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46929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空气的成分教案 (新版)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空气,了解空气的组成。 2. 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探究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 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快乐,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的组成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课前准备 扁的塑料袋、水槽、集气瓶、培养皿、蜡烛、大烧杯、小烧杯、注射器、橡皮管、玻璃管、铜丝、酒精灯、火柴。 五、教学过程 1. 设置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将扁的塑料袋打开、抖动并封好,让学生用双手挤压。将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同时设置问题情景:为什么会感到有压力?为什么会产生气泡?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评价。 【讲述】 以上两个小实验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当你在脸前扇动书时会感到什么?给车胎打气时,车胎很快就怎么样?这些现象都说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 2. 大胆猜想,初步感知 【头脑风暴】根据已有的知识,联系生活经验,你能否猜想一下空气中会有哪些物质?并说出依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表扬。 3. 自主学习,重走科学路 【思维延伸】 空气中还存在其他成分吗? 【教师引导】 这个问题早在2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想到了,并开始了探究之旅。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使这一研究得到突破。那么拉瓦锡究竟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解开心中的疑惑,学会自学教材。 【教师引导】 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什么结论?请学生回答。 【讲述】 后来,雷利和拉姆塞等人又发现了稀有气体。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关键是他们能尊重事实,做出严谨、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其实19世纪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而现在人们已能精确测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78,了解大气的演变史,着重记忆现代大气的成分及各自的含量。学生自学后教师检测掌握情况。 【多媒体展示:空气中各成分含量】。 【过渡】 拉瓦锡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探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拉瓦锡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4. 亲手实验,验证科学 (1)借助实验,感知原理 【教师出示装置】 (培养皿中有一截蜡烛)设置问题情景:若点燃蜡烛用烧杯罩住,会看到什么现象?若先向培养皿中注入一些水,再点燃蜡烛用烧杯罩住,现象会如何呢?学生猜测并用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 蜡烛熄灭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学生讨论回答:烧杯内的气体体积减少了。教师反问:是不是可以认为减少的空气的体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学生猜测,教师提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并提出问题:这个实验符合这些等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发现:这个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减少的空气的体积并不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教师引导】 如果上升的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我们不就可以粗略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吗?思考:此实验应如何选择药品?学生会答,教师评价并完善。 【教师引导】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热量,若装置不密闭的话,蜡烛周围的空气就会受热膨胀外逸,这就要求我们在测定氧气含量时,装置必须是怎么样? 【总结】 由此我们就得出了此实验的原理(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铜+氧气氧化铜 此实验就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2)自学教材,明确操作 学生自学教材P79活动天地,(教师板书:反应原理、装置及操作、现象、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反应原理、认识实验装置并讲解正确操作。在操作中问学生:步骤中第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小气球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误差,学生讨论实验注意问题:药品的量应如何控制? 装置的气密性应如何?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为什么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学生分析回答,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3)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教师提醒同学分工合作、仔细观察现象、认真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现象,误差反思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数据和结论。教师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更正。 【实验反思】 1. 上述实验中若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 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实验小结】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生活中,为了研究物质的某些性质或优化物质的某些性能,经常采用化学方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 六、巩固练习(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