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皇帝的新装》学案 冀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78161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皇帝的新装》学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皇帝的新装》学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皇帝的新装》学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皇帝的新装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重点:熟悉情节,把握形象,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难点:理解文章的讽喻意义,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板书设计:故事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缘由)(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主题思想: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愚蠢、虚伪自私的本质。, 写作特点: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曲折反映现实生活。【资料链接】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2.背景介绍: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表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3童话: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教学流程:一兴趣导入: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二、自学指导:1.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童话和作者的资料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3.圈出生字生词,扫除阅读障碍.平行训练1皇帝的新装体裁是 ,作者是 的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此外我们还知道他的童话有 等。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 、 的本质。全文围绕“ ”二字以 、 、 、 展新装结构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 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为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滑稽( )御聘( )爵士( )随声附和( ) 陛下()称职( )(2)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忙着做各种事情。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称赞( )称职( )称杆( ) A chn Bchng Cchng 差使 ( )差错( )差不多( )参差( ) A ch Bch Cchi Dc走着( )高着( )着急( )着眼( ) A zho Bzho Czhu Dzhe 4.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 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 ) 除非为了去眩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 他就到那两个狡滑的骗子那里。( )皇帝锡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 )5.下列说法有一项有误,请你仔细地挑选出来,并将正确的说法写在下面横线上。( )A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B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C安徒生,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在所写的童话中,代表作品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乌龟与兔等。D在皇帝的新装中,作者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但想象又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而文中的夸张是借助于想象完成的,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三课堂探究.1. 精读课文,初步理解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2. 自选精彩段落,进行分角色朗读。3. 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要求:情节完整,语言连贯,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说得简要明白。4课本剧表演最精彩部分。要求:抓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动作鲜明生动、逼真传神,活灵活现,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平行训练6本文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分别是 。 A看新装 B穿新装 C爱新装 D展新装 E织新装7.阅读理解:甲文: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本段的大意是_()从哪三方面描写了皇帝爱新装。_()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_()从本段内容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_(5)仿照本段,写一段话,用上加粗的词语。_乙文: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按照故事情节的安排,这段文字,在全文的结构上,是故事的()、开端和结局、发展和高潮、高潮和结局、发展和结局()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小孩子() 、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于说出真话。、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小孩子不懂事,破坏了游行大典的隆重气氛。、小孩子观察力强,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文中划线部分是对皇帝的()描写。、语言和动作、心理和动作、心理和神态、语言和神态()老百姓们一开始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赞美这根本不存在的新衣?他们最终说出了真话又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_四合作探究1 你说过假话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假、恶、丑,你会怎么做?2.请说一说游行大典结束后情节会如何发展,大胆想象,合理夸张,且能自圆其说。五拓展阅读皇帝的新装最后的故事情节如何呢?请阅读下面两篇(皇帝的新装)的续写,然后回答问题。A篇 那个裸体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再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又一次大阅兵,皇帝竟杀了一千多群众。人们建议皇帝换一件衣服,都遭到他的拒绝。以后大家都回避皇帝,但他仍起疑心,凡是有笑声的人家,都把人抓来杀了。B篇游行结束了,皇帝气得要发疯,捉拿了骗子进行绝密审讯。骗子说不该追他们的罪,因为“没有相信谎话的皇帝,也就没有骗人的我们”。还说:“坏就坏在说皇上实在没有穿衣服的人,该把他们抓来治罪才是。”于是皇上下令追查,因为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了,不好办。又下令追查第一个说这话的人,这样就抓到了那个小孩。小孩承认了自己所说的话。可是,怎么判罪呀?皇帝翻遍了所有的法典,找不出一个恰当的罪名。他一恼,冲口而出:“那么多人说假话,谁叫你说真话来?你犯的就是说真话罪!”8.两篇续写在表现是拼命维护尊严时采用的共同手段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9.指出语段中下面两句话的言外之意。(1)“啊呀,把胸膛弄脏了!” (2)“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 10.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l)A篇中的皇帝自始至终顽固不化,一直以为自己是身穿新装的,并且对嘲笑皇帝的人始终采用镇压的方针。( )(2)B篇中的皇帝最终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但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还是处死了说真话的小孩。( )(3)A篇中的皇帝所以要杀他的爱妃,是因为所有的帝王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 )(4)A篇中的皇帝在游行后恼羞成怒,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穿衣服的丑行被人揭穿很没面子,所以他一定要报复揭穿他丑行的人。( )(5)B篇中的皇帝所以要对骗子进行“绝密审讯”,是因为他害怕自己被骗的事实大白于天下,他还要掩耳盗铃地欺骗人民。( )(6)B篇中的皇帝“翻遍了所有的法典”,说明他还是尊重法律、具有依法治国的精神的。( )【中考链接】(桂林市)11.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 (2分)上联: 下联:12.水浒传中发生在黄泥冈的重大事件是 _2皇帝的新装1.略2不可救药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忙碌3略4即既 眩炫 滑猾 锡赐5C 6.CEABD 7.甲文(1)大意是皇帝酷爱新装成癖。(2)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3)作者运用的是夸张手法。作用是突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4)可以看出皇帝是个不理朝政、穷奢极欲、昏庸无能的人。(5)略 乙文()()()()“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 最终说出了真话说明老百姓的私心比起做官的毕竟少得多,他们回到真理上来是比较容易的。8.镇压,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9。皇帝没有穿衣服。大臣不在做官。10。略。11。上联: 项羽 下联: 勾践 12智取生辰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