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二单元第29讲.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75834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二单元第29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二单元第29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二单元第29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讲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考纲解读1.文学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课标要求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一、文学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总集。(2)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字的基础。,梳理与点拨,诗歌,重章叠句,现实主义,2楚辞(1)始创:屈原。(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3)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3汉赋(1)含义:以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汉张衡的。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_为主。,楚辞,大一统,上林赋,二京赋,诗赋,(2)成就,王勃,边塞,孟浩然,浪漫主义,诗史,白居易,5.宋词(1)繁荣原因:发展,城市繁荣,数量不断增加。(2)代表人物6元曲(1)形成:散曲与合称为元曲。(2)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3)代表:、马致远等。,商业,市民,元杂剧,关汉卿,7明清小说(1)背景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工商业繁荣,出现,市民阶层扩大。(2)代表作长篇小说:四大名著。文言短篇: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资本主义萌芽,二、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2)形成:商朝形成完整体系。(3)演变: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楷书的脉络。(4)趋势:。2书法(1)脉络: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2)功能:兼具功能和功能。,图画文字,隶书,由繁到简,审美,实用,(3)特点,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审美价值,怀素,审美,实用,苏轼,三、绘画与戏曲1中国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人物龙凤图,得意忘形,(4)发展,绘画理论,女史箴图,外来美术,游春图,送子天王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文人画,郑板桥,2.戏曲艺术(1)演变:原始社会:出现了原始歌舞,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为业的艺人,元朝时期: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时期:流传甚广。(2)京剧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形成“”的局面,京剧出现。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戏谑,元杂剧,昆曲,徽汉合流,同光十三绝,学法指导“四大类别”、“五大阶段”概括古代文学艺术,图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深度点拨诗、词、曲有何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史论要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轻巧识记,史论要旨中国“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其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史论要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轻巧识记京剧的发展过程,联系现实在现代社会,京剧应怎样面对现代文化的挑战?(1)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2)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重点与史料,重点一,中国古代文化的时代特色,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4宋元: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和词的兴起。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很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1种类:从用色上分为水墨画和设色画;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工笔、兼工带写、写意三种;从画科的内容上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按画家的社会阶层分为院体画、民间画、文人画。2特点(1)一方面形成了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重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重点二,中国画的种类、特点及时代变迁对绘画风格的影响,(2)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时代变迁对绘画风格的影响(1)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2)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3)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也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1京剧是古代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发展成为一套完美的艺术形式。2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行当都有一定谱式。3表演艺术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唱、念、做、打有机结合。4乐器上用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乐器和鼓、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5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重点三,京剧的艺术成就,6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吸纳众多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7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国剧”。,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化又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史料引证,重点四,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学会分析结合三幅图片作品产生的时代,欣赏其风格和内涵,可得到如下认识:(1)张旭是草书圣手,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其书法体现了盛唐时期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2)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作品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3)明清时期社会繁荣的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其中红楼梦就是清代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1(2012江苏)“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高考与命题,感悟高考,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抓住“民间性情之响”“俚”“国风”等关键信息分析,楚辞、汉赋和唐诗都是士人所作,故排除B、C、D三项。诗经包含风、雅、颂三部分,国风主要是采集民间诗歌汇编而成,A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A,2(2012大纲全国卷)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析材料阐明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地位。元曲不受重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托体稍卑”,即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二是儒士鄙视元曲,不愿宣传。故C项正确、B项错误,元代文学包括戏曲、诗歌、小说等,材料主要阐述元曲问题,元代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项错误。八股取士是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与题目无关,故D项不正确。答案C,3(2012安徽)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解析隶书: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根据它们的特点可知,A项是隶书,B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答案C,4(2012新课标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繁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追求独立发展、公平正义,题干中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点,故选D项。答案D,5(2012四川)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BCD,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提取题干中的关键词“东汉说唱俑”。说唱俑就艺术形式而言,它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多为一人说唱,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出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增加了我们对东汉说唱艺人的直观感受,故正确。从内容而言,它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情况,对研究当时的风俗及人文地理都有极大的价值,故正确。题干中的图片仅仅是说唱俑,故该艺术形式不能反映出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排除。答案B,1(立意: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下面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仿真命题,A书写工具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B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C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D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解析图片表现的是从毛笔到钢笔再到计算机的变化,既不是书写工具的进步也不是传播手段的进步,排除A、C两项,而计算机使用的也是文字,排除D项。抓住“进步与退化”这一漫画的主题。计算机输出并打印汉字减少了人们的手写的机会,这严重地冲击了传统文化,B项正确。答案B,2(立意:弘扬京剧国粹艺术)生、旦、净、丑被称为京剧的四大行当,下列图片中属于“生”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为“生”,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B为“净”,俗称“花脸”,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以表现其或粗犷豪迈、或阴险毒辣等不同性格,C为“丑”,一般在鼻梁、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D为“旦”,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答案A,3(立意:把握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出自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红豆;出自元代著名元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出自南宋文学家陆游的钗头凤;出自屈原的离骚;出自东汉文学家班固的西都赋。由此看出先后顺序为答案C,4(立意:把握艺术作品的价值取向)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解析据“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可排除A、B;“用极简淡之笔墨”可排除D;另据“南宋遗民”可知作者所处的大致时代,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画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训练与测试,本讲结束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