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有的人名师导航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6442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有的人名师导航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有的人名师导航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有的人名师导航 苏教版 内容感知 有的人作于1949年10月下旬。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那一天,诗人臧克家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过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全诗运用对比手法。第一节将两种人的不同生命价值进行对比,以渺小反衬高尚,以丑衬美,以恶衬善。第五七节把两种人由于不同表现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在重重对比衬托中,鲁迅的崇高形象更加鲜明。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臧(zng) 俯下身子(f) 摔垮(ku) 不朽(xi)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不朽:永不磨灭。情愿:心里愿意,宁愿。四、文学常识 臧克家(1905xx),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的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代表烙印罪恶的手。他的早期诗作老马老哥哥春鸟,解放初的诗作有的人,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五、名篇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剖析: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剖析: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有力地讽刺。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剖析: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认为“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二、重点语段“有的人活着”至“他还活着”。剖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的第一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虽然活着,但是如行尸走肉,其生命的价值已经没有了。而甘愿俯身为人民做牛马的人,即使生命不复存在,但他们的思想、精神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这首诗虽然是以纪念和歌颂鲁迅为基点,但在这里作者没有囿于鲁迅一个人,而是以“有的人”为泛指,歌颂与鲁迅具有同样品质的人。审美鉴赏有的人赏析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这首诗不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中,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一开头便警句叠出,立刻把读者的心抓住:何以有人活着是死了,有人死了却活着?本来,死生乃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形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自然界限变作了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犹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中却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至于孰为生孰为死,诗中没有作正面回答,但通过对两种人的形象描述,读者自能得出结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全然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者永生,压迫人民者速朽。 从结构上说,把造成诗意高潮的最精彩的诗句置于前面,对作者来说是危险的,因为要在后面相对平缓的低潮中不减弱诗对读者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难度。诗人凭借自己的文字功夫和表现技巧,作了一次这样的冒险,基本上得到了成功。他大胆借鉴古诗用典的手法,在诗中用了一连串能引发读者联想的典型细节和比喻。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著。“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善用比喻,能以少总多,使读者不产生疲劳;巧用典故,造成古今事象的叠加,扩大意象的内涵,易于调动读者对诗境的主动介入,保持阅读的兴奋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