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 湘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137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 湘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 湘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高中地理 模块检测 湘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检测1(2017金华模拟)阅读辽河流域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辽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大兴安岭余脉),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全长1 345千米,注入渤海,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千米。材料二辽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1)辽河流域是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缺水严重的原因。(2)简述解决辽河流域缺水问题的主要措施。答案(1)自然因素:雨季短,降水集中;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弱;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人为因素: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人口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等。(2)加强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北水南调”,进行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水耗产业;防治水源污染;实行海水淡化;提高人们节水意识等。解析第(1)题,水资源短缺主要从“供”和“需”角度考虑。“供”从降水、蒸发方面分析;“需”从工业、农业、生活需要以及污染等方面分析。第(2)题,缓解缺水措施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分析。“开源”主要是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节流”主要从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调整农业结构入手。2下图是“某段时间中国月平均气温距平()等值线与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该时间段我国低温灾害区域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说明该时间段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答案(1)分布: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北部尤为严重。原因:北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大;东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2)灾害:大雾、冰冻雪灾、大风等。影响:强烈降温导致农作物和牲畜受冻;大风和雪灾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导致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大雾等影响人们出行,使交通运输受阻并易引发交通事故。解析第(1)题,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低温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且北部尤为严重。这主要是北部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东部地势平坦,利于冷空气侵入。第(2)题,灾害类型据图可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一是对农牧业生产不利,二是破坏对通信、供电、交通及基础设施。3自12世纪起,黄河夺淮入海,使淮河失去出海口,淤塞了中下游河道。淮河干流中下游约800千米,落差仅22米。下游聚水盆洪泽湖湖底,比中游干流重要城市蚌埠河底高出2米多。淮河流域出现“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淮河,是一条难治之河。读下图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和图分析淮河治理困难的自然地理原因。答案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地势陡峻,河道比降大,洪水形成快,来势猛。中下游为广袤的平原,河道比降平缓,形成“锅底”状。下游汇水处的洪泽湖高于中游地表,形成顶托。没有出海口,下游淤塞,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树枝状水系使洪水容易汇集。地处气候过渡带,降水量大且集中。解析淮河流域多旱涝灾害,其难以治理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地势、河道通畅程度及水系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4(201510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非洲某区域略图。材料二图2为图1中地(海拔380米)和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措施: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培育抗旱农作物等。解析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结合该地区的气温和蒸发量的变化可以说明干旱的原因。农业措施主要从水资源利用方面分析,如修建水利工程,培育良种、采用抗旱品种,协调好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关系等。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受强冷空气影响,2015年4月15日北京地区出现13年来最强沙尘暴,这次沙尘暴的成分几乎没有“沙”,而是以“尘”为主。专家指出,自去年冬季以来北半球温带地区平均温度偏高,出现了“暖冬”天气,“暖冬”和强冷空气对本次沙尘暴影响很大。专家还指出,此次沙尘暴与以往不同,它主要发源于外蒙古地区而不是我国。(1)简析暖冬天气与沙尘暴的关联性。(2)说明北京此次沙尘暴的成分为什么几乎没有“沙”,而是以“尘”为主。答案(1)暖冬天气蒸发旺盛,土壤更加干燥(松散),增加沙尘来源;温度高,上升气流强,易扬起沙尘。(2)距沙尘暴发源地远;沙尘离开发源地后,随着风速的降低,质量重的“沙”首先沉降(到达北京前先沉降),质量轻的“尘”刮到北京;我国境内沙尘暴途经地区环境得到改善(生态退耕,防护林建设),境内沙尘来源减少。解析第(1)题,沙尘暴的形成受到沙源和风力两个因素的影响。暖冬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干燥,易形成沙源;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易扬起沙尘。第(2)题,北京距沙尘暴发源地较远,且与“尘”相比,“沙”颗粒较大,质量较重,随着风速的降低,易先沉降,而质量较轻的“尘”被风力搬运到北京;生态退耕、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使得我国境内沙尘暴途经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沙尘来源减少。6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答案(1)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原因: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作用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图中红层地貌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风化作用强,多暴雨,容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能答地震,地震是内力作用引起的。第(2)题,根据上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回答该地貌区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