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言特殊句式复习yong.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5783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文言特殊句式复习yong.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2文言特殊句式复习yong.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2文言特殊句式复习yong.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题型:翻译题,文言文句式,例1.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翻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毁坏(判断句,意动用法,省略句,安徽卷)例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翻译:皇帝虽然用这样的话解释此事,但是(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因此损害了名声。(省略句,被动句)(山东卷)例3.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翻译:宰相拟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皇帝采纳,皇帝看着仁杰说:“没有什么人可以替代你啦。”(纳:表被动;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四川卷)例4.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翻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用:表被动)(浙江卷),2007年高考题示例,例5.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辽宁卷)翻译: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倒装)例6.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湖北卷)翻译: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省略、倒装)例7.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上海卷)翻译:(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翻译的程序、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词类活用,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3)者,。,(4)者也,(2),也,(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3)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4)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粟者,民之所种。,2、用副词“乃”“则”“即”表判断。(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梁父即楚将项燕。,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荀卿,赵人。刘备天下枭雄。,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二、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翻译下面句子:,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属今为之虏矣。,注意下面句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重为乡党所笑。,被动句,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信而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翻译下面句子:,被动句,予犹记周公之被逮,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戍卒叫,函谷举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城陷而虏,4、用介词“被”表被动,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小结,“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温馨提示,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A,A,3、()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4、翻译下面的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三、倒装句,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定语),(一)宾语前置(二)定语后置(三)状语后置(四)主谓倒置,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一)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1、何以战?,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宾语前置句小结,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小试身手,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A,(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小试身手,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四)定语后置,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中心词+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一试身手,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一试身手,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三)状语后置,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公幸教晞以道。4、于其身,则耻师焉。5、得复见将军于此。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试身手,(四)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倒装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豫州今欲何至?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6、会于西河外渑池。,宾语前置,宾前,宾前,定后,宾前,状后,7、未之尝闻。,8、以为莫己若也。,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何以自托于赵。,宾前,宾前,状语后置,宾前,+介词结构后置,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四、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3省宾语:(1)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斗厄酒。(2)竖子不足与()谋。(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4省介词(1)今以钟磬置()水中。(2)是儿少()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课堂练习,课前小练,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2、沛公军霸上。3、沛公安在?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慧眼识珠,高考题展,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翻译: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2分),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小试身手,小试身手,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C,1、()A子何恃而往?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小试身手,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注:选自韩非子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坏。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言侧于侧言。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除之除掉他。,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孟子受教免休妻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译文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翻译红色的句子,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故事一则,1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2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固定结构,1表示疑问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六则何所?(所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奈何?(怎么办?为什么?)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如何,奈何?(拿怎样呢?)如太行王屋何?孰与?(与比哪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安乎?(怎么呢?)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2表示反问何哉(也)?(怎么能呢?)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何为?(干什么呢?)何辞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殽之战何之有?(有什么呢?)夫晋何厌之有?如之何?(怎么能呢?)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安哉(乎)?(哪里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赤壁之战: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不亦乎?(不是吗?)非欤?(不是吗?)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宁耶?(哪里呢?)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顾哉?(难道吗?)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独哉?(难道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虽有君命,何其速也!直耳!(只不过罢了!)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惟耳!(只罢了!)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一何(多么啊!)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亦哉!(也真是啊!)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王忠肃公翱事:若辈得无苦贫乎?/韩非子内储说下: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难道”)师说:其可怪也欤?庶几欤?(或许吧?)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示选择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其耶?其也?(是呢?还是呢?)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