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 题库复习题WORD版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34813 上传时间:2018-06-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 题库复习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 题库复习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 题库复习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试复习题1、 名词解释A 类:1、 法的本质:是指法的社会的、阶级的属性,而这二者又是统一的。2、 法的社会属性:回答的是它是什么社会的法,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3、 法的阶级属性:回答的是它是什么样的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4、 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执行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即实现政治统治、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职能。5、 法的社会统治职能: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也就是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全体居民共同利益的职能。6、 法制建设基本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7、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9、 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核心在于强调道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以及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治理作用,强调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治理作用。10、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11、 法的人权价值:法律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法治的价值理念提供了明确的、正确的指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人权、自由、人的发展角度理解法和法治的理论指引。人权是否得到切实尊重也成为衡量法治建设水平、衡量是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准之一。1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容。13、 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要求政法队伍从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4、 法治: 法治可以被用来指一种治国方略,或一种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或一种“良法”之治,或一种社会生活秩序,或一种精神信仰方式。15、 法制: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与它相对应的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概念。16、 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也经常被称为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指国家、个人和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主体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公正为目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式对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社会事业、社会利益关系等所进行的治理活动。17、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社会管理的高效。18、 职业团体自治:主要指基于同业关系所组成的群体为维护其共同职业利益、从事行业内部自我管理而实行的自治,这类自治组织包括农会、工会、商会、医师工会、律师协会、会计协会等。19、 社会团体自治:指为社会服务或社会公益目的所组成团体的自治。这类自治组织包括慈善团体、宗教团体、红十字会、同学会、校友会、同乡会等。20、 地域团体自治:指基于相邻生活的自然要求所组成的团体的自治,如城市的社区自治、农村的村民自治等。B 类:21、 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22、 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建立和规定各项国家制度,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各项决策,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2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依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选民和选举单位有权随时撤换或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各级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权力,并始终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24、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25、 协商民主: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以及其他途径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并就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各民主党派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供执政党参考。26、 民族区域自治:指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各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及地方性事务的民主权利,以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友好关系,实现共同繁荣。27、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28、 村民自治:农村基层群众按照法律规定设立村委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基层事务,它是我国解决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一项基层民主制度。29、 居民自治:是我国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民主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城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30、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依靠工人阶级,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由职工进行管理和监督。31、 社会组织:指依法注册登记,在经济及和社会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维权、自律等作用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中介组织。.32、 文明: 文明是与文化相近而且有联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在我国,通常将文明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3、 物质文明: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34、 精神文明: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3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指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和生活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在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所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基本内容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8、 社会建设(狭义):狭义上的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并列的社会建设。指以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社会组织体系壮大、社会结构转型等为重点内容的狭义社会建设。39、 和谐社会建设: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遵循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40、 民生建设:民生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现阶段,民生建设所涉及的主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那些“民之生计”问题,如就业促进、教育公平、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公共医疗、养老保障、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秩序等。C 类41政治团体自治:属于社会自治的一种形式,是指由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和政治意识的公民所组成的团体的自治。42.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自行制定的对其成员有普遍约束力的,并由该组织内部纪律、措施所保证的社会规范。反映了该组织成员的共同意志,其功能是协调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和组织与社会的关系,并据此维护和实现组织利益和目标。通常只调整其组织内部关系,维护内部的秩序。43.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国家设定允许排放的含碳温室气体污染物的总量限制,相关企业或工业部门被国家授予一定数额的碳排放许可量,以此作为排放该数额的污染物的权利。若相关企业或工业部门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实现的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所分配的碳排放许可量,该企业则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权放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取利润;反之,企业就必须到市场上去购买碳排放权,否则,超过许可量进行碳排放将受到管理部门的惩罚。44.人权:人基于其本质和尊严应当和实际享有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特别是基本权利和自由。45.生存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指“由个人按照生存标准提出而靠国家提供物质条件保障的权利” 。46.发展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指“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47.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略说法,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可设立中央人民政府统辖下的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48.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指要坚持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49.党的组织领导:就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50.党的思想领导:主要体现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51.政策:即政治策略,通常是指一定政党或其他政治组织为达到一定时期的政治目标,处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而提出并贯彻的线路、方针、规范和措施的总称。52.计划经济:资源配置以国家计划为基础,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由计划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制定具体的指令性指标,以计划文件的形式层层下达给附属单位,调节这些下属单位的经济行为并由计划机构设计适当的激励办法,引导有关计划的贯彻执行。53.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存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企业法人,生产与消费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均由这些主体根据生产要素、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而独立地作出,市场供求状况和供求变化由价格变化加以反映,价格是市场经济中资源调配的指示器。54.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动量的多少分配,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关系上的实现形式。55.按生产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完全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利息,土地获得地租,知识产权、技术入股获得股息分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存在于我国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配;另一种是存在于我国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5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简答A 类1.简述法的阶级统治职能与法的社会公共职能之间的关系。答: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权力和法,就其本质来看,必然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手段,必然是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机器和工具。任何国家权力和法律制度要执行它的阶级国家统治职能,都得执行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二者都服务于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一根本目的,还表现在法的社会公共职能和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是相互制约的。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答: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彻底消灭阶级,实现人类的解放,进入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想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是和巴黎公社一样的由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权。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的基础,而公社本身又是 新型民主共和国的雏形。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民主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的基础,而公社本身又是 新型民主共和国的雏形。基本特征:(1)从国体上看。首先无产阶级在公社政权中起主导作用。公社委员的绝大多数是工人或者公认的工人代表。其次,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形式。最后,公社政权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内容,因而它有确定的经济基础,而不至于流入骗局。 (2)从政体上看。首先,.公社的管理形式表现为它“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工作机关” 。其次,在公社的纲领中,国家结构形式将采取在高度地方自治基础上的民族统一的单一制。总之,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4.简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答:人民民主专政学说是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中国化、中国形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阶级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第一,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人民内部,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人民的组成部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立在互相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是非对抗性的。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友对抗性的一面,也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人民同敌人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第二,对人民内部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相结合。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 ,敌我矛盾采用强制的方法、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民主专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专政的目的是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的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国家,即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大国。5.邓小平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原则?答: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方法论,就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邓小平坚持了这一方法论的立场和方法,这也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也强调法制工作奥坚持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要坚持专门机关的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法制工作原则、立法等不能“闭门造车” 、法制工作要倾听群众呼声等。邓小平特别强调独立自主,也就是说中国要自己寻找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而不能由别国的政党或领导人来代替或代办。6.简述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答:邓小平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基本方针。按照这一方针,要重视立法工作。邓小平还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严格执法、平等执法、知法守法、反对法外特权,强调要加强执法监督,强调司法机关的独立行使职权,减少党的干预,要根据党政分开原则保障司法机关的独立办案等重要问题。它还尤其强调法制教育,将其视为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步骤。7.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为和谐社会提供最稳定而富有创造力的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主的永续发展;有助于促进法律文化的创新,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明;有助于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其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先进性。8.法治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答:法治的经济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治建设提出来新要求。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顺利健康发展,要成为好的市场经济,就必须是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对法治的热切呼唤和期待,正式法治建设得以快速推进的强大动力。法治的进步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一致的,相互支持的。9.先进文化建设的法治意义有哪些?答:文化建设中包含对民主法治的制度和理念建构、观念培育。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涵之一。培养民主法治精神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诸要求之一。培养国民法治精神是重建民族精神的要求之一。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0.法治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有哪些?答:保障科学研究、艺术创造自由,促进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促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制度化,促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法治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民道德工程建设。法治也可以促进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精神生活。11.法治的社会基础是什么?答:法治的社会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总布局的重要部分之一。和谐社会建设可以有力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本身就包含对法治的诉求。和谐社会建设在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会直接提升法治治理的品质。法治化事业也同样追求基于规则的社会和平、安全和秩序、基于个人自由的持续社会活力、基于经济社会权保障的公平正义等。在其价值追求方面,和谐社会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彼此相互支持。12.法治的自然生态基础是什么?答:法治的自然生态基础在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民主法治建设显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展开的,必须有其自然生态前提。法治建设必然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则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则会减少相应的社会纠纷。法治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13.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答:法治中国建设的四大核心任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科学立法的目标在于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严格执法,要求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法。公正司法,要求严格规范司法行为,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要求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确立国民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14.法治的基本含义有哪些内容?答:现代法治是奉行“法律的统治”的治国方略。法治指依“良法”而进行的治理。法治要求在依法治理基础上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15.全民尊法守法的要求有哪几个方面?P160-162(1 )最基本的是“畏法” ,在消极守法的意义上,遵守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因惧怕法律的惩罚而不敢违抗法律。(2 )公民具有自觉服从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从法”义务。(3 )公民积极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用法” “信法 ”。(4 )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国民的日常生活伦理,崇法、敬法、尊法。16.司法独立公正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58(1 )司法活动不受任意干涉(2 )注重通过正当程序达到司法公正( 3)裁判合理合法有据.(4 )法律职业专门化(5)司法便民、利民17.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是什么?P231-233(1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3)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18.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是什么?P277,231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内涵是认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以及实现的方式。首先,当家作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其次,当家作主的内容不是虚空的,人民主人的地位不是虚假的;再次,人民享有各种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最后,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建立和规定各项国家制度,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各项决策,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19.如何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制度的法治化?P238(1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 (2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是要加快社会立法的步伐。 (3)进一步加强立法解释工作,使其成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 (4)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特别是它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使人民赋予它的各项权力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5)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使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20.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哪些?P237-238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21.如何理解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P242-243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唯一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义义政党制度。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的原则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22.民族自治权的内容有哪些?P246-247(1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 (2 )自主管理地方性经济建设事业权, (3)自主管理地方的财政权, (4)自主管理文化教育事业权, (5 )组织公安部队权, (6)使用当地语言文字权23.如何理解村民自治的内涵?P249-250(1 )自治的主体是村民, (2)自治的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3 )自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多元的。 (4 )自治的目的是村民当家作主。24.如何理解文化概念?P258-259(1 )将文化视为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习惯、规范、制度等在内。这是最广义的文化概念。(2 )将文化等同于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习惯、规范、制度等,这是包括观念形态和规范形态的文化在内的文化概念。(3 )将文化视为精神财富的总和,即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精神文化,这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概念。(4 )将文化视为文学艺术,文化与文学艺术并用,或将文化等同于教育,文化与教育并用。这是特定意义上的文化概念。25.如何看待法律现象的民族性?P264-265法律现象的民族性是该民族的物质生产方式、阶级关系、自然条件、语言、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国际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律现象的民族性和阶级性是矛盾的统一,一方面,不.同阶段的法律文化是对立的,另一方面,不同阶段的法律文化又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可以具有共同的民族性。法律现象的民族性不排斥法律现象的世界性。26.如何理解法律现象具有继承性?P265-266一方面是因为所有的法律文化的发展在本质上都具有相同的规律,而各种法律文化又有其特殊的发展形式,它们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切法律文化的继承、借鉴都是不可能是简单、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27.如何依法完善文化管理体制?P277(1 )政府要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之间明确界定自己的职责范围,理顺党政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2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创造优良的人文社会环境。28.我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81(1 )以民本主义为基础,重视民心向背, (2 )主张为政以德, (3)实现德治的手段, (4)任用贤人29.简述和谐社会建设对于推进法治进程的意义?P289-291(1 )和谐社会建设能够促进实现秩序、自由、公平正义等基本社会价值,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法律治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依法治国水平的提高。 (2)基本的社会秩序是法治化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和谐社会追求社会的安定有序,影响和谐、激化矛盾的因素会受到有效的调控,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会趋于减少。 (3)法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恰恰必须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最终得以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在促进公平正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法治建设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30.如何保障国民的平等发展权?P296-297(1 )要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变阻碍农民享受平等公民权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机制。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 )保障国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31.如何保障和促进国民的健康权?P299-300我国宪法 民法通则 侵权责任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妇女权益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残疾人保障法 传染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 药品管理法 食品安全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分别从不同方面保障了国民健康权。就完善健康权法制的重要问题而言,须以法律形式推进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推进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等。32.简述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原则。P304-305(1 )党委领导, (2)政府主导, (3)社会协同, (4 )公众参与, (5)法治保障33.如何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法律机制?P307-308(1 )健全群众利益诉求的通畅表达机制, (2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机制, (3)构建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34.简述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的关系。P309-310社会组织规范是实现社会调整的重要规范之一。社会组织规范对于实现社会秩序,约束其组织成员的行为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组织规范与法律规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功能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有重大区别,不能把社会组织规范视为法的一部分,事实上,法律规范和组织规范相互协调、支持,是法律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35.如何依法推进社会组织建设?P311(1 )通过结社法、政党法、新闻法、出版法、游行示威法、工会法、律师法、医师法、会计师法、社会组织法等培育、规范社会自治领域的活动。 (2)推进“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的改革。36.简述碳排放交易制度法律行为包括哪几个方面?P335(1 )国家行政行为,是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所进行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权行政许可、行政指导和监测监督行为,这是重要基础和保障, (2)碳排放量评价行为,是由独立的核证主体对企业减排后的碳排放量进行定期独立宴请和事后确认的行为,是使碳减排量获得公信力的行为, (3)市场中介行为,是由碳排放权交易的中介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碳排放配额的供需信息和创造交易便利条件的行为,是保证碳排放权交易成功和受到监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4)碳排放权买卖行为,是由交易主体平等自愿进行的买卖富余碳排放配额的行为,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的主要法律行为。37.如何理解人权的内涵?P344-345(1 )人权的主体是所有的人, (2 )人权是基于人的本质和尊严而生成的, (3)所谓的“应该享有”是指应当享有而且能够享有但实际上还没有享有的权利, (4)人权的内容是一切权利和自由,特别是基本权利和自由。 (5)权利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是对人的行为自由的价值确认。 (6)人权的发展受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逐步完善。 (7)人权的形态和层次通常可以分为自然法意义上的人权、道德意义上的人权和实定法意义上的人权、现实生活中的人权。 (8)人权的属性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个体性与集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历史性与阶级性、现实性与理想性、固定性与可变性、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时间性与空间性等。38.为什么说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出发点和依据?P373-374(1 )既然中国人权的内容首先是广大人民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自由和平等权利,这就决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产生的依据, (2)尊重和保障人权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任务和内容, (3)尊重和保障人权促使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实施。3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人权的确认和保障?P374-376(1 )社会主义法治规定了中国人权的内容和范围,为中国人权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2 )社会主义法治规定了人权权利行使的程序、原则、方法,为中国人权权利的行使和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可行的形式。 (3)社会主义法治规定了对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行使和必要限制,保证广大人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40.简述“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P387-389(1 )国家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可设立中央人民政府统辖下的特别行政区, (3) “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三、论述题1、 试述国家与法的相对独立性。答:1. 国家与法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2国家与法的发展同经济状况的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3. 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法有一套严格、完整的体系(制度) 。法的内部和谐、一致性是法的相对独立性的一种重要表现,一方面法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意志总体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从法的自身来说,只有内部的和谐、一致才能起到规范社会的作用。4. 国家与法的继承性。不同历史型的法能不同程度地冲破经济关系差异而直接继承,而阶级本质不同的国家与法、民主与法治之间会发生一定的 借鉴、引进、移植、嫁接。5 国家和法比其他上层建筑更接近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更大。在社会上层建筑诸要素中,国家和法是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国家和法同经济基础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第二,国家是社会的正式代表,而法又是“国家意志” ,他们都是现实统治力量的物质载体。它们一经产生便具有强大的、独立的力量,以自己的特有的方式和规律规制社会中的行为,使其服从于自己,强劲的推动或阻碍经济的发展。.2、 论述邓小平对于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答:邓小平对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坚持毛泽东的国家理论,尤其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思想一直是从国家理论的视野中来看待法律,认为法律要服务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强调法律要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服务。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坚持民主法制应当与人民民主专政相连接。2. 强调 民主法制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邓小平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3. 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原则。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方法论,就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邓小平坚持了这一方法论的立场和方法,指出理解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邓小平是怎样阐释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答: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在重新诠释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重建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理论:1. 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角度理解法的本质。邓小平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论断,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围绕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展开,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2. 从发展生产力角度理解法的本质。邓小平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之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消灭剥削、消灭贫困、共同富裕,民主法制的根本使命也是首先在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法制保障基本财产权、促进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人的各种自由,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法是促进发展之法,是创造财富之法。3. 从增进人民幸福角度理解法的本质。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最广大人民真正利益和意志的表达,社会主义法应当是促进社会和谐之法,是促进社会共同发展之法,是促进社会公正之法。4、 邓小平提出的判断“良法 ”的标准有哪些?答:邓小平是从法的政治性质、法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揭示良法的标准:1. 法律是否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法制的基本价值目标是是否能够促进社会和国家稳定。社会要安定有序,这是最基本的;还要有社会团结,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意味着社会整合是一种有机性的、互惠性的、依赖性的结合,意味着要尊重权威,同时也必须尊重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 法律是否有利于人民幸福。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益于人民的法制,最根本的就在于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 法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法的重大使命。没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一个良法应该首先肯定人的市场自由等各种权利,.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干预或管理经济权利的规范和限制,充分肯定和发挥市场体制的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5、 论述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答:我国的依法治国方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依法治国是人民依法治理。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拥有、管理、治理这个国家。国家的所有权、治理权和受益权从根本上都属于人民。因而,遵循人民民主原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人民要形成自己的统一意志管理国家、行使权力,需借助法定程序和法律机制,要借助法治化的制度,既要遵循民主,又要依赖法治。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治国。中国共产党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全面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独特政治优势,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事业顺利推进的客观要求。3. 确定宪法法律的至上性。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宪法和法律在社会调整系统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尊严。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单位,切实保障宪法在效力上的至高性,保证整个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内部协调性。4. 依法治国是依“良法”治国。依法治国所依之法需为“良法” ,这便要求通过健全的法律程序,保障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使得所立之法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和呼声,保障每个人的尊严和基本人权,使法律制度设计在价值指向上以追求公正、约束权力、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6、 如何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作为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更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直接的引领意义:1 “三者统一”论揭示了三者在根本目标上的一致性,就是更好的实现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都可以看做是更好地实现人民民主的方式或途径,而且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必经路径。2.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是有机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依法治国正是集中体现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专门机制。3.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核心力量。4. 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保障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党的先进性使得党能够领导和带领人民走向更高水平的民主。7、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发展。1. 法治理念是法治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法治理念是对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以及实现途径等法治的最一般问题的集中概况和凝练表达。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况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无个方面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显示了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心是“三个至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三者统一” ,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中就是“三个至上” ,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党的事业之根本就是要最好地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法律至上正是实现党的事业、人民利益至上的最佳方式和根本保障。8、 论述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论原则。答: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包括:1. 坚持推进法治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法治的正确政治方向,要求:坚持重大法治问题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进行谋划,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轨道上行进,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制度建设,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各个方面的工作。2.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基于中国的国情、民情、社情,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相适应。要认真总结过去法制建设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并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3. 积极借鉴外国有益经验,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法治中国建设要注重对人类法制文明结果的吸纳,超越法治理念的“西方性” ,彰显法治的“现代性” 。4. 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要注重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营养,彰显法治理念的文化“本土性”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1.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2.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宪法监督机制,纠正以前违反宪法的行为,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加快建设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3.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以监督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强党内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4.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法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5. 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10、 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方式。答: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至少要从如下几个基本方面展开:1.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从全局看,依法治国蕴含着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也要求必须积极推进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对于提升党的执政合法性,对于依法治国的快速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实现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约束和监管是依法治国的难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点,因此,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都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着力点。三者共同推进,就是要形成推动法治的合力,又要有重点,要实现三者的彼此协调,相互促进。2.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行政,树立宪法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在于确立宪法的至上性、权威性、有效性,确立宪法的统领和核心地位。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治国要求依法执政,而依法执政的关键是依宪执政。3.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通过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正是中国法制道路的特色之一。4.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一定意义上,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德治国的理念通过与依法治国相互配合,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相结合、个人品德修养与国家治理机制的相融合,有助于把法律从外在的国家强制变为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服从,有助于把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升华为普遍的道德信念,有助于把法治精神转化为国民的真诚信仰,有助于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11、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1. 宪法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在社会调整系统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尊严。宪法法律至上与人民利益至上、党的事业至上是有机统一的。2. 立法科学民主。法治要求法律在形式上合理。为了达到法律以及法的体系在形式方面的合理性,为了使法律真正成为“良法” 、 “善法” ,应当健全立法制度,努力通过促进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而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注重通过严格的程序设计来让这些制度真正运行起来,要通过完善立法各个环节的程序和机制,把科学、民主的立法要求贯穿于立法全过程。3. 行政执法公正严格。要求行政权严格依法运行,包括:职权法定,权责统一;行政程序公正;行政裁量适当。4. 司法独立公正。司法独立公正是保证法权威性、至上性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司法独立公正包括司法活动不受任意干涉;注重通过正当程序达到司法公正;裁判合理合法有据;法律职业专门化;司法便民、利民。为了实现司法的独立和公正,要在制度设计上予以保障。5. 监督高效有力。对国家权力和法律运行的制度监督体制是法治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法律监督体制要科学、合理、高效、权威,包括:建立专门法律监督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以提高人民的监督能力、监督机会和监督意识。6. 全民守法尊法。社会普遍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和守法状况,对于法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尊法守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敢违法;自觉服从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从法” ;积极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国民的日常生活伦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12、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1. 我们应当在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其立法、监督功能,把党的政治领导权、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监督权、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机关的司法审判检察权从体制上、制度上划分开。切实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的制度、程序和相应的组织保障,使人民选举的代表机构真正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政治活动中心。2.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治化。我国宪法赋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同时,宪法和组织法也明确规定了全国和地方人大机关拥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等各项职权,这些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接下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将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法治化:A 依法工作。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B 依法立法。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原则,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要加快社会立法的步伐。C 依法释法。进一步加强立法解释工作,使其成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D 依法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特别是它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使人民赋予它的各项权力能够真正落到实处。E 依宪治国。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使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力得到保障。13、 如何依法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答:1. 宪法确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3. 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4. 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独立处理自己内部事务,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活动维护本组织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5.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宪法和法律对人民政协商和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程序、形式、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保证了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14、 如何依法实行村民自治?答:1. 完善民主选举制度。需要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组成和推选程序、选民登记的内容、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罢免程序等方面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此外,还应当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2. 完善民主议事制度。需要从充实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事项、改革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和议事程序,以及增设村民小组会议制度来完善村民议事制度,保障村民可以及时、充分、有效地实现民主权利。3. 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4. 进一步明确村民自治在我国基层民主中的重要法律地位。5. 在农村中普及民主和法治的知识。通过普法,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培养村民的自治精神,使得民主自治的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农村社会中。15、 如何依法实行居民自治?.答:要从法律方面对居民自治进行完善,要使居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民主建设制度化、法治化,主要包括:1. 提高居民民主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