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4.2 变阻器教案 苏科版一、 教材分析二、 设计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但注重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指导,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鉴与此,这节课我采取”问题-实验-交流”的教学模式, 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的理解,达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操作流程可以用如下方框图来描述: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本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方式。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的魅力,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中的曲直和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2)能根据需要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探究,知道通过改变电阻线长短能较方便地改变导体的电阻3、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变阻器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的器材,关于它的原理、使用方法是重点内容,按照我备课的设计,首先解决这两件事,一是让学生用一根长电阻线与灯泡串联连入电路(一端固定,一端可以滑动)的实验,灯泡亮度变化的原理。二是在这个基础上,采取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刚开始的一根长电阻线逐步改进加工成一个滑动变阻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实际上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重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在将一根电阻线逐渐改进加工成滑动变阻器的过程,采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比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本身意义更重要。五、教学活动(一)导入课题开始上课时,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我拿出了一个普通的调光台灯和一只收音机。通过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收音机声音的大小调节引出了课题。(二)探究与发现课题引出之后,我想分步引导学生设计电路来研究控制灯光的亮度。1 先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给定器材)(请学生上黑板画图)引1:此电路能否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很快回答:不能引2:能否将此电路稍加改动,从而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这时候,有几位同学提到用“变阻器”,为了使教学过程能按照我原先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我提醒同学们,假如我们的前辈没能为我们制造出任何“变阻器”,我们目前,一切都得从头开始,除了有电源、导线、电阻线、电流表、灯泡等基本器材外,什么都没有。你们能解决目前的问题吗?(稍作观察没动静)我开始启发,想与学生一起能提出新方案:在电路中串联一根金属线试试看。这时,我画出图2:让学生按图2所示,实验桌上备好的器材连入电路,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学生兴致勃勃很快动起手来(较顺利)。我在下边巡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电路连得较快,实验现象明显,有的学生反复将不固定的那个导线夹来回移动,看见灯泡忽亮忽暗,兴奋极了。一般同学也较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这时我又再次提问学生:你们的实验是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灯泡的亮度?连续巡视的时候,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在得意地来回移动导线夹,我给全体同学提出了要求,凡是实验完成的同学,请断开电路进行思考总结,等待回答问题。(基本都按要求作)接着我说,我想请同学讲讲:“你的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有同学举手),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较令人满意。这时,我想引导学生道出基本原理,提醒大家,在你们的实验过程,你们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了灯泡的亮度?学生答:“电流”;那么,电流的变化是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的呢?这时,很多学生回答:“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我又问:改变长度为什么能改变电流呢?这时,学生之间出现了讨论、争论,甚至有的同学之间争论起来,见此情景,并让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请了两位同学谈自己的观点讲述,我一连在黑板上记录,一边帮助纠正够准确的地方: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改变电流变阻器的原理。紧接着,我说,赞成以上观点的同学举手(基本一致通过),我很高兴并说,刚才大家所使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变阻器。我又加强语调说,从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改变电阻线的长度,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其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我见变阻器的原理探究较顺利的完成,想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将一个长电阻线逐步改装成一个变阻器。接着我启发性提出问题:要使电阻调节的范围更大,我们还需更长的电阻线,如:10m,15m等,但太长的电阻线连入电路中,使用起来太不方便,那么怎样才能使这根很长的电阻线方便地连入电路和使用,有什么改进办法?解决办法(我在黑板上板书)解决问题1:导线太长绕成线圈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几位同学回答地特别快,我怀疑他们是预习了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后才这么顺利的,我想验证我的想法,我提醒其他同学,有同学指出解决办法是将导线绕成线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讲一讲(我想请一位女同学,按我的经验,女同学在这方面要欠缺一些生活经验,如果同意他们办法的话,生活中的哪些事例给你了启发,请了两位女同学,一位只是说同意以上办法,说不出所以然来,另一位同学说,平时我们见到的缝纫机线,弹簧就是这样的,我很满意。因为也是我所准备的生活中的事例之一)。我又开始引导:导线较软,线圈没有支架,容易散乱。解决问题2:支架绝缘材料(瓷筒)首先,我提示大家,选导体作支架的,还是绝缘材料,学生基本一致认为:绝缘材料进一步引导:众多的绝缘材料用什么材料较好呢?同学提出了很多方案,硬纸筒,圆木棒,塑料棒(没有同学提瓷筒)我为了鼓励同学们说:“很好,这些绝缘材料都可以做支架”。但我想提醒同学们,如果因这些材料作变阻器线圈支架的话,它也有的缺点,比如,线圈中通以电流较大时,因导体发热,容易出现什么不好的结果?这时,就有部分学生开始小声地议论:会烧起来。这时,很多同学似乎醒悟过来,我趁热打铁,继续找既能绝缘,又不会出现因电流过大而引导事故的绝缘材料。解决问题3:线圈短路涂油漆绝缘线圈密绕会导致短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绝缘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在用什么方式绝缘的问题上,由于新教材,前面没有专门介绍导体和绝缘体,为了使一些相关问题能顺利解决,我在第十四章前增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介绍。因此,在同学们提出用塑料以绝缘的时候,我作了一此引导,塑料、油漆等绝缘都可以,但塑料绝缘比油漆绝缘线圈占用的空间大,所以常用油漆绝缘。当绝缘问题解决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导线夹在密绕的被绝缘的导线上移动时,电路会出现什么问题?(停了几秒,没什么反应)我启发,电路是否是通路?经过启发、讨论,采用部分刮漆的办法解决达成了共识。解决问题4:导线夹滑片解决问题5:连接导线夹的导线金属棒(固定滑片)解决问题6:为了使之连入电路加接线柱。为了节省时间,以上3个问题我一边引导,一边提示,完成了解决方案。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变阻器的使用讨论问题(1)滑动变阻顺有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共六种接法)(2)每种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上哪些部分有电流流过学生分组实验(一)实验分两部分,一部分同学边(A、C)、(A、D)接线柱;另一部分连(B、C)、(B、D)接线柱,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1 先请一组中的同学代表汇报结果,再请另一组同学代表汇报结果2 由学生发现,接法不同,结果完全相反的结论。(结论:使用方法是上、下各接入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介绍铭牌,引出注意事项:1 介绍铭牌含义我采用先让学生先试讲,由师生共同纠正不准确词句的方法,最后得出准确含义。2 注意事项(1)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通过的最大电流;(2)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阻值最大端。电阻箱:我说,同学们观察一下滑动变阻器在使用过程中,你能不能知道它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同学看着我,摇摇头)我出示电阻箱实物,实验室还有一种变阻器电阻箱。我强调其原理与滑动电阻器相似,而它能明确告知连入电路的电阻大小。重点进行了以下三个问题:1认识电阻箱2读数方法 3练习读数.这节课,进行得较为顺利,大部分学生思维也较活跃,由于改成了实验课,所以,一节课时间未能全部完成,铭牌含义介绍及注意事项,电阻箱等内容只能放在下节课进行。六、教学体会1、由于传统的实验中学生一般是按照教师给定的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去实施实验过程,并把实验结果填入已经设计好的表格中,教师的包办让学生上课时比较“轻松”。而本节课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无奈,只是坐等观望,启而不发。从课后反馈来看,学生普遍有紧张感。(这也是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的区别)2、本节课侧重点并不是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探究途径,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设计中以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感到这样的课“很有劲!”。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3、本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探究气氛热烈,极少数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的进程,此时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