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50849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秋季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秋季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分子和原子答案:(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2)不断地运动着(3)有间隔(4)化学变化中(5)原子(6)新分子(7)分子(8)原子(9)原子(10)没有发生变化(11)发生变化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的科学技术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2)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比如把1亿个氧分子排成一列,仅有1.48 cm长;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a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酚酞溶液变红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原因解释酚酞溶液遇浓氨水会变红烧杯B中的氨气分子进入到烧杯A中,使溶液变红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b举例性质具体事例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湿衣服晾干;春暖花开,缕缕花香扑鼻而来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晾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干得更快;敞口容器中的水,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辨误区 能用分子的运动来解释尘土飞扬吗尘土飞扬不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因为尘土不属于分子,分子体积小,肉眼无法看到。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性质具体事例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a5 mL水与5 mL酒精倒在一起的体积小于10 mL;b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如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c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辨误区 物质在三态变化、热胀冷缩过程中分子体积是否变化物质在三态变化、热胀冷缩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分子体积没有发生变化。【例1】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这能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比原子大解析:人体中散发出的物质,其分子不断运动,刺激搜救犬的嗅觉细胞,从而感知生命的存在。答案:A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的概念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明:“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如水变为水蒸气,变化前后均为水分子,故水与水蒸气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单个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理性质,因为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后的表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所以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来的分子变成了新的分子,所以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改变,如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就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同,故性质也不同。(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未发生变化。例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为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直接聚集成汞。氧化汞分子发生了变化,但氧原子和汞原子没变化。释疑点 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也能保持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上述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就由原子保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否说“原子不可再分”?不能,“化学变化”是限定条件,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只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3)化学变化的实质【例2】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解析:由图知反应为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答案:D可吸入颗粒物3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相同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有间隔;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联系原子分子辨误区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与其他原子无法比较大小。【例31】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析: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A项错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项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项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项正确。答案:D【例32】(综合题)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只是重新组合了。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且都能构成物质。答案:C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或原子)的种类没变化。只是间隔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原子无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2)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例4】(创新题)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解析:由液态水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体积、数目没变化,分子间间隔变大,B正确;气体受热,分子运动加剧,但不会跑到容器的任一端。答案:B5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科技及生产中的问题分子是微观粒子,体积小,质量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压强越小,分子间隔越大。利用分子的性质可以解释多种现象,例如,扩散现象,气体比固体、液体容易压缩,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还可以解释并解决科技及生产中的许多问题。【例5】(创新题)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1)向气球中充入氢气,随着气球的上升体积逐渐变大。(2)贮存气体的容器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不渗漏,而贮存氢气的容器要达到这一条件却非常困难。解析:分子间的间隔与外界压强有关。外界压强越小,分子间隔越大。高空处,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压强逐渐变小,氢气球内外出现压强差,导致氢分子间隔发生变化。氢气由氢分子构成,容器壁也由粒子构成,粒子间都存在间隔。氢分子非常小且总在不断地运动着,很容易通过容器壁中微粒间间隔而钻出来。答案:(1)随着气球的上升,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压强逐渐变小,气球内压强逐渐减小,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于是气球的体积逐渐变大。(2)由于氢气是已知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因此氢分子非常小,又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所以,氢气分子很容易钻出来,造成氢气渗漏。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2.下列分子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分子间隔变小B.分子数目变多C.分子本身起了变化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间去了3.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原子 B.硫原子C.氧原子和硫原子 D.二氧化硫分子4.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B.打开盛装浓盐酸的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5.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6.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住。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粒子逸出,有些粒子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 B. C. D.7.(xx山东日照)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25 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二、填空题8.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_(填序号,下同),表示混合物的是_,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9.微观模拟题:通过下面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丙组成的物质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反应。(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课题1分子和原子 1C2C解析: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了改变;分子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3D解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4D解析:要说明分子可分,其实就是说要发生化学变化。5A解析:“热冰”其实就是水,只是状态不同,是纯净物。6D解析: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了甲溶液中形成稀氨水使溶液变红。7B解析:热胀冷缩现象,其本质都是分子之间间隔的改变。8ACDBADC9(1)混合物(2)分解(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