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学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692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学案 语文版【学习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3学习小说的对比手法。【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2学习小说的对比手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儒生周进,考了几十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了困顿和屈辱。一次在贡院撞号饭,口吐鲜血,满地打滚,闹得不可开交时,四个商人出于怜悯,替他捐了个监生进场考试。从此他步步高升。后来他主持秀才考试,一个考了二十多次的老童生引起了周进的高度注意,周进顿生怜悯,为其填了个第一名,这个老童生便是范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进中举。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幼聪明,才识过人,不善于治理家业,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代表作儒林外史。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带挈(qi)体统(tng)劈手(p)醉醺醺(xn) 商酌(zhu) 尖酸(sun)攀谈(pn) 桑梓(z) 簇拥(c)侥幸(jio) 权变(qun) 轩敞(xun)4词语解释带挈:挈带。文中指提携,意思是“让人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作揖:拱手行礼。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商酌:商量斟酌。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明确: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开端:范进借钱应试发展:范进卖鸡高潮: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结局:张乡绅来访(二)对比手法1阅读第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胡屠户和众乡邻对他的态度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地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家境:每日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乡试无盘费。胡屠户:鄙视、讽刺、嘲弄: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众乡邻:家里饿了两三天,无人关心无人问。说明了:热衷功名利禄,沉迷于仕途。2阅读312自然段内容,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经济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胡屠户和众乡邻、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如何。这又说明了什么。明确:经济条件:众人送米送粮送钱送肉又送房。胡屠户:巴结奉承:才学高、品貌好、天上星宿、贤婿老爷众乡邻:极力讨好:拿蛋送酒、背米捉鸡、搬桌拿椅、飞奔找人、帮忙治疯张乡绅:百般拉拢:称兄年谊、送银赠房这说明了:中举后范进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提高。3小说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形成鲜明对比,有何用意?明确:通过对比,突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四、板书设计范进中举中举前中举后范进贫困潦倒衣食无忧、喜极而疯胡屠户欺贫爱富阿谀奉承、慷慨大方邻人、张乡绅不闻不问趋炎附势、巴结攀附五、课外拓展1学习了范进中举后,有同学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横批:_示例: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很多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没什么区别,学生就是“现代的范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示例:不同意。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不一样。现行教育就个人而言,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传授文化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社会而言,是培养有用人才,服务于社会。而封建科举制度对个人来说,是名利的竞技场;对社会而言,其选拔人才的作用已丧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情节和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赏读小说的精彩句段,赏析细节描写,学习讽刺手法。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学习重难点】1结合情节和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鲁迅说:“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是对儒林外史进步思想和讽刺艺术的最好的概括。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学习范进中举。二、自主预习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手法。阅读中把你认为好笑的情节标记出来,想一想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示例1: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示例2:写范进的疯态:“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生动地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就内心而言,他是个胜利者,他感到扬眉吐气,因而拍着手大笑;他要向周围的人宣布自己的宿愿已经实现,所以往门外飞跑,跑到集上。但在外形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头发跌散,两手黄泥,遍身是水,如同落汤鸡一样。这就是强烈的讽刺。示例3: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揭示的是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三、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探究1分析范进的形象(1)选文对范进的塑造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请找出典例,赏析其作用。明确:选句1:范进说道:“是了。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提示:范进清醒后什么都记不得了,但却清楚地记得“中的是第七名”,这入木三分的讽刺描写,不仅突出了范进的丑恶形象,而且尖锐地讽刺和揭露了封建知识分子热衷功名富贵、甘当封建统治阶级爪牙的本质,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赏析: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范进热衷功名的特点,也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选句2: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赏析: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范进未中举前对胡屠户的温顺,表现了他精神的猥琐与恭顺、麻木。选句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赏析: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范进得知中举后,不敢确信、惊喜过望的心理和得意忘形的神态,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2)结合上述分析,请概括范进的人物形象。明确:范进:热衷功名、懦弱丑陋、虚伪世故。(3)联系作品来看,作者塑造范进这一形象有何深刻用意?明确:通过塑造范进这一典型人物,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2分析胡屠户的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胡屠户的精彩语句,品味揣摩,赏析其作用。选句1: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赏析: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胡屠户的圆滑世故和趋炎附势的性格,也间接表现了他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选句2: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赏析:运用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的凶相刻画得入木三分,传神地表现了胡屠户对范进蔑视程度已达到极点。选句3: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赏析:运用了语言描写,点明了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原因,体现了他虚伪势利、趋炎附势的个性。选句4: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赏析: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了胡屠户对中举之后的女婿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突出了他心灵的卑劣,讽刺意味更足。(2)结合上述分析,请概括胡屠户的人物形象。明确: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贪婪虚伪、惟利是图。3结合对众邻居的描述,谈谈众邻居、张乡绅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提示:众邻居、张乡绅对未中举的范进漠不关心,对中举后的范进争相送米送钱送酒送房,可以从中看出这群人的形象。明确:趋炎附势、虚伪世故。(二)研读重点语段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范进不看便罢”至“再为商酌”),回答问题。1作者描写范进喜极而疯,富有层次,请将这一情节梳理完整。明确:惊喜昏厥疯跑跌进泥塘疯走集上2下面的句子分别对主人公进行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2)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提示:第(1)句是对主人公的动作、外貌描写,第(2)句则是对主人公的侧面描写。作用要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解答。明确:(1)动作、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范进疯后的丑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2)侧面描写;用众人的表现,烘托范进发疯的不可思议。3“噫!好了!我中了!”请揣摩范进说这句话时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描述下来。示例:“我”终于中举了,可以摆脱贫穷屈辱了,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4联系全文来看,本段描写范进和众人的表现,对突出作品主题有何作用?明确:刻画范进发疯的丑态和众人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毒害以及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炎凉世态。(三)孔乙己与范进比较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与范进有什么异同之处?明确:异:范进终于中举,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设疑:(1)范进遭胡屠户辱骂还唯唯连声,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窃书不能算偷”,范进能在大庭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却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长衫?(2)范进中举后,对张乡绅曲意附和,而孔乙己对人们问他识不识字都不屑回答?(3)孔乙己穷得要讨饭,却将茴香豆分给孩子,范进却在胡屠户受银假谦让时,又说“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的客气话?从疑问中明白范进自卑自贱、圆滑世故、狡诈虚伪,而孔乙己虽穷困却有清高的傲气,腐儒之风,带着些许善良。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质疑:若孔乙己也中了举,他会怎样?从而明确两人的共同之处)腐朽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的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从另一角度而言,范进和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或在福禄中生,或在困顿中死),这是社会的悲剧!四、板书设计范进中举 范进:热衷功名、懦弱丑陋、虚伪世故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贪婪虚伪、惟利是图五、课外拓展本文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和胡屠户那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请你任选一个场面,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80字以上。示例:她又看见了一只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蝴蝶上下飞舞,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蝴蝶终于停在了一朵花上。她躬着背,脚尖小心翼翼地踮着,汗珠从她的脸上滴落下来,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又小心地把双手露出点缝,把头靠在手缝上看,一不小心让蝴蝶飞出了双手。她又急又气地撅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