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化学题型突破方案复习 题型训练6 实验探究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6733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中考化学题型突破方案复习 题型训练6 实验探究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题型突破方案复习 题型训练6 实验探究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中考化学题型突破方案复习 题型训练6 实验探究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型突破六实验探究题 题 型 训 练 类型1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1【xx江西】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 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 ,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提出猜想 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设计实验 20 时,甲酸的状态为_;从图T62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装置进行实验。图T62实验预测 若猜想1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进行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交流拓展 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须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2【xx江西】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查阅资料 “锡纸”由锡箔或铝箔和纸黏合而成;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提出猜想 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铝。进行实验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与结论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_(填“”或“”)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交流讨论 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填序号)。A氯化铜 B硝酸银C硫酸钠 D硫酸亚铁拓展应用 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 3【xx江西】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猜想 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进行实验 利用图T63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图T63(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_,则她的猜想错误。(2)小敏:用图T64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_(填“b”或“c”)端管口连接。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她的猜想正确。 图T64 得出结论 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交流讨论 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_。反思提升 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_(填序号)。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4【xx江西】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剖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网络搜索 干电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实验设计 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实验.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_有气体生成 立即向试管中_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 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5【xx河北】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查阅资料 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实验1 小明选用图T65所示装置中的_(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图T65提出问题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实验2 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小刚提出质疑,认为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_。实验3 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4 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入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猜想一正确。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能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_。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互相干扰的问题。 6【xx徐州】某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图T66(1)按图T66装好药品、连好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2)加热一段时间后,灰色铁粉逐渐变黑,吹泡器连续吹出气泡,且气泡向上飞起;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泡,能产生爆鸣声。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过量的铁”。查阅资料 铁有三种氧化物(FeO、Fe2O3、Fe3O4),其中FeO接触到空气会立即由黑色变为红棕色;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倒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平铺于白纸上黑色固体不变色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填物质名称)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装入试管,加入足量_溶液_,且有红色固体出现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探究结论 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拓展创新 同学们利用微型仪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图T66装置,设计出图T67装置,并分别选用湿棉花、湿粉笔、芦荟叶、芭蕉茎、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作为供水剂,实验都获得成功。图T67甲、乙装置相比,乙装置有很多优点,请你写出一条:_。分析上述供水剂的供水原理,其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疏松、多孔的物质,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B新鲜的富水植物,在受热时水分容易释放出来C本身不含水的固体物质,不能用作供水剂7【xx江西样卷一】西藏“茶马古道”芒康县盐井是香格里拉唯一的产盐区。盐田是用紫红色黏土抹平压实的晒盐池,当地人把卤水注入盐田中经过日晒风吹,就得到上等且味道很好的红盐。为揭秘红盐呈红色的原因,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红盐中存在什么物质使盐呈现红色?查找资料 (1)西藏紫红色黏土中含大量的氧化铁(Fe2O3)。(2)溶液中三价铁离子(Fe3)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作出猜想 红盐中含少量的氧化铁使盐呈现红色。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从一定量的红盐中提取少量红色粉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解释与结论实验步骤: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红色粉末恰好全部溶解色粉末中含有_,步骤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步骤:往所得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钾(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将红色粉末与足量的黑色炭粉混合均匀,装入玻璃管中,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色粉末变黑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红色粉末中一定含_元素步骤:冷却后,取出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红色粉末中一定含_元素实验结论 猜想_(填“正确”或“错误”)。实验反思 实验中能否用CO气体代替黑色炭粉并说明理由:_。8【xx龙东】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作出猜想 猜想一: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猜想二: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变质。图T68实验探究 (1)按图T68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_,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 (1)酒精中含有碳元素。(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拓展延伸 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1)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_,于是得出固体酒精中还含有氢氧化钠。(2)小维的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_。(3)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反思交流 (1)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2)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保存。9【xx常州】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某研究小组对膨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趣味实验 实验1:和面。向20 g面粉中加入10 mL水,制得的面团编为1号;向20 g面粉中加入10 mL水,再加入2 g膨松剂M,制得的面团编为2号。实验2:发面。将和好的2个面团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后,取出面团,发现1号面团无明显胀大,2号面团明显胀大,且手感比较松软。提出问题 膨松剂M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 假设1:M是NH4HCO3;假设2:M是NaHCO3;假设3:M是NH4HCO3和NaHCO3。实验探究1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M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无刺激性气味,试管内壁有水珠,试管内有固体剩余假设_成立,假设_不成立提出新问题 实验试管中剩余固体是什么?实验探究2 实验:将实验所得的固体继续加热,无明显现象,冷却,向试管中加水,固体全部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向另1份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得出结论 实验试管中剩余固体是_(填化学式)。反思提高 (1)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2)热稳定性:Na2CO3_(填“”“CaHPO4b. 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遇到酸性物质能产生气体c. 根据上述反应,产生0.22 g CO2,至少需要NaHCO3的质量为0.42 g10【xx绵阳节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T69),同学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图T69 提出问题 这是一瓶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 海天同学的猜想是Na2SO3溶液;刘浩同学的猜想是Na2SO4溶液;你的猜想是_(写一种)。查阅资料 .白色沉淀BaSO3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BaSO3氧化成BaSO4。.Na2S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SO2,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进行实验 .海天同学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而刘浩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_。.刘浩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加过量稀硝酸,现象为_,刘浩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卓玛同学对刘浩同学的结论又提出质疑,她认为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Na2SO3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做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_无步骤2向步骤1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_此溶液不是Na2SO4步骤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_写出卓玛同学实验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11【xx株洲】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了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硫(SO2)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过程如下: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Na2O2=2Na2SO3O2,2Na2SO3O2=2Na2SO4;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提出猜想 猜想1:固体成分为Na2SO3;猜想2:固体成分为Na2SO4;猜想3:_。实验探究 用如图T610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反应发生(产生足量的SO2)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从a处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实验前称得Na2O2固体的质量为78 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的质量为134 g。图T610实验结论 (1)A是制取SO2气体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类似,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由题中_的实验现象,可推测猜想2是错误的。(3)装置B的作用是_;装置D的作用是_。(4)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可计算出Na2SO3的质量为_g,Na2SO4的质量为_g。总结提升 (1)若实验前称得Na2O2固体的质量为m1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质量为m2g,则m2的取值范围是_(用含m1的关系式表示)。(2)请另外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定性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_。类型2有关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探究12【xx江西】图T611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甲组乙组图T611甲组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乙组 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 ,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提出猜想 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实验与结论 实验: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填“”“”或“”)7,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成立。实验: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填“酸”“碱”或“中”)性,猜想不成立。交流和反思 (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不成立,理由是_。(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例:_(写出反应物即可)。13【xx陕西】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提出问题 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 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一 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溶液,测得溶液pH7。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实验探究二 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反思交流 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_(填“”“”或“”)y,则她的猜想成立。14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操作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产生气泡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_(填现象)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_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反思 (1)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_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实验拓展 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图T612实验分析 (1)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2)请设计实验验证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aHCO3:_。15【xx沈阳】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图T613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如图T614所示)。图T614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_%,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_%。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 猜想1及理由:_;猜想2及理由:_。类型3反应影响条件或因素的探究16【xx广州】菱锰矿(含有MnCO3)常用稀硫酸来浸出Mn2。(1)浸出Mn2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是_。(2)为探究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某研究小组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数据如下:矿酸比10.410.510.610.710.8浸出率/%75.983.891.892.893.0矿酸比从10.4到10.8的过程中,稀硫酸的用量_(填“增大”或“减小”)。分析数据可知:当矿酸比从10.4变化到10.6时,Mn2浸出率_。当矿酸比从10.6变化到10.8时,Mn2浸出率_。(3)该研究小组选定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如下:矿酸比温度/浸出率/%110.56080.2210.58083.8310.660X410.68091.8表中X最有可能的数值为_。A79.7 B80.8 C87.6 D92.8该工艺的最佳条件:矿酸比为_;温度为_。17【xx湖州】科学探究小组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 mL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 mL硫酸溶液,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建立猜想 两种酸溶液的pH不同(注:pH相同,则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相同)。两种酸溶液中的_不同。实验过程 实验次数试剂实验条件实验现象10.2 g CuO粉末6 mL pH0的盐酸常温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20.2 g CuO粉末6 mL pH0的硫酸常温无明显现象30.2 g CuO粉末6 mLpH0的硫酸0.35 g NaCl常温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40.2 g CuO粉末6 mL pH0的硫酸0.35 g_常温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常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与CuO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由于_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18【xx苏州】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实验1 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实验步骤步骤1步骤2实验操作图示实验操作及现象振荡后静置;(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实验2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问题。实验操作图示实验结论或解释(3)由图所示现象可知:碘_(填“不”“微”或“易”)溶于水(4)图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说明碘在汽油中溶解性比在水中_ (填“强”或“弱”)反思与应用(5)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填“分层”或“不分层”)。“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19【xx黄冈】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领域。铝亦有其特殊的性质,试根据以下信息填空。(1)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_。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却比锌粒少而慢。为了探究铝与酸反应的规律,小强用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光亮铝片设计如下实验。实验图示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现象铝表面产生气泡很小且慢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且快(2)比较实验三、实验四说明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_有关。(3)比较实验一、实验二说明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可能与_、_(填粒子名称)有关。猜测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还可能和温度、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等多种因素有关。(4)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小芳将长条状铝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轻轻摇动铝条,受热一端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为探究其原因,小芳查阅资料得知:铝的熔、沸点分别是660 、2460 ;氧化铝的熔、沸点分别为2054 、2980 。试解释上述实验现象:_。类型4其他类探究20【xx江西】小煜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于是他对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 猜想1: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猜想2: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汽车的动力。设计与实验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在两个蒸发皿中各加入10 mL冷水,控制相同燃烧条件,分别用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进行加热,记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用乙醇加热耗时118 s;用汽油加热耗时56 s猜想2_(填“成立”或“不成立”)实验停止加热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蒸发皿的底部 用乙醇加热的蒸发皿底部只有极少量炭黑,而用汽油加热的蒸发皿底部有大量炭黑_(可仿照上格填写)分析与讨论 (1)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控制的条件是_ (填序号)。A水的初始温度必须相同B加热开始计时点必须相同C燃具产生火焰的大小必须相同D蒸发皿的大小必须相同(2)汽车的发动机、排气管等部件易出现积炭,使用乙醇汽油后,这些部件产生的积炭量将_。(3)目前乙醇汽油中乙醇的添加量约为10%,可一定程度节省石油资源。结合实验的结论分析,如果乙醇的添加量过大,会使汽车动力_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21【xx自贡】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如图T615所示)进行下列探究。图T615 查阅资料 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填试剂名称)。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性。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填“正确”或“不正确”)。(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T616),数据记录如下表:图T616实验编号锥形瓶内的物质最终得到CO2体积/mL名称质量碳酸氢钠0.10V1碳酸钠0.10V2白色粉末xV1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表中x_;V1_(填“”“”或“”)V2。分析并得出结论 (5)白色粉末是_。22【xx绥化】工业铁红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查阅资料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CO2CO4H2O。碱石灰是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能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铁的氧化物FeOFe2O3Fe3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77.8%70.0%72.4%问题讨论 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图T617(1)该实验为了保证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的试剂依次是_(填序号)。a浓硫酸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2)C装置的作用是_。(3)写出E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4)称取铁红样品10.0 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若E中充分反应后得到铁粉的质量为m g,则_m拓展应用 abc 解析 拓展应用 因为N遇水发生反应:Ca(H2PO4)22NaHCO3=CaHPO4Na2HPO42CO22H2O,在反应中CaHPO4 以沉淀形式存在,所以常温下的溶解度Na2HPO4CaHPO4;碳酸氢钠可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关系,设生成0.22 g二氧化碳需要Ca(H2PO4)2的质量为x,2NaHCO32CO2168 88x 0.22 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