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64278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A.芳草鲜美(xin) 此中人语云(y) 为嵁为岩(kn)B.无人问津(jn) 陶后鲜有闻(xin) 卷石底(qun)C.为宫室(wi) 八分有奇(q) 可爱者甚蕃(fn)D.俶尔远逝(ch) 窈窕淑女(tio) 参差荇菜(xng)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寻病终 寻向所志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A.诎右臂支船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4.名句积累。(9分)(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 , 。(2)青青子衿, 。(诗经子衿)(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5)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2分)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把寂寞留给自己把芬芳献给他人以苦心孕育未来以宽阔拥抱生活A. B.C. D.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B.核舟记一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说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C.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了作者谪居生活的苦闷、抑郁和忧伤的情感。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7.巧对下联。(2分)有一年冬天,苏轼和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佛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面几个字是苏轼的下联。试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重新排列这几个字,使它和上联对仗工整。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联: 二、名著阅读(3分)8.(xx四川巴中中考)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1)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1分)(2)该名著的作者长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三、综合性学习(4分)9.根据要求写句子。(4分)导游小张带着旅游团在一个风景秀丽的景点登山。行至半山时,一位老太太的衣服被路边的荆棘划破了,她蹲在那儿再也不愿意登山了。导游走过去,笑眯眯地对她说:“”老太太一听,脸上的愁云一下子就没有了,高高兴兴地继续登山。想一想,这位导游到底说了什么话?请你把导游可能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四、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0.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所展示的画面。(2分) 11.诗的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和心情?(2分) (二)(xx河南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8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注释】用事:执掌政权。奇待: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遭遇放逐。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堙(yn)厄:指道路艰难。蕴:积聚。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隔篁竹,闻水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B.卷石底以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皆若空游无所依 似与游者相乐D.四面竹树环合 环滁皆山也13.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语段【甲】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2分) 15.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甲】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10分)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字后)【注释】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龠(yu):古代容量单位。谑弄:开玩笑,嘲弄。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有乞书者( )(2)不择精粗( )(3)书遍乃已( )(4)虽谑弄皆有义味( )17.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幼时记趣)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C.吴广以为然,乃行卜(陈涉世家)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1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然 不 能 四 五 龠 已 烂 醉19.翻译下列句子。(2分)(1)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2)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20.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四)(xx贵州遵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说 “正”李建永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生长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醇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德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记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在于“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孔子曰:“政者,正也。”政治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2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2. 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4分) 23.文章对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2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3分) 五、作文(40分)25.亘古至今,古诗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髓。它们就像我的一个亲密好友,伴我成长,使我受益。请以“古诗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补全题目再写作;写出真情实感,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等。如要出现,一律用“”代替,否则扣分。答案:一、1.D【解析】A项中,“语”应读y;B项中,“津”应读jn,“鲜”应读xin;C项中,“奇”应读j。2.B【解析】A项中,前者意为“类”,后者意为“类似”;C项中,前者表示“存在,与无相对”,后者“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D项中,前者意为“随即,不久”,后者意为“寻找”。3.D【解析】A项中,“诎”同“屈”;B项中,“有”同“又”;C项中,“衡”同“横”。4.(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悠悠我心(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B【解析】回答本题时,要紧扣莲的各部分的特点,使其前后衔接连贯。6.D【解析】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采用赋、比、兴的手法。7.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二、8.(1)骆驼祥子祥子(2)外貌描写。他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底层劳动人民,最后却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三、9.【示例】老奶奶,这儿的山水对您真有感情,这么多人在一起,偏偏只是跟您打招呼!四、10.秋水涨满,与岸齐平,水天相接,浑然一体。水汽蒸腾,笼罩着云梦泽,波涛汹涌,摇撼着岳阳古城。【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句所写的内容,然后根据语境,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写。要根据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不能直接翻译。11.运用了比喻和用典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做官的愿望和无人引荐、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回答第一问时,“欲济无舟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想渡河没有船只”比作“想从政而无人引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巧妙地化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回答第二问时,要结合“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进行分析。12.D【解析】A项中,前者意为“听到”,后者意为“使听到”;B项中,前者意为“露出”,后者意为“在国外”;C项中,前者意为“游动”,后者意为“游玩的”;D项中,两者均意为“环绕、围绕”。1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联系上下文,句中的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以免失分;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句意要通顺。14.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先找出侧面描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句子,再结合找到的句子进行分析即可。15.被贬之地荒远、凄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屡次被贬,政治失意,“即罹窜逐,涉履蛮瘴”,使作者心境凄凉;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因而“凄神寒骨”。【解析】结合语段【甲】“以其境过清”可以看出被贬之地凄清是作者“凄神寒骨”的原因之一;结合语段【乙】“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可以看出作者屡遭贬谪是“凄神寒骨”的原因之二;结合【甲】【乙】语段,语段【乙】是作者的生平经历,根据“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览之者为之凄恻”,可以断定作者在写作中,结合了自己的生平遭遇,因此小石潭的环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契合是原因之三。【参考译文】【乙】唐顺宗即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尤其器重柳宗元。柳宗元和监察御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等七名同辈一同被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遇放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的瘴疠之苦,加上道路崎岖艰险,内心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能写成文章。(他)写了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16.(1)的人 (2)选择 (3)停止 (4)即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重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进行理解。17.D【解析】题干中的“然”是转折连词,然而。A项中,“然”意为“的样子”,B项中,“然”意为“这样”;C项中,“然”意为“正确”;D项中,“然”意为“然而”,与例句意思一样。18.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通读全文,理解句子。根据句意划分即可。19.(1)(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求他书法的人,有时到最后也不给(他)一个字。(2)(他)生性好酒,然而喝上四五龠就会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先解释每个实词的含义,连词成句,再补充省略成分,调整语序。20.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从不给别人写;酒量不行,却要喝醉);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根据就事论人的原则,从“不辞谢而就卧”可以看出他为人率真,从“落笔如风雨”可以看出他书法的技艺高超。【参考译文】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有求他写的,(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求他书法的人,有时到最后也不给(他)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生性好酒,然而喝上四五龠就会醉,(不管什么场地,)不告辞离开就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21.人应刚健中正。【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能力。由第段“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第段“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和第段“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可以看出,本文是围绕“人应当刚健中正”来论述的。22.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对“为政者”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第段,结合第段的内容概括即可。23.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很明显引用了俗语,再结合引用论证的作用即可。24.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阅读文章,了解“养中持正”的含义,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即可。五、25.【例文】古诗伴我成长花香,酒香,都化作古诗沁人心脾的沉香;清淡,浓郁,都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挥之不去的萦绕,陶冶我一生。题记花香,绵延不绝的悠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那是陶潜在吟哦。这在万物萧瑟中风姿绰约的菊花,不正是你愤然远离官场,在风雨中依旧刚正不屈的背影的写照吗?难怪陶先生如此热爱菊。它生长在世外所生出的暗香,从幽谷中飘散出来,越过不堪的世俗,萦绕在他纯净的心灵。“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听,那是陆游在赞颂。蜡梅啊,你笑傲苦寒的执着是什么在支撑?“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你都在愁些什么呢?是愁自己熬不到终点吗?还是怕从今再不会散发出即使无人知晓也依然强烈的香?蜡梅啊,你不要愁,永恒的香不论过了多久都不会被尘封和淡化,你在陆游心中激起共鸣,定会在诗人心中恣肆徘徊酒香,豪放激进的回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默念着,转瞬间穿越了时空,满心沧桑地看到了塞外将士们临征前的那幕。哪里有什么精美器具?哪里有什么歌舞升平?漫漫黄沙模糊了人的视线,胯下的战马打着响鼻。端起精瓷大碗,面向苍天一饮而尽。酒香还没有弥散开,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走吧,大漠中豪气冲天的战士们,我喂你们呐喊,为你们骄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前月下,你与美酒共度良宵。是你,我朝思暮想的李白,我引以为自豪的诗仙!我觅着醉人的酒香,踏着苍茫的夜色,愿与你一起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愿与你一同书写壮志凌云的乐章。呵,李白,你因酒而造就了一篇又一篇永留千古的名作,酒因你而酝酿出一代又一代愈加醉人的芬芳。哦,这弥散着香气的古诗,这蕴含着情愁的篇章,我在你的熏陶下茁壮,在你的感染下成长!【点评】本文采用小标题式的形式,首尾呼应,结构新颖、严谨。文中多处引用古诗,使文章语言典雅生动。契合主题,是一篇不错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