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老山界》教案3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370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老山界》教案3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老山界》教案3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老山界》教案3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3老山界教案3 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点题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八年级语文组教案执笔:陈惠玲教者见解(内容增删、步骤调整、方法改变、教学后记等)又展示了长征生活的一个侧面。)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道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1在“之”字拐的路上;2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1攀登雷公岩;2继续登山,到达山顶;3山顶所思。(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第四层:(3233段)下山的情景。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四、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1仔细读第3、6段,一处写“照着习惯”,一处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各反映了什么现实?课文中写了:“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请你以一个红军宣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2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如“走路难”三字的形式概括几难(还有“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3学生议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力量等。(六)布置作业:读全文,重点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边阅读、边思考、边勾画关键词语。八年级语文组教案执笔:陈惠玲教者见解(内容增删、步骤调整、方法改变、教学后记等)第二课时(一)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听觉),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里睡不着。”写挨冻的感觉,冻醒了,冻得怎样?勾画关键词:逼、刺入、更卷、蜷。这些词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体化。“天上几堆火没有熄”。观察方法:定点观察;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视线:仰视、平视、环视。形象描述:运用比喻。(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既是所见,也是所闻,由视觉到听觉,转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着了。”所闻:以声写静谧,用比喻描写不可捉摸的声响。这所见所闻既表现征途生活的艰苦,又有乐观情趣。八年级语文组教案执笔:陈惠玲教者见解(内容增删、步骤调整、方法改变、教学后记等)前文写登山的热烈,这里写夜宿的静溢,使文势变化多姿,起伏跌宕。二)、讨论完成课后习题二、三三)总结全文:1引导学生归纳中心意思:本文记叙了_实况,通过对老山界_的描写,对红军_的描写,歌颂了红军_和_精神。2提示学习重点。3朴素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文风质朴,真实可信。(三)布置作业: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参考下列题目写一篇观察日记。望星空在阳台上窗前教学目的: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2、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2、用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表达中心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自学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提示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IO月结束,是为了突破国民党“围剿”,争取北上抗日而进行的战略大转移。这篇课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和湖南新宁边境。一、学生通读全文阅读这篇课文,注意课文的记事顺序,划出描述山势险峻和表现作者在山上过夜的细腻感受的一些生动句子,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注意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二、查工具书,掌握下边加点的字的读音:惊惶、欺侮、呜咽、咀嚼、酣然入梦、矗立、蜷、陡、落得很远、苛捐杂税。缀。三、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所做的事情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上半夜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四、指导学生复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第二课时一、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第二部分(232)叙述翻山的经过。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二、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1、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得具体、逼真、动人。2、在写法上,前面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后面处处呼应,层层相连。3、围绕中心,多方面描写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三、课堂练习(解决难点)1、判断下列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惊惶()缴()租欺侮()呜咽()咀嚼()骨碌()浑身打着颤()2、红军翻山遇到的许多艰难险阻,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是怎样对待的?3、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4、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语句,回答问题。(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准”改成“不要”,行吗?为什么?)(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飞机会“叹息”吗?这里为什么用“叹息”?)(3)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笨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这“意志”指什么?)(5)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删去“照着习惯”行不行?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