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5204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文”、“气”。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三、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四、引导学生领悟“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道理。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教学难点:文气的形成与内在修养和外在游历的关系。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理解第一段中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翻译1、2、3自然段。初步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领悟“外在游历”对“养气为文”的作用。一、导入: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吗?那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同中举人,想进一步发展,就给当时的枢密使韩太尉写了一封自荐信,在信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才华,表达自己的崇敬、谦恭之情,赢得了枢密使韩太尉的好感与赏识,下面我们来读读这封“自荐信”。二、板书、解题上:呈上枢密:宋朝掌管军事的高官。太尉:秦国时掌管军事的高官叫“太尉”。两个称呼其实是两者兼顾,说的是同一官职。这个人的名字叫韩琦。(一个人给予两个称呼,表达对看信人的崇敬赞美之情)书:即“干谒”书,即自荐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颂读课文,划出难读之字音、难解之词,感知文章内容。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难读之字音。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四、讨论研习,体会领悟。1、从整篇文章来看,少年苏辙以什么打动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高雅拔萃的思想见解1、2段不同凡响的文笔才华得体自然的崇敬之情(3、4段)诚恳谦恭的求教之语(5段)2、少年苏辙首先考虑在信中以什么打动韩琦呢?独特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3、请学生口译第一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翻译难译之句:实词:执事:供使令的人。不直接称呼对方,而指对方左右管事的人,表示恭敬。好:喜欢 气:胸襟气度、见识情趣、学问阅历等。 称:相称 周:普遍 充:充满 中:心中 溢:水满出来的样子,溢满。 貌:外形 动:流动见:同“现”,体现。虚词:至:非常,副词;放在形容词之前,至今仍用至高无上、至尊乎:相当于“于”,介词,往往和后面的成分构成补语,文中均是介词结构后置句。难句: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4、苏辙发表的观点是什么?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论证?5、在“养气为文”的两个要点中苏辙着重阐述哪一点?为什么着重阐述?着重阐述“外在游历”对“养气为文”的作用,因为这样才能渐渐触及求见才略冠天下的韩琦的话题。6、少年苏辙怎样论述如何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呢?要加强自我阅历7、通过什么方法来加强?8、请学生口译第2自然段,梳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翻译难译之句。实词:生出生 有通“又”,表示余数。 其指代自己,翻译为“我”。 与游结交,往来。 邻里乡党】古时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决然 坚决地样子 舍舍弃 去离开家乡 难译之句: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9、小结:这两个段落,开篇阐述自己思考而得的“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观点,并以孟子和司马迁为例论证。为下文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作铺垫,也为提出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打基础,显得不落俗套。其“养气为文”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板书设计:文者气之所形 内在修养:孟子,文章有宽厚宏博之气 不出类拔萃 (道理论证) 同的思想见解 气可以养而致 凡(观点) 外在游历:司马迁,文章有疏荡之气 响(事例论证) 文去乡远游:拓心胸气 笔加强自我阅历 游山揽胜:开阔视野 才见欧阳公:知天下文 华第二课时理解四、五段中的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翻译4、5自然段。继续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领会本文的“文”“气”。10、少年苏辙怎样表达自己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呢?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才略冠天下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高山仰止 自然得体的崇敬之情 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尽天下之大观 欲见太尉11、请学生口译4、5段,梳理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翻译难译之句。想见想象 慨然感慨万端地 宏辩雄辩秀伟清秀俊伟 游交往虚词:且:而且,连词而:表示顺承,连接前后两句话,可不译。难译之句: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12、少年苏辙在信中最后用什么打动韩琦呢?益治其文诚恳真挚的求教之语 且学为政可教而辱教五、思考探究,整体理解1、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为什么?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首段论述文与气的关系,说明养气为文的重要。其次论述增广阅历对养的作用。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扩大交游,丰富阅历以养气。2、那么,文章的整体思路是怎样的呢?文章这样写能打动韩琦吗? 作者先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鲜明地提出“养气为文”的观点。第二段联系个人实际,叙述实践自己文学主张的情况,表明增广阅历可养气的本意。说明自己求见之由是见识豪杰以养气益文。先顿挫一笔,仍说为学之道,说“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表面上不提求谒,实际上暗示韩琦就意味着“博大”。接着用“于山”、“于水”、“于人”之“已见”衬托“犹以为未见太尉”,至此,在前文充分蓄势的基础之上,把太尉摆在了名山大川、文坛盟主之上,真是把敬仰之情说到极致,把诚恳之态写到极致了。话说到这份上,韩琦又怎能不为之心折?另外,“于山”、“于水”、“于人”这一组排比句,写得意气饱满,然至“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又猛然一刹笔,趁势把想见韩琦的原委和目的和盘托出,“总是笔势疏宕之极”。(金圣叹)3、怎样理解“文”与“气”?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虽然“气”看似一种无影无形、玄妙非常的东西,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批评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说的“气”,大略是指人的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等。作者认为“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为文之前必先养气,然而“气可以养而致”,决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请同学们尝试概括文章的主题。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渴求一见的心情。这是一封求见信,写信人是刚满19岁的新科进士,收信人却是掌管着全国军政大权的枢密使。本文虽意在求见,却以论“浩然之气”开头,洋洋洒洒,纵横恣肆,层层深入,最后打动对方。六、学后思考、借鉴:假设你想去拜访某位名人,又怕他不肯见你,试借鉴苏辙的做法,先写封信给他,尽可能地打动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