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513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三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27-12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特点,在讨论探究中把握文章内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以朗读训练为主,内容的挖掘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朗读,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诵读,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朗读理解背诵,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难点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突破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加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引导,让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通过探讨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作者的有关资料和三峡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做成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三峡的文字图片资料,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朗读,把握情感。3理解,品味语言。4背诵,为我所用。学生活动1欣赏视频,谈心目中的旅游胜地。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语句。4品味语言,背诵课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 分钟)二、朗读,把握情感(约 分钟)三、理解,品味语言(约 分钟)四、背诵,为我所用(约 分钟)五、课外拓展,发展个性(约 分钟)本课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地貌特征,然后分写四季景色,突出不同季节峡中不同景色的特征,描绘出一幅幅风格迥异、色彩鲜明的风景画。板书设计三峡鹂道元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1写作视角:开头总写三峡地貌,采用先鸟瞰再仰视,正面实写、侧面烘托等角度写景的方法,把三峡画面尽收眼底。2课下查找有关三峡古今资料,出一期电脑小报。3参考网站:yzcruisessamcia.cn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词。(1)至于夏水襄陵。(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翻译下面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个性练习设计请以“晨雾”或者“月亮”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写景短文。教学探讨与反思这篇文章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似异峰突起,文气急促。写冬春之景,文气变得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由于文章张弛有致,跌宕多姿,所以才扣人心弦,紧紧吸引了读者。教学这一篇文章采用“朗读理解背诵”的教学模式,把三峡的古今知识系统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补充资料黄牛滩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197页199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明白词句的含义。2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2点拨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2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两篇短文,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2学习文中的写景状物方法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难点1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中的写景状物方法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疑点1作者是如何从描写山水之美转化到个人情感的。2短短数语中是怎样传达出作者微妙心志的。“闲人”的真实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一部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影片。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板书设计1字词中书 五色 四时 夕日颓 沉鳞 欲界 康乐2行文思路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板书设计1字词元丰 入户 寝盖中庭 空明 藻蓗2行文思路练习设计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夕阳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辅导练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现在的词义来解释文言中的词。2学习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捷径。试比较下面划线的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辅导练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对字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分析。教法探讨1记承天寺夜游中有关月色的描写相当传神,要引领学生重点品味,历代诗词中描写月色的有很多,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去搜索一些这方面的诗文来阅读。2要求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作者的心志,不要把重点放在字词的讲解上。3要让学生清楚作者的有关情况,只有对历史背景有了了解,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心情。参考资料1答谢中书书是陶宏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全文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隐逸山林的高洁志趣。陶宏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492年辞官,隐居句曲山,酷爱山水。3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元丰三年(1080),谪居黄州,自号东坡居士。苏轼一生在文学上很有成就,所作视野开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意趣横生。由于他在仕途上屡遭贬斥,因而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佛老思想。这篇短文即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观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00页204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理解课文中生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各种修辞手法与结构安排。2学习写景记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提供关于观潮、弄潮的民俗材料和钱塘潮的介绍资料。2讨论法、诵读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钱塘潮的壮丽景色中感受自然的壮美。2体会吴中弄潮儿敢向潮头立的精神,从民俗风情感知传统文化中美的一面。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生字和常用词汇。2本文在结构安排、语言组织、描写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难点1没有看过钱塘潮的同学会对海潮缺乏直观印象。2对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学生可能不太了解。疑点1为什么浙江之潮在阴历的十六至十八日为盛。2文中指写水军的演习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有关钱塘潮的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南宋地理图。2学习南宋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板书设计1字词既望 沃日 京尹 朦艟 乘骑 倏尔 履善泅 鲸波 罗绮 溢目 倍穹 僦凭 舸2行文思路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板书设计练习设计1下面对于课文第一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这句话的大意是:“当潮水从入海口涌起时,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样连天涌来”。B这段文字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了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C“既望”是阴历每个月的十四日。D仅,几乎。际天,连接着天。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辅导练习提示:这道题可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教法探讨1除了生字外,要注意常用词的教学,如江干、倏尔、方等。2可由观看钱塘江潮的录像导入课文,建立学生的直观印象。3对于南宋的情况要稍作介绍,如首都是在临安,迎潮前有水军演习等风俗等。4本文的修辞手法仍是教学不可忽视的知识点。参考资料1“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这篇文章就是描写南宋钱塘潮的壮观和观潮的盛大场面。本文用精炼传神的笔墨分别刻画了海潮的恢宏气势、南宋水军的演习、吴中健儿弄潮的场面和观潮的人群。2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炼。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气象宏大,场面众多,但这篇短文写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可见作者结构的精巧,写作手法、语言的精炼传神。作者以海潮为主线,写景记事相结合,正写反衬互为表里,用语简洁准确。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文中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引用、白描等也为文章增色不少。(1)海潮初至海门,“仅如银线”,以“银线”为喻,显示了作者远眺所见之景(长境头),同时也写出了潮来之前的情境。“玉城雪岭”彰显海潮颜色之白声势之大,也紧扣银字;“际天而来”“吞天沃日”,两句笔力雄浑,略有夸张,形象真切,恢宏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矣!(2)作者所选的第二个场景是水军演习,所写之物有船、人,而这些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声如崩山”喻“水爆”威力之大,之后到“随波而逝”,作者突然顿笔。而这一段的叙述也为吴中健儿的出场做了铺垫,是一种暗托的手法。(3)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弄潮儿的娴熟水性的。先是用一系列的动词作正面的刻画,这些已经将弄潮儿的英姿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可作者还嫌不够。他巧妙地选择了一个道具“彩旗”,“旗尾略不沾湿”实在是举重若轻之笔,有四两拨千金之妙。(4)最后一段明写观潮场面之盛大,暗写江潮之美(若非海潮壮观,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看呢?)。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05页208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义和用法。2把握文章清新淡雅的白描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对课文略作讲解。2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山水小品中的自然美。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生字和常用词汇。2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并熟读朗诵。难点1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疑点1“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是否矛盾。2文中“金陵人”有什么特别的言外之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西湖的影片或文字图片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同时做到疏通文章大意。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板书设计1字词毳衣 雾淞 沆砀 芥焉得 大白 客此 相公2行文思路教法探讨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可以先用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和初步背诵课文。还有,本文的写景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教师要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把这种手法的特征讲清楚。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是一大难点,教师可对作者的经历作简单介绍,带领学生体会叙事、写景和抒情的关系,感受文中流露的淡淡哀愁。参考资料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佳作,选自他的陶庵梦忆一书,这部优美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故国的怀恋之情,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文章首先写明看雪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天气情况。在三天大雪之后,万籁俱寂的时作者偏偏要去看雪,自然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枯寂的心态。接着就记述这次看雪的具体经过。出发、途中之景一一写来,细腻的笔触绘出了一幅踏雪图。最后写了自己在亭中的巧遇,寄托了自己对亡国的感慨。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09页212页。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四首诗。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2点拨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四篇作品,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难点1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疑点文中有一些诗歌所独有的用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每首诗和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学生准备预习这四首诗,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板书设计教法探讨1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2这五首诗均要求背诵、默写,教师应对其加以指导。3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力,教师只需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诗的滋味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参考资料1归园田居是陶渊明所作,诗的大意是:在南山下种了些豆,但田里野草茂盛,豆苗却稀少。清晨起来到田间除草,直到晚上,才披着月光肩扛锄头回家。回来的田间小路上,草木丛生,夜露把衣服也打湿了。可衣服打湿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自己自得田园之乐,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不受到违背就行了。诗的用语平淡,不事雕琢,朴素的语言和醇美的诗意有机地统一,形成了陶诗的鲜明艺术特点。2使至塞上诗人王维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轻车简从,前往边地慰问将士,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又像归雁一般进入胡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