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55954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4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4年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4年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本课逻辑结构,价值与价值观-是什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怎么样,考点一人生价值,一、价值与价值观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1)含义: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2)特征: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3)注意: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不等同经济学上的经济的指向。,2、人的价值(1)内涵贡献: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索取:人的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满足。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物的价值,人的需要,满足,人的价值,人的属性,他人、社会的需要,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人的价值不同于物的价值的重要标志在于人以自己的创造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的同时,自身也有需要。,事物的属性,误区,贡献与索取是对等的。分析(1)一般来说,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通常认为前者是贡献,后者是索取。(2)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3)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大公无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精神。,(2)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既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而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而非索取了多少。而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误区,人的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大。分析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一个人无论对社会作出了哪种形式的贡献,都体现了人生价值。不能把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作为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最大尺度。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它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它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因为先进的事迹、高尚的情操能够教育和鼓励有志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创造出比先进人物本人多得多的物质贡献。,3.价值观(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思维拓展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外延不同:价值包括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人生价值仅仅包括人生领域的价值;价值观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2)联系:人生价值是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首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总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误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分析个人利益包括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不正当的个人利益。正当的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存与发展所需的条件。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前提下,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不是个人主义的表现,但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特别是追求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则是个人主义的表现。,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也不同。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5.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思维拓展1.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不能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是否自觉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错题诊断【误点警示】不懂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价值是客体的主体效应,既取决于客体,又取决于主体,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价值判断是相对于事实判断而言的。它与事实判断的本质区别在于,在价值判断中多了一种对于价值判断的性质而言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人的需要。正是这一因素,使价值判断有了事实判断所不具有的主体间的差异性。,考点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价值的实现方式(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知识拓展】理想、幻想、空想的区别。(1)理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当理想或者梦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艰苦奋斗的情况下,理想、梦想就会得以实现,理想、梦想就转化为了现实。(2)幻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想象,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性。(3)空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是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想象,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可能。,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1)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2)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作贡献。,技巧点拔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有涉及,常见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则典型人物实现人生价值的材料,然后让考生分析“该人物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该人物的经历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等。在解答这类题时,考生应该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三个角度分析。但是由于受具体材料信息的限制,有时并不能完全把这三个方面都包含,这就需要考生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必要的取舍。,错题诊断【误点警示】混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包括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等;主观条件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综合素质以及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等。不能把主客观条件混同,也不能否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