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教案2 浙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7053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教案2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教案2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教案2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体温的控制教案2 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成员上午6点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傍晚6点晚上9点爸爸妈妈自己1、引言 去年我们印象很深的是“非典”在中国的流行,我们每天必须要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38”可能就要被隔离,那么人的正常体温应是多少呢?学生回答:37左右。这是地球上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死谷,最高气温达57,这是地球上气温最低的地方之一南极,最低气温达零下89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2、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这是从一个孩子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这个孩子的体温呢?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36.7 37.2 37.4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可指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训练: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教师活动】(设疑)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教师活动】(设疑)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分析讨论,明确: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教师活动】(设疑)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器官又有哪些?人体的散热途径有哪些呢?【学生活动】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教师活动】(设疑)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了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大家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 【学生活动】第二次分寒冷组和炎热组讨论,得出结论: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增加散热,但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教师活动】(设疑)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过程有时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下丘脑。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教师活动】拓展:进一步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应明确: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如中暑、发热。 【教师活动】讲述体温调节的障碍。 发热后体温一般不超过40 。体温高于40 ,称为体温过高,体温高达445 而能生存的已是罕见。一般认为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体温过低是不是一定导致人的死亡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xx年最小的新闻人物: 13个月大的小艾里卡。xx年2月底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气温仍然在摄氏零下30度以下。只有13个月大、刚学会走路的女婴艾里卡只穿着纸尿裤和一件T恤衫走向零下30度的室外!等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僵硬,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体温已经下降到摄氏16度!在医护人员的救助下奇迹发生了:艾里卡的心脏突然跳动了一下,接着竟然连续跳动起来!小家伙复活了。科学家因此断言:冻体复活不是梦。 事实上,人体细胞冷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比如在治疗不育症时使用的精子冷冻、卵子冷冻、胚胎冷冻技术。科学家预测,人体冷冻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十分广泛。可以把患了绝症的病人冷冻起来,几百年后当相关的技术出现后,再使其复活,经治疗而获得健康;再有,可以把字航员冷冻起来暂停人体老化的程序,数光年之后,他们抵达某个星系后解冻,他们的年龄就和离开地球时完全一样,没有任何衰老。人体冷冻技术使人的太空旅行有了实现的可能。目前不能确定人的最低致死体温。 上述体温调节是一种生理性调节,动物体还可以通过自觉行为来调节体温,大家还可以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1、 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2、 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3、 人更有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更有添衣、脱衣,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教师活动】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人体像一个自动控温的空调器。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的体温通常是通过自身调节和行为调节来保持相对的平衡。不过人体体温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任何情况引起的体温变动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就会给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甚至死亡。所以会有中暑、冻死等不幸事故发生。3、小结通过体温的控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4、 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