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课后微练习1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70308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课后微练习1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课后微练习1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课后微练习1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取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步骤班级_ 姓名_ 学号_1 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ANH3的密度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C空气的密度DNH3的质量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做如下讨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它可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资料一:文献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于1体积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约7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1天时间,则1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1/3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资料二:对任何气体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气体的纯度。资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你的观点是 。(2)要使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达到最优化,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 。3 实验室里制取CO2的药品是 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收集CO2的方法是 _;检验CO2的方法是 _;验满CO2的方法是 _.4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 _和 _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_和 _,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 _和 _等。5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 _和 _反应,反应 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为固液常温型;又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 _, _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所以选择的收集方法只能是 _。6 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酒精的燃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碳与氧化铜反应高温煅烧石灰石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 B. C. D.全部7 有A、B、C、D四种物质,其中A、B、D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和B是黑色粉末,将其混合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粉末Y和能使X溶液变浑浊的气体Z,Z与灼热的B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E,D在高温下煅烧生成C和Z,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X Y Z .8 NO在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实验室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用排水集气法 B.用向上排空气法C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用向下排空气法9 为区别NaOH和Na2CO3两种无色溶液,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方案1: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根据酚酞试液是否变红色判断各是哪种溶液?方案2: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各是哪种溶液?请回答:(1)该同学设计的两个方案有一个是正确的,该方案是 ;另一个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2)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区别上述两种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10 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浓溶液浸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转化为黑褐色物质。针对该黑褐色物质,甲同学认为其中含有单质铁;乙同学则认为不含单质铁。为验证各自的猜想,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甲同学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如果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乙同学提出疑问:(1)中实验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甲同学又做了(1)中实验的对比实验:,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证明(1)中实验产生的连续的微小气泡是由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3)通过以上探究,乙同学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在甲同学的启发下,乙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的方法: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其中含有单质铁。参考答案:1 答案: D解析: 收集气体时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并将气体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比较,气体的质量与收集方法的选择无关。2 答案: (1)可以 在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由于实验时间较短,二氧化碳溶解很少,是完全可行的;或答因为中学化学实验并不是精密实验,只是定性实验;或答用排水法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纯度(只要回答出以上任何一种都对,其他合理同样得分;如果学生回答:不行,又有比较合理的解释,也要酌情给分)(2)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法收集3 答案: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 CO2+H2O向上排空气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解析: 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检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过程,考查对该实验基本知识的掌握4 答案: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 水溶性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装置的选择原则和气体收集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5 答案: 固体 液体 不需要 大 能 向上排空气法解析: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 应条件,决定了制备装置的选择。固液型装置且不需要加热决定了装置应该选择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6 答案: C解析: 两类方法虽然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燃烧需在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生成的气体也难收集;两类方法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不便;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 的表面,反应逐渐停止;反应剧烈,不易收集,并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中二氧化碳不纯,含量低。7 答案: ACuO BC CCaO DCaCO3 ECO XCa(OH)2 YCu ZCO2解析: A和B是黑色粉末,高温条件下生成红色粉末Y和能使X变浑浊的气体Z,由此现象推断A和B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Y是铜,X是Ca(OH)2,Z是CO2;根据Z与灼热的B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E,推断出E是CO,那么B则是碳,因此A是CuO,D不溶于水,且高温下分解出CO2,确定D是CaCO3,C则是CaO。8 答案: A解析: 实验中对气体收集方法的选用,是由该气体的性质决定的。该题给出 NO气体性质中的某些信息,考查学生对收集一般气体方法的确定,从而增强实验能力。解题要基于初中化学中收集气体的方法与气体性质相对应的原则,再联系题中信息去扩展。收集气体的基本方法: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应有的性质为该气体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气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并无毒(若有,应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外泄情况);向下排空气法: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一成分发生反应并无毒(若有,应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外泄情况)。由此可知,NO应用排水法收集。9 答案: (1)方案2 Na2CO3溶液也呈碱性,同样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别取少许两种溶液,各加入少量稀盐酸, 一种溶液产生气泡,另一种溶液无现象 产生气泡的是Na2CO3溶液,Na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 (1)方案1,由于NaOH和Na2CO3两种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这个方案不行,而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NaOH和澄清石灰水不反应,Na2CO3能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Na2CO3=CaCO3 + 2NaOH(2)要区分这两种溶液,还可以用稀盐酸,虽然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是NaOH与稀盐酸反应没有现象,方程式为:HCl + NaOH=NaCl + H2O,而稀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还可用氯化钙溶液来区分,氯化钙溶液与NaOH不会反应,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方程式为:CaCl2 + Na2CO3=CaCO3 + 2NaCl考点:NaOH和Na2CO3的化学性质10 答案: (1)Fe2HClFeCl2H2(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蒸馏水中(或将未用FeCl3浓溶液处理的滤纸碳化后,再加入到稀盐酸中)(3)有红色物质析出解析: (1)甲同学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的微小气泡产生。如果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2)因为乙同学提出疑问:(1)中实验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所以甲同学应直接把将未用FeCl3浓溶液处理的滤纸碳化后,再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气泡出现的多少;因为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3)通过以上探究,乙同学赞同甲同学的观点,在甲同学的启发下,乙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的方法: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红色物质析出现象,说明其中含有单质铁。考点:探究物质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