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苏科版(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46458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苏科版(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苏科版(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教案 苏科版(I)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认识波的基本特征,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及其信息。2、了解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知道它们是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知道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3、了解电磁波的意义,体验电磁波的存在,通过实验了解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屏蔽。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电磁波存在及其特性教学难点: 波的基本特征教学器材:各种视频材料、小电池、导线、收音机、手机、玻璃罩、茶叶盒等金属容器等教学过程:一、波的基本特征1、波是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水波) 波 源 波通过绳传播(绳波) 演示 波的共同特点 a、凹凸相间或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b、周期性重复的运动形态.2、反映波的一些物理量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反映波源振动的强弱:单位是米m)周期T: 波源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单位:秒(s ) 反映了振动的快慢频率f:波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K HZ 、M HZ 例1:绳波:频率为4 HZ,表示1s内完成4次振动。 则:完成一次振动的时间为1/4s=025s T=025sT=1/f f=1/T 说明: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波长: 波在一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单位:米 (m) 对波长也可理解为:两个相邻的波峰或相邻的波谷之间的距离波速V:波的传播速度 V=S/t=/T=f 波速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二、电磁波 1888年 德国 赫兹 发现了电磁波(1)介绍:1864年 英国 麦克斯韦 预言 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 德国 赫兹 证实 电磁波(2)活动:验证电磁波的存在实验一:演示在打开的电视机前方接通电吹风电源,问你会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现象:电视机画面出现雪花实验二: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开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同学们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听到“咔嚓咔嚓声”因为: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结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3)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电磁波传播速度约等于3.0x108m/s,与真空中的光速近似相等。C=f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光波属于电磁波。(4)电磁波的特征a、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电磁波能被密闭的金属盒容器屏蔽. (实验演示)解释电梯中手机收不到信号或信号较弱?例2: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频率为f=525 M HZ,则其波长多大?三、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 无线电波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射线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微波的应用-微波、炉微波炉的优点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