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5762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熟记小说的三要素。2、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3、熟记作者采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4、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顽强的品德。5、感受小说如诗如画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文章内容的叙述,体会小主人公是怎样一天天坚强起来的。、难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解决办法:自读讨论,抓住关键语言进行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情节。,一 、导语提起孤独”二字,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你们脆弱的心,让你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你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你们而来。孤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曹文轩,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电影草房子获第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三、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疏解下列字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了解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读课文,要求: 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有感情的品读文章,品味语言,思考本文的情节內容,文题含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少年杜小康 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情节: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梳理情节: 开端(1):交代背景,杜小康跟随父亲去放鸭发展(227):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安了家高潮(2849):在暴风雨夜,小康独自一人寻找鸭子,他感觉自己长大了。结局(5052) :辛苦得回报,杜小康有了收获。四、探究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吗?出发时:感到茫然(害怕)“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到达芦荡:感到胆怯“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安顿之后:依然恐慌“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时间久了:感到孤独面对孤独,习惯孤独,不再恐慌“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雨后天晴:长大 、坚强“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委屈之泪、喜悦之泪、激动之泪、领悟成长真谛之泪)“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五、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领会标题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一、检查作业二、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划出波浪线,体会它的作用鸭群、芦苇荡、暴风雨:(作用: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具体分析:鸭群: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被赶着不情愿 衬托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寂寞 临睡时心理动作和神态:无家的漂流者、团团围住小船、插 拔 重新放恐惧真正的鸭:羽毛:鲜亮 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犹如软缎漂亮、长大 杜小康鸭群: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其恐惧感衬托主人公的恐慌。它们长大,衬托主人的成长过程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广阔无边 烘托害怕胆怯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宁静美好 反衬恐慌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暴风雨:可怕搏斗成长风雨中搏斗,成长的环境,造就勇气和坚强的性格环境描写的作用:以“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为例。分析: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那种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对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总结归纳:本文的环境描写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三、文题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1、拿起笔来,找出体现“孤独”的词句: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惟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2、文题“孤独”的含义:()指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是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四、归结文章的主题,并思考小说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小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为这场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强了学生讨论后归纳:主题: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启示: 1、小说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独中磨练,在逆境中锻炼自己,这样才能长大成人。2、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3、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五、艺术特色: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2、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3、明线和暗线交织: 明线:养鸭的过程;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六、点击“自己”,你孤独吗?用“我孤独,是因为()”说话。七、积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丛中。最简洁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的手中。八、小结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为小小男子汉。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欢乐,也会遇到痛苦;会遇到成功,也会遇到失败;会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九、布置作业: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孤 独 之 旅曹文轩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鸭群环境:芦荡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