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格律诗八首》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581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格律诗八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格律诗八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格律诗八首》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格律诗八首教案 长春版目标聚焦项目内容概要重点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内蕴,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感受古典诗词的美。2、 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3、 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整体感悟诗歌。,难点反复诵读后理解诗歌中重点语句的所表达的情感。信息驿站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的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作者语录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 王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作者小传次北固山下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全唐诗收录其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事迹见唐才子传。春望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界,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他是匈奴人的后裔。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刘禹锡耳灞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赤壁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26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宣歙、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杜牧对政治、军事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曾联系时事研经读史,注孙子兵法,可惜不为统治者所用。杜牧擅长诗文,力倡“文以意为主”之论。诗风豪爽清丽,尤工绝句。后人为了区别于杜甫,称其为小杜,又为了区别于李白、杜甫,称杜牧与李商隐为小李杜,足见杜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夜雨寄北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李商隐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47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有的是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的是感伤身世之作,而人们最熟悉的则是他的爱情诗。这些异常复杂的内容,又几乎都是和他的身世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游山西村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陆游的诗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他的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南宋时代的社会现实的真切反映,因此有人把他的诗誉为“诗史”;同时他在创作理论方面也主张写实,要从事社会实践,他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正象所有杰出的作家一样,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他在揭示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时候,总是把他的社会理想、强烈的爱憎和明确的褒贬体现在作品之中。在白天,他目睹民族侵略、权奸误国的现实,不禁满怀激愤,渴望上马杀敌,报仇雪耻;这样的渴望不能实现,他就假托在夜晚的梦寐中去追求。过零丁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死后在他的袋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作品相关知识1、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是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东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情感内容完全融于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境象之中,因而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丧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和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春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757),以长安沦陷为背景。当时杜甫赶赴灵武见唐肃宗,路上被安史叛军俘虏,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作品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感伤国破城春。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822)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825)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径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重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头号风云人物 夜雨寄北 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冯注:语浅情深,是寄内也。然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当仍作寄北。因商隐妻卒于大中二年春夏之交,故冯谱张笺均以为商隐曾于大中二年(848)有一次短期的巴蜀之游,期间作此诗寄给北地的妻子。然岑仲勉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力辨所谓巴蜀之游并不存在。刘、余集解亦指巴蜀之游为虚谬。又杨柳如何确解李商隐诗一文认为此诗应是大中二年商隐自桂林柳幕北归途中淹留荆、巴时所作,时间为夏秋之交。刘、余集解辩驳曰:“唐人诗中巴山多泛指今四川境内之山未必具体指大巴山或巴东县南之巴山。”“此诗情味,显系长期留滞,归期无日之况,与客途稍作羁留者有别。当是梓幕思归寄酬京华友人之作,确年不可考,约在梓幕后期。”这首诗作于一个秋雨之夜,文字较平易,但语气亲切自然,回环往复,感情深挚绵邈,十分动人。且情景相生,凡景语皆为情语,厚重蕴藉,意远韵长。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李梦阳曰:“唐诗如贵介公子,风流闲雅,观此信然。”玉溪生诗意曰:“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唐人万首绝句评选:“婉转缠绵,荡漾生姿”。游山西村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过零丁洋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2、题目解说次北固山下诗题中的“次”原指住宿,此处指“停泊”。诗人停舟北固山下,看到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出此篇。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地点和缘由。春望 “春”是春天;“望”是看到的。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 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内容。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春”交代了写景的季节;“行”点名了行文的线索;“春行”,即春天出游,题目点明了地点、季节、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这里是以诗赠答之意,“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扬州”是相逢的地点,“赠”指白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题目交代了这是一篇应答之作。赤壁赤壁,三国时吴蜀联军大败曹操军队的地方。其遗址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湖北省的蒲圻县。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夜雨寄北“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边的妻子,“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诗题一作夜雨寄内,内:内人,妻子。游山西村“游”,出游。“山西村”,是指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镜湖的三山村。题目点明了写作的内容。过零丁洋 “过”,路过,经。“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外。文题交代了写诗的地点和背景,蕴涵了一种凄凉,寥落之感。3、古代诗歌节奏的划分(1)从句式角度看,一般规律为:四字句为二拍:二二式。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五字句为三拍:二二一式。如“国破/山河/在”。七字句为四拍:二二二一式。如“不尽/长江/滚滚/来”。(2)从意义的角度看,有的则演变为:五字句仍为三拍:二一二式。如“好雨/知/时节”。七字句仍为四拍:二二一二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或一二二二式。如“念/去去/千里/烟波”。字词积累1、生字搔(so) 簪(zn) 白沙堤(d) 烂柯(k)人 折戟(j) 豚(tn) 抵(d) 啄(zhu) 洛(lu) 闻笛赋(f)2、一词多义 次北固山下(停宿,过夜)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依次)3、形似字辨析堤(d)河堤提(t)提高 暗(n)暗淡喑(yn)喑哑萧(xio)萧条箫(xio)吹箫4、多音多义字(mi)没有没(m) 淹没 (zhng)长大长 (chng)长短 课堂互动阅读知识精析圈点课文感受原文 名家批注次北固山下王湾客 路 青 山 外,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行 舟 绿 水 前。 风 正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和风吹拂,风向不偏 一 帆 悬。 海日 生 ,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残 夜, 江 春 入 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旧 年。 乡 书 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 何 处 达, 归 雁 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洛阳边到洛阳那边。春望 杜甫 国 破 山 河 在,长 安 沦 陷 国 家 破 碎,只 有 山 河 依 旧, 城 春 草 木 深。春 天 来 了 城 空 人 稀,草 木 茂 密 深 沉。 感 时 花 溅 泪,感 伤 国 事 面 对 繁 花 , 难 禁 涕 泪 四 溅 , 恨 别 鸟 惊 心 。 亲 人 离 散 鸟 鸣 惊 心,反 觉 增 加 离 恨 。 烽 火 连 三 月, 立 春 以 来 战 火 频 连 ,已 经 蔓 延 三 月,家 书 抵 万 金。 家 里 面 音 讯 难 得 ,一 信 抵 值 万 金。 白 头 搔 更 短,愁 绪 缠 绕 搔 头 思 考, 白 发 越 搔 越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头 发 脱 落 既 短 又 少,简 直 不 能 插 簪。首联点明了客行他乡,青山绿水,又颇有春意。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说明行客走的路还远在青山外,“青山”“绿水”互文见义,开笔清新自然,寓情于景,细写江上景色。颔联写舟中所见景物,“平”“阔”“正”“悬”四字练炼得好。“潮平”,两岸才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下联“江春” 一语作铺垫。颈联对仗工整,这两句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蕴涵哲理。写出了残夜将近,海日将生春日即将来到,旧年已匆匆而过,“生”说明旧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景中生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无尽感慨油然而生。尾联正面道出思乡主题。表现出淡淡的乡思乡愁。首联写春望所见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感时”是对国事的忧伤;“恨别”是对家人的思念。采用拟人手法,借助景物寄托感慨。“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连三月”,写出战祸之长;“抵万金”及言家书难得。战乱离合,亲情阻隔,家书承载了多少离愁与惦念啊。“白发”为愁所致,“搔”是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360年版)。次:住宿,此指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下临长江。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青山:指北固山。 旧年:未尽的一年。 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选自 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国:指国都长安。破:陷落。草木深: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浑:简直 簪:古代成年男子用以束发连冠的首饰。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北 贾亭 西,水 面 初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平 云 脚 低。 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 早 莺 争 暖 树,谁家 新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 啄 春 泥?10 乱 花 渐 欲 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迷人 眼,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11。 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 爱 湖 东 行 不足, 绿 杨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阴里 白沙堤12。 杨柳荫下的白沙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 凄凉 地, 二 十 三年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弃 置 身13。怀 旧 空 吟 闻 笛 赋,到 乡沦落的光阴。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翻 似 烂 柯 人14。沉舟 侧畔 千帆 过, 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 首联交代诗人观赏西湖的立足点。由高到底,由远及近地描绘了一幅初春涨潮图。10颔联抓住早春莺、燕两种典型动物的活动,一“争”一“啄”,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春意便呈现出来了;一“早”一“新”意义上互相生发,使早春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11颈联写早春西湖的花草。“迷”表面写花,实则写人为花所迷醉。“马蹄”意指游春赏景,把春景与春情和谐地统一了起来。12尾联直接抒情。“最”表程度,“行不足”表明对春天的爱之深;“绿杨”句既写美景,又写人在堤上赏春景,使人流连忘返。13首联以凄凉的心情回顾被贬的悲苦生活,写往昔之苦,沉郁愤慨。“凄凉地”与“弃置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凄凉、愤慨的心情。14颔联借助典故,写出了离乡之久,恍如隔世之感。 :选自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1955年版)。钱塘湖:现在的杭州西湖。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云脚:雨前或雨后接近地面的云气。暖树:向阳的书。白沙堤: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白居易(乐天)在扬州相遇。白居易有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七律一首,本篇就是答白诗之作。酬:用诗歌赠答。二十三年:刘禹锡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敬宗宝历二年冬,共历二十二个年头。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跨进第二十三个年头。弃置身:被弃置不用的人,指被贬谪。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被司马氏杀害的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时,听见邻人吹笛,感音悲叹,因而写了一篇思旧赋。烂柯人:指王质。相传晋人王质进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到棋终局时,王质发现手里的斧头柄(柯)已经烂了。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同时的人都已死尽。作者以王质自比,说明贬离京城之久。 病树 前头 万木 春15。今 日 听 君 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歌 一 曲,暂 凭 杯酒 长 精神。16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赤壁杜牧 折戟 沉 沙 铁 未 销 , 一只古老的断戟沉落江底,流逝的岁月也未使它销蚀,自将 磨 洗 认 前 朝17。 拿起磨出洗净的断戟,我认出是东吴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 便 , 铜 雀 春 深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美丽的大乔、小乔, 锁 二 乔18。就只有永远锁在铜雀台里了。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 归 期 未 有 期19, 巴山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 夜 雨 涨 秋 池。20 何 当共 剪 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何时你我重新聚首,西窗 烛21 , 却话 巴 山 夜 雨 时22。 共剪西窗的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游山西村 陆游 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 不 要 笑 话 农 腊 月 做 的 酒 浑浊,15颈联一改伤感低沉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直接抒发自己遭遇坎坷后不甘沉沦、旷达的心情。从“陈舟“和”病树“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16尾联点明酬答的目的:既是对友人关怀的答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豁达的人生态度。17前两句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其兴感之由,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18后两句发议论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了自己的评判: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的。19第一句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羁旅之愁、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矛盾心情跃然纸上。20第二句写眼前景象,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而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21第三句从眼前跳跃到将来,写出诗人的遐想。“何当”二字,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22第四句作者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述今夜的一切。 此两句为回应白居易赠诗中“举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选自樊川诗集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赤壁:三国时吴蜀联军大败曹操军队的地方。其遗址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早湖北省的蒲圻县。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周郎:指东吴周瑜。二乔:乔家两姐妹,东吴著名的美女,成为大乔、小乔。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寄北:寄给在北边的妻子。诗题一作夜雨寄内。内:内人,妻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巴山:指大巴山,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却:再。选自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这首诗是陆游1167年罢官归故乡。居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镜湖之三山村后所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诗人。 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23。山 重 水 复 丰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座座山,一道道水, 疑 无 路, 柳 暗 花 明 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 一 村24 。 箫 鼓 追 随 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 春 社 近,衣 冠 简朴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 古风 存25。从 今 若 许 闲 乘 月,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 拄杖无时夜叩 门26。 (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 苦 遭 逢 起 一 经, 干戈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 寥 落 四 周 星27。 山河 破 碎 风 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飘 絮, 身世 浮沉 雨 打 萍28。 的柳絮,自身同样沉浮不定像被暴雨击打的浮萍。惶恐滩 头 说 惶恐,零丁洋 里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 叹 零 丁29。人生自古 谁 无 死,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 取 丹心 照 汗青30。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让它永照史册23首联渲染出农家丰收后宁静、欢悦的气象。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的情意却十分浓厚。一个“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尽具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美。24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山重水复”句勾勒出山西村好的自然景观。“疑无路”衬托出山水的转折迂回;“又一村”表明山西村突然呈现在眼前,令人感到惊喜。写景中包含着人生哲理,生命的进程,也总是“疑无路”与“又一村”的更迭吧?25颈联写出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由上联写景转入下联写人、事,描摹了一幅农村风俗画,充满着丰收的期待,整个乡村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26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一个热爱山村秀美景色,与村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诗歌言虽尽而意无穷。27首联回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主要写了两件大事:一是经科举而走上仕途;二是在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28颔联以“风飘絮”和“雨打萍”来写内心的凄凉与孤独。进一步抒写国家和个人的悲哀。用比喻的方式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尽艰辛危苦。29颈联表现作者当时的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30尾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春社:古时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每到社日,农民祭土地神以祈丰年。闲乘月:乘着月明之夜闲游。无时:随时。选自文山先生文集。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外。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政治家、诗人。遭逢:遇合,指遇到朝廷选拔。干戈:用于攻守的两种兵器,此处指代战争。雨打萍:雨打浮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备受折磨。零丁:孤苦的样子。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指史册。提炼主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春望一诗中诗人目睹眼前一片破败的景象,不禁为战乱未息、国势艰危而忧虑,也为自己困居长安、与家人离别而悲伤,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柳阴,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的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悲愤之情,感慨世事沧桑,但表现出了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充满信心、勇于重新投入新生活的志向和热情。赤壁一诗中作者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夜雨寄北这是一首感兴诗,这首诗像是用诗的形式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对妻子深挚的思念之情。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描绘了农村的习俗风光,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已成为中华诗史上千古不朽的名句。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文章结构剖析1、名教点拨次北固山下首联:点明客行颔联:开阔之景颈联:更迭之思尾联:点明主旨春望首联:国破之景:山河在 草木深颔联:移情于物:花溅泪 鸟惊心颈联:家书之盼:连三月 抵万金尾联:痛苦之态:搔更短 不胜簪钱塘湖春行首联:交代时间和地点,总写水涨之态。颔联:春的生命力。颈联:春之美,色彩缤纷。尾联:留恋之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离乡之久、之远: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写思念与陌生之感:空吟、翻似。写昂扬之意与豁达之情:千帆过、万木春。应答之意:抒发杯酒之情。赤壁写古之陈迹写睹物之思夜雨寄北写实:夜雨秋水、归去无期。想象:西窗剪烛、互叙离思。游山西村游之原因:腊酒、丰年。游之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箫鼓齐鸣、衣冠朴素。游之余兴:若许、无时。过零丁洋自叙身世与背景。写国家飘摇,身世无助。借双关写不安和孤苦。抒发忠贞之意,表露心志。2、结构图解 景青山 绿水 悬帆 海日 江春 归雁次北固山下情思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忧国伤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伤世 春 望 热爱国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眷念亲人 思家心切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水 云 莺 燕 见 花 草 杨 白堤 钱塘湖春行 赞美 喜爱感 最爱 行不足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事、情、景、理水乳交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答诗)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席间赠言抒情昂扬 前两句 兴感之由 非凡的见识赤 壁(咏史诗) 后两句 借题发挥 豪爽的情怀 现实别归期未定 夜雨寄北 想象聚西窗夜话首 联 好客颔联(村内) 所见 所感(热爱、向往) 游山西村颈联(村外)尾 联 留恋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颔联国破家亡过零丁洋颈联追忆过去、感慨眼前悲愤忧郁尾联以死明志激情慷慨 整体阅读的把握1、主要内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途径北固山泊舟山前所作,是一首记游诗。诗中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升、江南早春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春望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通过对春来长安的破败景象和战火中乡书难达以及自身苍老之态的细节描写,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钱塘湖春行诗人通过对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及其内心的喜悦之情。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在这首诗中,作者叙说了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在颈联中又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赤壁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夜雨寄北本诗是以回信的形式写成的。回告妻子自己返程日期未定,只能把无限的思念化作美好的期待,只希望自己早些回去,与妻子秉烛夜谈,再叙今日离情。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写了对妻子的深情。游山西村这首诗是诗人蛰居山阴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的喜爱之情。过零丁洋这首诗巧用地名表达事件和心境,浑然天成。地名的运用,对偶严整,在强烈对比中将叙事、抒情、论理融为一体。整首诗将个人遭遇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沉痛而悲壮的心境。难点解析1、你能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中用“生”和“入”有什么妙处吗?“生”和“入”二字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得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的。“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2、比较赏析春望和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1)两首都是写春的古诗。(2)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景物,情景交融。(3)都用字传神。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钱塘湖春行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不同点:(1)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的景色,通过“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乱花”“浅草”一联,写的也是春景,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望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2)春望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意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忧国思家的感情,除了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机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3)钱塘湖春行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凉,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在沉没的船的旁边有很多船竞相驶过,在枯萎有病的树的前头是万木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遭到贬谪,虽怅惘但不悲观,看到“千帆过”“万木春”,从自然现象中,感悟到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不计个人得失、开阔豪迈的胸怀。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4、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何理解?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5、颈联中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乱花迷眼”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唐朝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诗人在骑马游西湖,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便产生迷乱的感觉。这样写暗切诗题中“行”字。6、你是怎样理解游山西村最后两句诗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盼望着从今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不仅写出了陆游的愿望,而且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可见作者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当地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7、过零丁洋最后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课后复习习题写作点拨写作特色品评次北固山下1、寓情于景,景中含理全诗处处写景又处处抒情。首先,不仅描绘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且赋予了大海特有的性格和生命力,借以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奋发昂扬的精神,也表现了耐人深思的哲理。其次,想象丰富,将无边无际、汹涌不息的大海同广阔无垠的宇宙联系起来,将日月星辰的运行同人类社会的更替联系起来,表现了大海那种博大雄浑、动荡不定的特点,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2、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本诗颔联、颈联以对仗工整、语言凝练而成为千古名句。全诗采用无言形式,语言质朴简洁,苍劲有力,表现诗人独特的风格。春望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开篇两句写国都被叛军占领,城池破败,四处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景象。繁华的京城尚且如此,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可想而知。三、四句移情于花鸟,花应时而放,鸟因春天啼鸣。诗人明写景,实抒情,在景中寄寓无限悲伤之情。前两句正面衬情,三、四句反衬。2、语言形象,感染力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的社会现实。钱塘湖春行1、构思巧妙,写景有序这首诗是写西湖的,西湖辽阔,景物名胜也特别多,要考虑从何处下笔。白居易选择了从孤山写起,然后按顺序来写,把我们引入了胜境。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湖边,后者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可称天衣无缝。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和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选择这样的组合,是用过心思的。2、紧扣特征,动静结合。描写的高明之处在于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的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令我们读了不禁赞美一声:“真是初春季节啊!”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他把莺的神态及湖水的动、静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了出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层层递进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诗的第二层,写了对亡友的悼念之情,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诗的第三层,推进一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2、引用典故第二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表达怀念亡友的悲痛心情和对岁月蹉跎的感慨,自然贴切。3、寓理于景 将人生哲理寓于自然景物之中,创作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赤壁1、借物兴感,立意新奇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以假设之辞,从反面落笔,出奇立异,耐人寻味。本诗蕴涵的深刻哲理是: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2、以小见大,深刻警策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了赤壁大战中风云人物,可谓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精妙。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的破灭,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