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65328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规范练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完成第12题。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B.C.D.2.此图可以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的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A.B.C.D.答案1.D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表示汽车和工厂等向大气中排放CO2。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或汽车、工厂等排放的CO2增多,都会使全球气候变暖更加明显。第2题,读图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的循环过程涉及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多个圈层。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米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第35题。3.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4.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5.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C.破坏生物多样性D.延缓岩石风化进程答案3.B4.C5.A解析第3题,图片所示石头棱角分明,形成时间较晚,A、C、D所指示的外力作用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时代较久远,在其作用下形成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因而只有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堆积物符合题意。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有冰川活动;粤东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苏南地区多冲积平原;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显著;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底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藻类是最先生长在这些“新鲜”石头上面的,然后被其他生物所取代,该藻类在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图示石头在该藻类生长前为裸露地表,故该藻类未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藻类植物在石头上生长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加速岩石风化的进程。索科特拉岛(位置如图所示)曾与大陆相连,约600万年前,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其与大陆分离,该岛植物稀少,却拥有307种特有植物物种,龙血树是该岛代表性物种之一,外观独特,树冠茂密如倒转的雨伞,零散分布在岛上的石灰岩地区。据此完成第68题。6.索科特拉岛拥有多种特有植物的原因主要是()A.地处热带地区B.地壳运动活跃C.自然环境多样D.长期远离大陆7.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推断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少雨B.高温多雨C.温和湿润D.凉爽干燥8.龙血树巨伞树冠的功能主要是()A.防止强光灼伤树干B.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增加叶面蒸腾散热答案6.D7.A8.C解析第6题,从材料可知,该岛有多种特有植物品种,是岛屿长期与大陆分离,岛屿物种与大陆物种隔离所致。故选D项。第7题,读图可知,索科特拉岛位于亚丁湾地区,地处东北信风带内,冬季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也是从非洲大陆吹来,且沿岸地区在西南风的影响下,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更加剧了其干旱程度,由于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所以气候特征为炎热少雨,故选A项。第8题,为了适应岛上炎热少雨的环境,索科特拉龙血树进化出了蜡质保水的叶子,并利用展开的树冠营造了面积尽可能大的树阴。树下的阴影一方面可以减少根系附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还能保护附近的树木幼苗。更重要的是,这种巨伞一样的树阴,还能起到“漏斗”的作用,在天空偶然出现一点降雨时,将宝贵的雨水充分收集起来,并通过直溜溜的树干导入每棵树的根系附近,从而增加对降水的利用效率。故选C项。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9.18551964年,黄河三角洲扩大的趋势是()A.持续加快B.先加快后减慢C.持续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10.推测19541964年期间()A.黄河的含沙量减少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水利工程增多D.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增多11.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其原因最不可能是()A.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B.黄河径流量减少C.海水侵蚀作用增强D.水利工程的建设答案9.A10.B11.C解析第9题,从图中看,1855年到1934年时间相隔80年, 1934年到1954年间隔约20年,1954年到1964年间隔约10年,各年份海岸线之间距离变化不大,说明三角洲扩大趋势是持续加快,A项正确。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三角洲扩大趋势加快,说明黄河含沙量增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加剧,B项正确;水利工程增多和植树造林增多,可减少黄河含沙量。第11题,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减缓,说明黄河含沙量减少,原因可能是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作用,黄河径流量减少;水利工程起拦水拦沙功能;最不可能的是海水侵蚀作用增强,C项正确。崇明东滩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长江入海口处。崇明东滩主要分布有三种典型植被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成功引入的外来植物,该植物植株高大茂密,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强,扩散快。下图为19802010年崇明东滩三种典型植被群落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12.崇明东滩的主要形成原因是()A.海浪侵蚀B.海浪沉积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13.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生物多样性增加B.生物多样性降低C.围海造陆D.海岸受到侵蚀14.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A.抗寒B.抗旱C.抗盐D.抗病虫害答案12.D13.B14.C解析第12题,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由于河水流速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此淤积形成滩地,D项正确。第13题,读图可看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大,而原有的藨草群落、芦苇群落面积不断减小,甚至可能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B项正确。第14题,由材料可知,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滩涂,海水经常入侵,互花米草在此生长良好,说明其耐盐耐淹,C项正确。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属于大陆性气候,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了许多沙漠和盐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 000平方千米。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 ,这是有记录的最高地球表面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材料二下图为伊朗区域图。(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点。(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4)伊朗的波斯湾沿岸缺少优良大型的港口,结合材料试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中东部地势较低(地势南、西、北较高)。(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不断积累;泥沼洼地,地表水难下渗;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3)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晴天多,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显著);谷地容易形成逆温,热量不易扩散;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4)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港湾;平原狭小,不利于港口建设;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人口少,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该国西部和北部地区海拔达1 000米,等高线较密,说明地形起伏大,为山地,地势较高。中东部海拔为5001 000米,顶部平坦,为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相对较低。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地形,分布狭窄。第(2)题,等高线分布特征显示,此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阻挡海洋水汽进入,气候干旱;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多盐分析出;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并在中东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源源不断汇入低洼地。同时,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弱。第(3)题,可从纬度、气候、地形等方面思考。纬度因素:该地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气温高。气候因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下垫面因素:该地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升温快。地形:由于西面、北面为山脉,卢特荒漠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卢特荒漠位于谷地,夜间谷地容易形成逆温,热量不易扩散。第(4)题,水域条件:海岸线较平直,少优良避风港湾。陆域条件:沿海地区等高线较密,坡度较大,200米以下滨海平原的面积小;气候干旱,人口少,从而导致沿海地区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多肉植物叶小、肉厚、茎短。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冬雨较多,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纳马夸兰沙漠有着5 000万年的历史,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1 000多种形态各异的野生多肉植物广布于这片狭长的土地上,占全世界多肉植物种类的十分之一。下图为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和纳马夸兰气候资料图。(1)指出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月份,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2)说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3)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的肥厚,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810月(答911月可以)。条件: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年降水量少;受西风影响,冬雨明显,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露水多;受沿岸寒流影响,多雾。(2)纳马夸兰地区南北跨纬度较广,地势起伏大,水热条件多样,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的生长;沙漠形成早,生物进化时间长;沙漠气候恶劣,人口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3)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强,易使叶片灼伤;全年干旱少雨,水分条件较差。解析第(1)题,根据纳马夸兰的水热条件判断多肉植物生长最为旺盛的月份。结合图文材料,从“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少量雾气和露水”等角度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第(2)题,从水热条件多样性、进化时间长、人类活动等方面说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注意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沙漠有着5 000万年的历史、广布于这片狭长的土地上”等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判断推理。第(3)题,从光、热、水的差异,分析甲地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肥厚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