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五周 考向18 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57532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五周 考向18 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五周 考向18 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 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五周 考向18 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向18 艺术手法之表现手法 【重要指数】 【考点点睛】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用典、对比、衬托或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比较常见,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释,最后注意分析效果。 【2014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成口张状,故称。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答案】拟人 用典 虚实结合【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常见的艺术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4.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5.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例:“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7.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1)以动衬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2)以声衬静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例:(诗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3)有动有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8.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点面相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诗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下面小题。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选自诗经国风)注:夭夭:形容草木茂盛。归:出嫁。蕡 (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手法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B“有蕡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C本诗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难免有重复单调之感。D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E.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AC2.比兴。以桃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作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盛,联想巧妙,形象生动;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出下文,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选自诗经,有典型的比兴手法,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解释,如以桃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作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盛,联想巧妙,形象生动;以“桃之夭夭”起兴。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白帝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E. 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更给人惊心动魄之感。4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3BE4诗的颈联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描写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荒村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分析颈联“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的表达技巧,这两句意思是“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诗人俯视雨后的蜀郡大地,眼前是荒芜空旷的土地,一匹疲惫懒散的归马,在荒原上闲蹓。山村之内比荒原更显清冷,人烟寥寥,从前的千户中如今只剩下百户,这情景怎不叫人触目惊心。这是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可见表达技巧主要是对比(反衬),以此来描写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荒村景象。分析思想情感可以结合景象特点来写,这景象如此凄凉悲惨,乡村如此荒芜凋敝,人民生活可想而知,而这一切都是战争导致的,结合知人论世,作者杜甫又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注感化寺在陕西西安市辖县蓝田,此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此时,王维与好友裴迪同游同咏感化寺。筇:筇竹,实心,节高,宜于作拐杖。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B 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C 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D 尾联写夜里诗人独自在感化寺的山林中静坐,感受清风从空荡荡的松林间吹过,似有秋意,空林、松风让诗人倍感孤寂。E. 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亦是诗中有画。6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5CD6动静结合(答“以声衬寂”“视听结合”亦可,分析作相应调整)。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能力。答题时,首先指出诗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最后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换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诗的后两联“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意思为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野花丛发好”写的是静景,是从视觉角度写的。“谷鸟一声幽”写的是动静,是从听觉角度写的。“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是借景抒情,或者说是融情于景,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刘禹锡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注)此诗写于829 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B “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C “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D 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虽然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距离遥远,但都在月下牵挂彼此。E. 中间四句,均用“对面落笔”的手法,写友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的思念。8诗歌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答案】7CD8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明月;中间四句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要素,答题关键词“表现手法”,答题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歌注重对比(虚实结合)手法,“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这是对帝都月色的一种实写,描写长安月色空明皎洁的特点,“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通过“遥想”一词,生动别致突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是虚写的地方,后两句则是站在友人的角度进行具体想象,抒发一种思念情怀。“展转相忆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日。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B 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现了达官权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C 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深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D 颈联中的西园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所在的邺都名园,曹丕、曹植兄弟有清夜游西园之举,故名“西园公子”。而“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名号,这里显然是张冠李戴。E. 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10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答案】9CD10采用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的手法(或答象征比喻亦得分),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社稷倾覆的担忧和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无限怆怀感伤之情。【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及情感。“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采用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的手法(或答象征比喻亦得分),“俱是梦”“唯见水东流”,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