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备课全方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3351679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备课全方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备课全方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安恩和奶牛》备课全方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恩与奶牛备课全方案1.走近作者: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是丹麦小说家、诗人。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着名学者和作家。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34 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它的篇幅非常短,约两千字,情节也很简单,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作品已经成为丹麦学校的语文教材,并且不时在广播中朗诵。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3.课文详析:这篇小说篇幅不长 ,但短小精悍,韵味无穷。作者采用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客观冷静地描 ,从容不迫地叙事。本文会给我们诸多启发。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小说的情节的开端部分: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写安恩和牛在集市上。第一句“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写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人物: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第二句“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此句中“孤独”已经交代了文章的重点,这头奶牛是孤独的,为文章末尾做了铺垫,埋下伏笔。“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这几句是关于老妇人的外貌描写,通过外貌描写我们能够得到如下信息:衣服旧但是干净,说明她勤快;蓝裙带着土味说明她与土地接触密切,劳作不停;戴褪色的头巾,说明她是节俭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可以看出她是爱美的人,虽然生活贫困,但是她却能让贫乏的生活充满光辉。“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年纪大了,但是干活却飞快。“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这句看似随意,却有深含义。前面我们读出人物生活的艰难,但是艰难之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热爱音乐,而且凝神倾听,这是一位具有高尚趣味的女人!她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也许这一切对她来说是美的生活,她满足于这种生活,那她身边的奶牛大概也得到满足了吧。“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这句是更大的场面描写,既是一般市场上应该有的嘈杂,更是文章主人公所乐意享受的声音。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老太太安闲得享受着集市上的一切,她应该是得到了她要的一切。但是矛盾由此开始,因为这里是集市。人们以为到这里来的都是做买卖的。第二部分(2-10):这是故事情节的矛盾发展部分,写老太太两次拒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第2自然段是对牛的形象描写。 从“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可以看出它和主人的关系密切,“依偎”写出了奶牛对老太太的信任和依恋。“神情厌烦,腿脚僵硬地站在那里,翕动着嘴唇不断地反刍。”此句就交代出奶牛的精神世界里去了。从文章末尾我们知道她为什么有这样的精神状态。“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以上几句交代了有关奶牛的信息:它年龄大了;出身高贵;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它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这一段简直就是写奶牛的赞美诗,它舍弃了子女,做出了情感上的极大牺牲;它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奶。第3自然段“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不久就有人来端详它,用手指摸摸它那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句子的前半部分总结奶牛是好母牛,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这是对于奶牛的一般的物质方面的看法。后半句引起下文:有人要买它来了。这是一个过度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刷洗得干干净净的皮毛”可以看出安恩太太不仅自己能够干净利落,对待自己的奶牛也是照顾的周到仔细,她对待奶牛就象对待子女那样,将它洗刷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里我们很容易读出安恩太太对奶牛的爱心。看似不经意间透露出巨多的信息。这就是好的文章是耐读的,有韵味的。第4-5自然段写安恩太太第一次拒绝要买奶牛的那个男人。第4段共三句话,第一句那人询问价格,那人的问话很有意思,先道出他的主要意思,然后才是称呼。第二句是对哪个男人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神态描写,仍然是没有离开他的对奶牛的价格的关心。对待奶牛用挑剔的眼光,说明他是真正的喜欢上了这头奶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褒贬是买家。第三句写那个男人的言语,并没有引起她的在意。“安恩自顾自继续打着毛线。”,我们也会产生疑问,怎么?人家要买你的奶牛你竟然不搭理他,为什么呢?第5段三句话,写安恩拒绝卖牛。第一句是语言描写,用了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式,毫无回旋的余地。第二句写安恩的神态、动作,以此表明不卖是肯定的。第三句写那个男人依恋不舍的离开。这是第一次拒绝要谈买卖的事。第6-10段是写老太太第二次、第三次拒绝卖奶牛。同样的事件作者却写得不同。作者寥寥几句,写出了买家屠夫的无礼和大咧咧的形象。“喂,这头母牛多少钱?”显然开始的一个“喂”字,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屠夫与上边的第一个买家是不同的。不同的顾客的表现得到的也是不同的礼遇。对待前者老太太是谦恭,对待后者老太太简直可以说是傲慢的拒绝。对第三个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的人,老太太同样坚定的拒绝了。这样一个巨大的悬念就产生了。老太太为什么不卖牛呢?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冷静的叙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第三部分(11-19段):故事的高潮及结局,写老太太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原因。第11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有过度的作用。引起下文。第二句话,写有个遭到拒绝的人又回来出了一个简直令人难以拒绝的大价钱。这时候,老太太“有些窘迫不安”,因为她知道自己给别人造成误解和麻烦了。12-17自然段,写那个人对老太太提出疑问。“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是你自己的奶牛吗?”“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这些问话中,有猜测,有疑问,更有不满。问话的语气也更加的强烈。18自然段写老太太收拾绳索,准备回家。19段卒章显志,揭示主题。“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原来是这头奶牛太孤单了,牵它来是让它与同类聚聚,散散心的。到这里,文章戛然而止。我们明白了许多,也会有很多的思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4.主题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这就是这篇小说想要告诉我们读者的。5.艺术探究:(1)对话描写传神。小说的对话少而简短,句句掷地有声。安恩老太太回答买主们,只是重复“它是不卖的!”直到最后,她受了委屈,才说出一番 平平谈谈然而震撼肺腑的话:“我的小庄上就这么一头牲口,而它又难得同 别的牲口群,所以我就想到我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 ”人物对话简洁而耐人寻味。(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看,安恩老太太,穿的海蓝色的裙衫,“依然散发着乡下染缸中捞出来的那种土味儿”,她瘦骨嶙峋的手拿着四根毛线针 翩然起舞着,“她的苍苍白发上还另外横插着一根 ”,简直可以呼之欲出 。 连对奶牛这样普通的牲畜也写得有灵有性 。如“这头奶牛已经上了年纪了;可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可以看得出来,它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当然,要是存心找茬的话,那就是它的臀部和脊梁上长着一溜肉瘤,不过能挑得出来的瑕疵也就这么点儿了。它的浑圆的乳房胀得鼓鼓的,软绵绵、毛茸茸地垂在肚皮底下。它那黑白相间的美丽的牛角上点缀着几条环状的花纹,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曾经有过所有奶牛都有过的生活经历,它产下了小犊,然而连看它们一眼舔它们一下都没有来得及便被人带走了,这以后便吃着粗粝的草料,心甘情愿地把牛奶奉献出来。”(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摘自应用写作月刊1997年第1期广告与悬念小议)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本文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6.心智启迪:本文是写的关于奶牛与人的关系的小说,小说成功的塑造了安恩的美好形象。其实人与牛的关系非常密切我国成语、谚语或俗语中带有“牛”字的比比皆是。例如:喻极大的力量。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比喻工作勤奋劳苦。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讲话不看对象。比喻微不足道。亦作牛之一毛。比喻极大的力量。比喻答非所问或事情两不相符。信口开河,胡乱吹捧。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比喻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才干平庸或相貌丑陋的丈夫。比喻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为人所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