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5485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创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设计理念:课文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章法井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合作探究。一方面培养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延伸拓展,适度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1导语: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那么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精彩的人生。2作者简介: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整理生字词。瞻(zh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取:掠夺。 臆(y)测:主观的推测。 馈(ku)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说明理由。第一部分(1-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表现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攫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表现他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三)研读课文,把握内涵。1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2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这一类人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作者的表达意念:肯定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告诫我们,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四)合作探究,解决难点。1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这个比喻较为恰切。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大的方面没有什么问题,细节略有瑕疵,似可商榷。至于为什么恰切,道理不难说明,学生可以各抒己见。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为什么说都是相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3“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句话怎么理解? 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许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4“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根据上文“当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可以判断“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当然,也可以从另外方面理解,“一只可爱的手”是指“一切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这种情况。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说他“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全神贯注以致忘记了时间,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是说他在有生之年做了很多很多事,别人需要很长时间做的事,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完了,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所以时间仿佛被拉长了。5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五)议论探讨,拓展延伸。1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其实还可以用更多的画面场景和更多的人的形象来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试着续写第四,五种人。2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的人人生?结合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方案设计理念:文章所设的四个比喻,一目了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因此,在增加学生积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走正确的人生之路。教学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文章四个部分的起讫点。3四个部分分别以什么来比喻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4作者把四个似乎不相关的内容连缀成文并冠以“人生”为标题,你觉得合适吗?谈谈你的看法。(二) 概括提炼,分析归纳,把握文意。1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三)拓展延伸。1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请老师和同学评议。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打算怎样来设计你的人生之路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