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春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5199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春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春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春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春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的方法和抓住特点写景的技巧。2整体感知课文的画面美。(重点)3学习作者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立体、生动地写景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们渴望春天,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不少诗人极尽赞美。唐代的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高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2了解背景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营造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所以他的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春是他的文章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3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朗润(rn)宛转(wn)黄晕(yn)披蓑(su) 斗笠(l) 应和(h)嘹亮(lio) 抖擞(su) 胳膊(g bo)摇曳(y) 抚摸(f) 鸟巢(cho)卖弄(nng) 酝酿(yn ning)4解释词语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欣欣然:高兴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赶热闹”的意思。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烘托: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黑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突出,文中是衬托的意思。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5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1自然段盼春,第27自然段绘春,第810自然段赞春。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细读全文,交流讨论:1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2从这五幅图画中,你认为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融情于景,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二)品析画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品析其中一幅图画。重点分析一个画面,以“我喜欢_图,因为它美在_。如_”的句式叙述出来。明确示例:1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细致。如:“偷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钻”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美在写法多样。如:文中除了对春草的正面描写还有对春草的侧面描写,就是写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人们的行为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美在描写角度层次清晰。如:文中对春草的描写由点、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到面、远(“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2我喜欢春花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层次清晰。如:写春花图,由树上树间树下。(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美在写景的描写手法多样。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些都是作者的联想之景,由花儿甜香引起的遐想。美在写景的角度多样。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下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3我喜欢春风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角度多样。如: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嗅觉,“还有各种花的香”写出了春花特有的芳香;听觉,“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4我喜欢春雨图,因为它美在写景语言的优美、生动、准确。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美在写景手法的多样。如:动静结合,由静(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到动(慢慢走着的人,工作的农民)再到静(房屋在雨里静默着)。美在写景层次的清晰。如:从物到人、由近及远。5我喜欢迎春图,因为它美在用词准确、生动。如:“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叠词表现人们迎春的活力。(三)深层探究你从文章的写作思路上感悟到了什么?明确:盼春、绘春、赞春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时,作者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四、板书设计五、课外拓展朱自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无不充盈着活力和生命力的灵气,以至于也撩起了我们的喜爱之情。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春天像”的句式写两句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示例:春天像一个指挥家,他打碎河上的冰,指挥着小河重新歌唱。春天像辛勤的园丁,精心地呵护着花草,让它们茁壮生长。春天像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打扮着祖国各地。春天像一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给大自然增添一分色彩。春天像一首歌,歌里有小河的流水声和鸟儿的叫声,还有小朋友们的笑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2学习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3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朱自清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各种图景跃然纸上。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二、自主预习细读课文,分析春的语言富于音乐美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明确:春的语言的音乐美突出地表现在轻声字和儿化音的运用上。通过轻声字、儿化音的运用,声调、词语的调配,句式的变化,形成了轻松明快的旋律,和谐流畅的节奏,饱含着一种音乐美。如文章开头就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四句话都用“着”或“了”收尾,句子简短,语意亲切,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抒写了作者盼春的热切、喜悦的心情。接着,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春天的轮廓,“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连用了三个“了”字,烘托出活泼、明快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接下去,作者就对这幅春景图作细致的描绘。小草“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赶趟儿”,“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作者用了许多轻声字和儿化音。全文六百多字,而轻声字和儿化音就有五十多个,大部分又用在句尾,读起来轻快、活泼,语意亲切,形成了轻松、明快的旋律,表现了作者欣喜的心情,也引起读者对春的强烈向往。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1修辞美。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除了刚刚同学们说到的句子之外,还有不少的优美语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明确: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明确:“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明确: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2炼字美。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也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笔下的春更加鲜明生动了。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明确: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明确: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明确:“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意境全出。(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明确: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的青。(5)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也赶趟儿似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的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迎春。(二)写法探究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角度(顺序)描写手法春草图嫩、绿、多、软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春风图和悦触觉、嗅觉、听觉多感官描写春雨图细密、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与开头呼应2.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明确:其他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地烘托了迎春图。(三)体验与反思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明确: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在平日学习中,我们要勤观察、抓住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四、板书设计春图景美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情状结构美“总分总”式巧妙的构思情感美盼爱赞语言美修辞美炼字美手法美烘托呼应写景方法灵活(正面与侧面结合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感官结合远近结合)五、课外拓展这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要实写,又要虚写;既要写实,还要联想和想象。“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让春花的繁盛如在眼前。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300字左右。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都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众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甚至小得可怜,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