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二.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三.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教师朗诵:“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小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度。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而20世纪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后,在他那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却这样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它小鸟在欢娱地歌唱着”同是“罗布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反差?到底哪一个是真的?谁能告诉我? 二.直觉感知:1、读议标题: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题,明确:哀伤、惋惜。请再读课题。议:(归纳)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湖泊,现在却消逝了。2、读议“今日罗布泊”读: 自读前三段,哪些情境令你震撼?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议论: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3、读议“昔日罗布泊”读:“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议: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前面荒凉的罗布泊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小结:罗布泊今昔对比,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如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不见飞鸟马不前。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神秘的罗布泊。4、读议“造成悲剧谁的原因”读1:罗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改道、“四盲”读2:融情感于景物的含蓄表达: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议:作者将胡杨拟人化,写出了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并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读3:“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议: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读4:“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议: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这样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不胜枚举。学生品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5、读议“作者的呼唤和呐喊”读:“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议: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伤害.由此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读: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议: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三.规律感知:1.阅读全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变化原因。 罗布泊的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2.小结板书 变之昔仙湖。 今之变戈壁滩、荒漠。 变之故改道;盲目 变之过沙化 四.评品初得:语言品味,互动探究:(一)品平实说明性语言: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叙述事实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 列举数据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二)品描写抒情性语言: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对比手法 罗布泊的今昔的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果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成“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三)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的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学生齐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学生听记。 五.用练习得:(一)语言运用:畅想表达: 1、你能让罗布泊重现昔日的美丽吗?请展示你的智慧。 教师注意总结:引水入湖;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珍惜水资源 2、运用描写、对比、列数字等方法说明巢湖或某地区的环境变化,再借用拟人的方法抒情警示人们。(二)识记、理解生字词。 萧瑟(xios):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hx):温暖。 干涸(h):(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吞食;并吞。 裸露(lul):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三)达标测试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萧瑟()清澈()欢娱()罗布泊() 滋润()和煦()干涸()庇护() 2、 改正下列句子的错别字。 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状。() 原来费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厂。() 3、 根据下列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罗布泊,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 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好?为什么?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结合上下文,说说人制造了一出怎样的悲剧? 6、“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的是什么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本文什么特点? 7、“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段,介绍青海湖、月牙泉的目的是什么?青海湖、月牙泉的近况怎样?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本文什么特点? 8、结尾的呼吁给你怎样的心灵震颤? 【参考答案】 1、 schyprnxhb 2、 璧-碧状-壮费-废厂场 3、 一望无际浑然一体 4、 第一句的表达效果好。用拟人的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5、 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前消失了。 6、 抒发了作者对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痛惜之情。将罗布泊拟人化,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展现了罗布泊令人痛心的现状。形象的描写,拟人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形象性、生动性的写作特点。 7、 目的是说明悲剧并没有止住。水域面积缩小,大有干涸之势。运用列举数据的方法。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体现真实性的特点。 8、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