述了童年时代那座闽南小镇芸芸众生的故事。在这里斯妤将笔端切入这些卑微小人物复杂的人性,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悲悯,这是一批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深思的精彩短章。与此同时,在经历了多年的积淀和思索之后,斯妤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荒诞系列”,将离奇的梦境和幻觉杂糅作品之中,以一种零落破碎的即兴式的表达方式,捕捉着现代都市生活中困扰而焦虑的神经。一个更为深沉的斯妤跃然纸上了。斯妤一直在不断地摸索、超越。这位主张文学内容与形式同构的女作家曾致信一位同行说:“(近来)痛感时代变迁,环境大异,人性流失,心灵困窘,原有的文体、形式、题旨、内蕴,都已不能完全传达当代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面临的荒诞和错谬。”在斯妤看来,散文的亲历性已成了一种局限,无法涵盖纷繁复杂的百态人生,于是在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她毅然做出一个重大的选择,她以一本斯妤散文精选放下了当今正被吵得沸沸扬扬的散文,转向小说创作。就这样,斯妤一连串的小说出售哈欠的女人、红粉、风景、梦非梦等诞生了。在这里她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充满梦幻色彩的真实。“既深刻又鲜活,既富于才情,又焕然一新。”在她的那篇颇受好评的出售哈欠的女人中,她讲述了一个来自乡间“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过去、没有前景”的女人突然进入现代城市后的一段荒诞经历。小说穿透都市生活的面具,以出售哈欠这一荒诞离奇的比喻以及人们对于哈欠的狂热需求,揭示了现代工商社会中人们的紧张、委琐、无奈和病态。在这些既富于奇思异想又贴近现实生活的交织中,斯妤驾轻就熟地把笔端切入了都市人们的生存本质。小说具有多重复合的意义。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斯妤曾经说,散文是心灵的颤动,散文是情感的皱折,散文是灵魂的呼吸。过去的十六年中,斯妤在她的散文中真诚地展现了自己心灵的轨迹,看来以后我们只能从她的小说中去阅读这一切了。祝福她和她的文学创作。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05月05日第七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