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4497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2、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习重点】分子的特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认识分子的特征学习活动一 :阅读教材P28内容,思考当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中,水分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分别为:固态的水 : 液态的水: 气态的水: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29内容,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水分子的 导致了水的 变化。水分子 ,运动加快,分子间的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运动减慢,分子间的 ,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学习活动三:阅读活动天地描述水结冰和冰溶化的过程水结冰: 冰化水: 任务二:认识 水的天然循环学习活动:观察P31图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一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能量的变化?二、合作共建1、你认识到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情形后,你认为分子具备哪些特征? 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请举例说明这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 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 C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2、当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站在远处能闻到桂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分子分裂成原子 B、分子很大C、分子是运动的 D、分子之间有间隔3、下列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个物理变化B、这是个化学变化C、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D、太阳为水提供能量4、济南市有时经常出现缺水的现象,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AB5、如图所示,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现将活塞从A处推至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间 。【课后反思】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2课时 水的人工净化(总第2课时)1、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知道实验室和工业净化水的方法,学会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3、记住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学习重点】掌握过滤实验操作的要求【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学习活动:阅读教材P32第一自然段,说说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分布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做?学习任务二:水的人工净化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学生活动2、思考并讨论:活动天地中“净化黄泥水”回答下列问题1、黄泥水的净化过程可分为 、 、 几个步骤。2、过滤是把 与 分离的 一种方法。在过滤操作中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是 ; 二低是 、 ;三靠是 、 、 。3、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P34页,第2、3段,回答:1、蒸发是把 分离的一种方法。例如: 。2、蒸馏是把 和 分离的一种方法。例 : 。在自来水的 生产过程中要对天然水进行 、 、 几步处理。加明矾的作用是 。学习任务三:会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 成为混合物。例如 、 。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保持 。2、由 称为纯净物。例如 、 、 。二、合作共建:讨论交流下列两题1、过滤、蒸发、蒸馏都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三者有何不同?2、某同学对黄泥水进行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三、系统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四、诊断评价: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3、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碘酒 B、不锈钢 C、液氧 D、石油【课后反思】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第1课时 水的分解(总第3课时)【学习目标】、能从微观描述水的组成,体会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从微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了解分解反应。【学习重点】通过水的电解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原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水的组成。学生活动:完成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仪器、药品:_步骤和方法:结论:1、该反应到表达式为_ _ _2、_叫分解反应。3、水是由_和_组成的。对结论的微观解释: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_原子和_原子进行了从新组合。每_个_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_个_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的氢、氧分子组合成水电解器中的氢气和氧气。水发生上述变化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因而属于_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学习任务二:探究原子的概念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_构成,铜是由_构成,金刚石是由_构成,氦气是由_构成。原子是_,性质有_ _二、合作共建:分子与原子有什么关系?三、系统总结:分子原子不同点相似点联系四、诊断评价:1、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连接电池_极,若A试管得到10mL气体,则B试管得到_mL气体。_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极生成的气体可以燃烧,发出_色火焰。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和_组成的。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点燃点燃2、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氧气 二氧化硫 B、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加热C、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氧气 D、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硫3、电解水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大小不同 B、是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质量不同 D、中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5、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课后反思】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第2课时 水的合成(总第4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氢气第可燃性,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2、了解化学性质的概念,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3、了解化合反应,并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学习重点】通过氢气燃烧认识物质的性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氢气的可燃性。学生活动:完成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探究氢气的可燃性实验仪器、药品:_步骤和方法:1、氢气验纯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3、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4、观察现象,用手轻触烧杯实验现象:_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色火焰,放出_,烧杯壁凝结有_。结论:1、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2、_叫化合反应。3、水是由_和_组成的。对结论的解释:试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1、能否将不纯的氢气点燃?结果会怎样?2、氢气的用途有哪些?学习任务二:探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定义。阅读课本P40,理解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定义。1、_叫做化学性质,如_。相同物质分子化学性质_,不同物质化学性质_。2、_叫物理性质。如_ _、_ _、_ _等。二、合作共建:判断: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说明理由。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理想的燃料是( )A、煤 B、氢气 C、天然气 D、汽油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水原子 B、水分子 C、氢、氧原子 D、氢、氧分子3、鉴别氢气和氧气,可选用简便的化学方法是( )A、分别通入水 B、取同体积称质量 C、用燃着的木条D、通过颜色观察4、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火焰,烧杯内壁有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_、_、_。5、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硫酸除锈二氧化锰C、液氮作制冷剂 D、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6、过氧化氢可以按下式分解:过氧化氢 水+氧气,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C、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它的分子破裂成原子,氧原子、氢原子不可分D、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课后反思】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和原子中的电子(总第5课时)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学习重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 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任务1 :认识原子的结构学习活动1: 讨论交流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学习活动2: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在200年前提出:“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你认为道尔顿的论断科学吗?你的的依据有哪些?学习活动3:阅读课本第43页,认识原子的结构,完成以下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观察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片,思考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小结: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 构成的。2、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若能分你的证据是什么?小结: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 和 的质量差不多,都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 倍。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每个 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而 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等于核内质子的数目。4、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 和 数目都不同,同类原子的 相同。任务2、认识原子中的电子阅读教材第45页,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并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尝试画出钠原子、氯原子(17个质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对原子的性质的影响原子种类得失电子情况 举例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 分析钠原子、氯原子得失电子的可能情况:小结:离子的概念 。二、合作共建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2、完成第46页交流共享比较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三、系统构建四、诊断评价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核电荷数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A)拉瓦锡 (B)汤母森 (C)道尔顿 (D)舍勤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核、 个质子和 个电子【课后反思】第二节 原子的构成第2 课时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总第6课时)【学习目标】1、加深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认识查阅元素周期表4、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学习重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 比较分子、原子和离子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分子 原子 离子 微观粒子的共性本质区别联系 阅读第47页多识一点回答: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 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 ”。学习任务二:认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 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 ,每个纵行叫做 。查阅元素周期表,找到氧元素所在位置,可以看出氧元素在 周期, 族。学习任务三 :探究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1、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 跟它相比较所得的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铁原子的质量:9.28810-26kg) 小结:相对原子质量=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中查到。阅读书后附录: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整数)。 氢 碳 氧 氮 铁 锌 钙 钠 二、合作共建讨论交流 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小结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 ,而是 ;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已知一种原子的核电荷数,即可确定该原子内的()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原子量 D、 最外层电子数2在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A、 分子的种类和数目 B 、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C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数目 D、 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3分子与原子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中一定含有比它更小的原子B、 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隙C、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 分子的质量一定等于组成它的各原子质量的总和4原子相对质量的测量方法是:()A、 用精密天平称量,取其质量的近似值 B、 经过精密的仪器和实验测出C、 根据原子体积的大小排列顺序D、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取其相对比值5电子质量很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镁原子核有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 12B、 24 C、 12克D 、24克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7已知一种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A原子质量是6.641026kg。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 40 B、 24 C 、65 D 、6.641026kg【课后反思】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总第7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点、组成,会判断溶质、溶剂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电离的概念和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学习重点】1、溶液的概念及特点 2、溶质、溶剂的判断【学习过程】5、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点、组成,会判断溶质、溶剂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50页活动天地,根据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晶体为什么看不见了?2、如果把配制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瓶子内密封起来,在外界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放置一个月、一年、两年.食盐晶体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为什么?3、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为什么?小结: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的定义为:_ _溶液的特征是:_学习活动2、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完成下列两题1、溶液是由_和_组成,其中被溶解的叫_;起溶解作用的叫_。2、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_,溶剂是_例如_;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作_,量少的作_,但溶液中如果有水,不管水的量再多再少,水一律作_。学习任务二: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学习活动3、认真观察实验,完成P52页活动天地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乳浊液和乳化作用?2、乳浊液的特征是:_学习任务三:了解电离的概念和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学习活动4、阅读教材,完成下题_叫电离。学习活动5、认真观察实验,完成P51页实验探究中的表格填写并思考下题:是否所有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能量都不发生改变呢?举例说明:二、合作共建:讨论交流下列各题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对吗?举例说明:2、溶液中溶质只能有一种,对吗?3、比较溶液和乳浊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_不同点:_三、系统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大体总结一下:四、诊断评价: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澄清石灰水2、溶液的基本特征为( )A、有色、均匀、澄清 B、无色、均匀 C、均一、稳定 D、久置分层3、一瓶食盐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 )A、上面与下面不同 B、完全不相同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D、完全相同4、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的是( )A、白糖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碘酒:溶质为_溶剂为_;白酒:溶质为_溶剂为_;75的酒精溶液:溶质为_溶剂为_;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溶质为_溶剂为_;【课后反思】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2课时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总第8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其含义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习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及有关计算【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记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其含义学习活动1、思考下列问题:1、怎样才能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溶质?2、在同样多水的两个杯中,分别加入一汤匙白糖和两汤匙白糖,哪一个更甜?3、P35页活动天地:1)实验1、2所得两种糖水,哪种更甜?你的根据是什么?2)如果你的结论是通过计算获得的,你列出的计算式是怎样的?小结: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可得出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_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_3)5的食盐水的含义是:_学习任务二: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习活动2、尝试解决下题: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200kg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kg?二、合作共建:讨论交流下列两题1、在100g水中溶解20g食盐,所得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对吗?为什么?2、从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对吗?为什么?三、系统总结: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四、诊断评价:1、下面是4位同学对“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的解释,正确的是( )A、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碳酸钠B、10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10克碳酸钠C、该溶液中碳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0 D、以上说法都不对2、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克维生素C。将一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的水中,最终得到250克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A、0.4 B、1 C、2.5 D、43、将100g某氯化钾溶液加热蒸发,水完全蒸干后得到20g氯化钾固体,则该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从100克10的食盐水中取出25克溶液,取出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_;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克。葡萄糖注射液5规格:250ml内含葡萄糖12.5g生产批号:0203203 2有效期:至xx年3月6、右图是病人输液时用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请根据标签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 g,溶液的密度约为 g/cm3。7、医疗上常用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密度近似为1g/cm3)的氯化钠溶液。500ml这种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 g,水 g。若以每分钟50滴(20滴约为1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ml,约需 min输完。【课后反思】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3课时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二)(总第9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习重点: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溶质质量分数是 与 质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2、配制200g克15%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和水各多少克?3、把20克硝酸钾防入60克水中,完全溶液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在加入20克水后,溶夜中溶质的质量为 ,溶剂的质量为 ,溶液的质量为 ,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由此可知:溶液稀释前后, 的质量不变。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1: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例1:把2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学习任务2:掌握溶液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换算方法例2:要配制245g20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已知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三、合作共建1、把100克10的食盐溶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1)如果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应蒸发掉多少水?(2)如果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应加入多少克食盐?2、实验室将30克95的浓硫酸和150克5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现有a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若想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有 ( )A、蒸发掉溶剂的一半 B、蒸发掉a/2g溶剂C、加入a/2g硝酸钾 D、加入a克硝酸钾2、现有a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若想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5,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加入a克水 B、加入a/2克水C、溶液质量减少一半 D、在加入a克15的硝酸钾3、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加水的导电性。若用9的硫酸50克通直流电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电解水的质量为 ( )A、10克 B、7克 C、5克 D、3克【课后反思】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4课时 溶液的配制(总第10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学习重点: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步骤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探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学生活动:完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目的: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验仪器、药品: 实验步骤和方法:1、计算:计算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的体积 2、称量:用 称量氯化钠的质量,用 液体的体积。3、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和量好的水的体积,倒入 中,用 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4、装瓶保存: 。小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可概括为 、 、 、 。二、合作共建1、若称量氯化钠时,砝码与氯化钠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则所配溶液是便浓了还是变稀了?2、若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变浓了,还是变稀了?仰视读数,结果又如何呢?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医院使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NaCl溶液,某医院要配制1000g生理盐水,需要NaCl g, g。2、某养殖户需配制1000g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禽舍用具进行杀菌消毒,配制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g,水 ml( 水的密度为1g/cm3)3、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来选种 。为什么用16的NaCl溶液而不用水? 实验室要配制80g这种NaCl溶液,需要NaCl g,水 g。实验室有以下仪器:药匙 集气瓶 烧杯 试管 玻璃棒 量筒 漏斗 铁架台 酒精灯 托盘天平,配制此溶液所必需的仪器有(填序号) 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有以下环节:加水溶液NaCl固体 称量NaCl固体 搅拌加速溶解 计算NaCl 的质量 用量筒量取水,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若配制的NaCl溶液经检验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 4、 现有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60g,要使其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有哪些?(并分别计算5、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