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课练8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6128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课练8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课练8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全程训练计划 课练8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练8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小题狂练下图中ac为海洋上不同海域的两条等温线,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据此完成12题。1假如图中洋流位于大西洋,则甲、乙洋流()A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B甲为寒流,乙为暖流C洋流的性质可能相同 D甲向南流,乙向北流答案:D解析: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可知,甲洋流自北向南流,乙洋流自南向北流动;两洋流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也可能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如果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则甲洋流为寒流,乙洋流为暖流;如果位于南半球,则甲洋流为暖流,乙洋流为寒流;两洋流的性质不可能相同。2如果ac,则流经大洋东部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加剧沿岸荒漠化的进程B使美国本土沿海受到严重污染C上升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促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答案:D解析:如果ac,则经过大洋东部的洋流为中高纬度的暖流,其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暖流不会加剧沿岸荒漠化的进程;北半球大洋东部中高纬度的洋流受向岸风吹拂,不会形成上升流;该暖流不会对美国本土沿海产生影响。2019河南省重点高中质检读下图,回答34题。3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的流向为自南向北B洋流的性质为寒流C洋流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D洋流流经的大洋为印度洋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出洋流流经的大洋是大西洋。根据洋流所在的纬度,可以判断该洋流为加那利寒流,洋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为补偿流。4图中洋流对沿岸环境的影响是()A加剧了沿岸地区的荒漠化B降低了沿岸地区的干热程度C降低了摩洛哥渔业的产量D扩大了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答案:A解析:加那利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原本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加剧了沿岸地区的荒漠化,A正确、B错误、D错误。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加那利群岛的阻挡作用,部分鱼类在加那利群岛附近聚集,使摩洛哥渔业资源丰富,C错误。2019山东济南质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如下图所示)。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往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下面关于三角贸易涉及海域的大洋环流规律和三段航程经过的洋流性质的描述,合理的是()A顺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B顺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C逆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D逆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寒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析三角贸易的航程是欧洲非洲美洲欧洲,航行的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流动;出程沿加那利寒流,中程沿南赤道暖流,归程沿北大西洋暖流。6从事三角贸易的某船队6月份从欧洲出发,当其如期回到里斯本时,里斯本的气候特征为()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 D温和干燥答案:B解析:根据“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判断船队6月份出发,回到里斯本时正值12月份,为冬季。里斯本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2019四川德阳诊断“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据此完成78题。7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海陆风季风地球自转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水降温剧烈,表层海水易冻结为海冰,而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变小、盐度高而未冻结,易形成流冰。海冰在偏北风和南下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所以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故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和季风。故选C。8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A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B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C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D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流冰的形成原因。由分析可知,黑河注入鄂霍次克海,降低了河流入河口的海水盐度,使海水易凝结成浮冰。故选A。2019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下图为某年8月份(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910题。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M处为寒暖流交汇区,等温线密集B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C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DP处受寒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答案:C解析:本题以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可知,O处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海水上升过程中从海底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使该处饵料丰富,吸引鱼群在此聚集,形成大型渔场。M处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没有寒流流经;N处有西风漂流,但等温线与纬线平行是由于海洋面积广大;P处受暖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10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是因为海陆位置B中低纬海区同纬度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C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大D若地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地则出现拉尼娜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以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由图可知,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28 以上,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18 以上,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应比北半球大。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由图可知,中低纬大部分海区同纬度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低。若地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地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2019山东青岛五校联考郑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曾带领船队七下西洋。下图示意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据此回答1112题。11郑和船队下西洋选择的出发时间一般在冬季,主要原因是()A冬季沿海风浪较小B冬季风能加快航速C沿岸暖流能减少浮冰的影响D晴朗天气多答案:B解析:冬季我国沿海地区盛行偏北风,下西洋是往南航行,正好是顺风顺水,航行速度较快。12夏季郑和船队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红海过程中航速明显加快的原因是()A离岸风吹向西南 B沿岸洋流为密度流C受东南信风影响 D沿岸洋流自南向北流答案:D解析:夏季受季风影响,非洲索马里半岛沿岸洋流自南向北流,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红海是顺着洋流航行,航速较快。下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答案:A解析:7月,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属于寒流,可知A图符合。147月,索马里洋流对索科特拉岛产生的影响是()A使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B使岛上降水量增多C使岛屿及周围海域变得寒冷干燥D使岛上出现大量的企鹅答案:A解析:7月,索马里寒流上泛的海水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受到寒流的影响,岛上降水量减少;此季节为夏季,且该岛纬度低,岛屿及周围海域不可能变得寒冷干燥;岛上不会出现大量企鹅。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图甲)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乙)。据此完成1517题。156月,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答案:C解析:乙图显示琼东沿海水温低于海洋中部,而夏季应该是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沿海水温应高于海洋中部。出现沿海水温低的原因可能是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所致,同时乙图显示东部海域水温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据此可推断琼东沿海6月盛行风为西南风。16根据乙图推断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A浮游生物 B降水总量C光照资源 D风能资源答案:A解析:从该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由于该季节盛行西南风,琼东沿海地区为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A正确;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B错误;光照资源大体与纬线平行,而图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C错误;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风力小,D错误。17与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最相似的海区是()A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B秘鲁西部沿海C索马里东部沿海 D美国东部沿海答案:C 解析:甲图所示地理事物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与索马里东部沿海空间位置相似,并且索马里沿海与海南岛东部沿海均为夏季时西南季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二者最为相似,故选C。2019江西南昌摸底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秘鲁沿海海水上升减弱,水温升高,鱼类生长环境恶化。下图为秘鲁19602000年的渔获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820题。18图示渔获量最大的年份是()A1965年 B1970年C1985年 D1990年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渔获量最大的年份为1970年,故B项正确。19秘鲁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寒暖流交汇 B冷海水上泛C入海河流较多 D大陆架宽广答案:B解析:秘鲁渔场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的,而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将海洋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鱼类聚集,故B项正确;秘鲁渔场附近只有秘鲁寒流流经,没有寒暖流交汇,故A项错误;秘鲁渔场附近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故C项错误;秘鲁渔场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形成陡峭的海岸山脉,大陆架并不宽广,故D项错误。2019751984年秘鲁沿海()A水土流失现象减弱 B森林火险等级提高C沙漠地区干旱加剧 D小岛上水鸟数量减少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19751984年秘鲁沿海渔获量减少,这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会导致秘鲁沿海地区水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故A项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降水量会增加,森林火险等级降低,故B项错误;由于降水量增加,沙漠地区降水增多,故C项错误;由于鱼类饵料减少,鸟类的食物减少,小岛上水鸟数量减少,故D项正确。2019浙江杭州模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下图为一艘开往欧洲的集装箱货轮11月份的航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21该船在ab段和cd段航行时,与所在海区风向和洋流的关系分别是()A顺风顺水、逆风逆水 B顺风逆水、顺风顺水C逆风顺水、逆风顺水 D顺风顺水、顺风顺水答案:D解析:ab段位于北印度洋上,11月份该地盛行东北风,在其影响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轮船在该海域航行时顺风顺水。cd段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南风,轮船顺风航行,且该海域洋流(北大西洋暖流)自南向北流,轮船顺风顺水。22该船运往欧洲的主要产品最有可能是()A精密仪表、高级汽车 B纺织制品、家具玩具C蔬菜鲜花、大豆小麦 D智能芯片、光伏产品答案:B解析:该船由中国开往欧洲。所装货物最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制品、家具玩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课时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青岛冷水团盘踞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南黄海西部海域中,是在山东半岛南侧的反气旋型涡流和太阳辐射加热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下图示意某年3月份青岛冷水团在黄海中西部深度25m处的水温()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3题。1据图推断青岛冷水团海水流动方向是()A逆时针辐散 B顺时针辐合C顺时针辐散 D逆时针辐合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判断青岛冷水团中间温度低,四周温度高,是反气旋型涡流,海水辐散流动;结合北半球的气流运动特征判断流动方向为顺时针。2青岛冷水团7月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暖流增强,黄海海域异常增温B山东半岛反气旋消失,水流运动减弱C东南季风增强,海水温度垂直差异减弱D台风频繁过境,扰乱冷水团水流方向答案:C解析:青岛冷水团是在反气旋型涡流和太阳辐射加热共同作用下形成的,7月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东南季风增强,海水温度垂直差异减弱。3青岛冷水团对山东近海捕捞和养殖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降低水温,减少蒸发B调节盐度,增加饵料C减少悬浮物,增加透明度D减缓水流速度,扩大产卵量答案:B解析:青岛冷水团因水温差异,容易引发海水搅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增加饵料,因此对山东近海捕捞和养殖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调节盐度,增加饵料。2019武汉模拟下图为阿拉瓜利河中下游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46题。4以下对阿拉瓜利河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大B每年都有壮观的涌潮现象C水能资源较贫乏D年径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答案:B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知,阿拉瓜利河位于亚马孙平原东北部,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所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A错;该河河口面向东北方向,受东北信风作用,海水极易涌入河口内,形成壮观的涌潮现象,B正确;涌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C错;流域内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水土流失较少,河水含沙量较小,D错。5图示海域的洋流流向及性质是()A自东南流向西北暖流 B自东南流向西北寒流C自西北流向东南暖流 D自西北流向东南寒流答案:A解析:图示海域位于赤道北侧,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受陆地阻挡,被迫向偏北方向流动,A正确。6对阿拉瓜利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A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水电B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开垦耕地C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加工木材 D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答案:D解析:阿拉瓜利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湿热,人口密度低且远离人口密集地区,因此开发水电缺乏消费市场,A错;流域内砍伐森林,加工木材和开垦耕地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B、C错;可以利用当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如涌潮,发展旅游业,D对。2019吉林长春高三质检下面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及部分海岸景观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万10万头海豹。据此完成78题。7克罗斯角海豹聚集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植被茂密B地势低平,沙滩广布C离岸风和上升流明显,鱼类资源丰富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克罗斯角位于非洲西海岸,地处东南信风带内,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盛行离岸风,上升流明显,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海豹以捕食鱼类为主,这里鱼类丰富吸引海豹聚集。8图示A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B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中纬西风带的挟沙能力强D沿岸洋流侵蚀作用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图示地区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又由于此处吹离岸风,故而形成这种奇景。东海北部海域汇聚了多种水流,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这些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流分布图,完成911题。9下列水流对应正确的是()A中国沿岸流 B台湾暖流C长江冲淡水 D日本暖流分支答案:D解析:结合水流分布位置和四个选项进行判断,对应的是长江冲淡水,对应的是中国沿岸流,对应的是台湾暖流,对应的是日本暖流分支。选D。10甲、乙、丙、丁四海域,最容易出现锋面涡的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水流相互作用,加上风的作用力”判断水流相互作用的地方易出现锋面涡,图中丁地水流相互作用明显,其余各地没有水流的相互作用,因此丁地最易出现锋面涡。选D。11锋面涡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有利于海洋航运 B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吸引鱼群聚集 D形成连续性降水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使得该海域具有频繁的冷暖水的生成、消散现象”,根据锋面涡与锋面相似的特点判断锋面涡处容易出现海水扰动,冷海水容易上泛,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群聚集,C对;涡旋不利于海洋航运,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A、B错;连续性降水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天气系统持续较长时间,而锋面涡是海洋中海水的运动状况,不是大气的运动状况,D错。选C。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了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千米,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 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8分)(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8分)(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8分)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3)多晴天,云量少;风力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解析:(1)读材料可知,“沙丁鱼喜冷水”,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好群居”,说明沙丁鱼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由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2)读材料可知,“低温的沿岸流”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向北流动”则与沙丁鱼迁徙方向一致,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同时由图可知,沿岸流与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3)沙丁鱼大迁徙时间为每年57月,此时为南半球冬季,且南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风力小。132019郑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鄂霍茨克海(位置见图)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茨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1)说出鄂霍茨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6分)(3)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8分)答案:(1)变化特点: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主要原因: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2)鄂霍茨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3)虎头海雕以流冰为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解析:(1)变化可从边界线走向、变化方向与快慢角度描述;注意该边界是海水结冰与不结冰的界线,则原因就是海水结冰位置及变化的原因。(2)解读“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形成著名的流冰”的含义即可。(3)依据材料可知,积极作用体现在“迁徙”与“食物”两方面。可从载体、捕食场所、食物保障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