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3904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检测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复习检测新版新人教版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1.一根长约10 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2.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C.增强回声 D.为了装饰剧场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4.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 )声音的反射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 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A. B. C. D.5.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C.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D.真空不能传声6.把一只闹钟放在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果钟正在闹响,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则( )A.钟声逐渐增强B.钟声逐渐减弱C.钟声先逐渐减弱,后逐渐增强D.无法判断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很快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D.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8.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9.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10.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能发出很弱的声音11.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B.旷野的空气比较稀薄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D.以上说法都不对12.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空气 B.水C.钢铁 D.一样快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写出两点)1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人是靠_发声的。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_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15.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蝉能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_引起的。同学们能听到蝉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16.如图1-1-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_,这个现象表明_。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图1-1-217.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 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 500 ms)。这种方法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8.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唱歌的发声靠的是_振动.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传播的.19.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中传播速度最大。20.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表明水能够_.2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通常称为声源.由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的._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22.如图1-1-7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将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 图1-1-7评卷人得分三、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2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_。(2)2)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选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是正确的。(3)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提出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发现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填字母序号)。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 (本题共 道题,每小题 分,共计 分 ; )24.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此人距离山崖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1.【答案】A【解析】敲击铁管产生的声音分别经空气、铁和水传播到另一端,传播的距离是相等的,都是10 m。查出声音在空气、水和铁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340 ms,1 497 ms,5 200 ms,那么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10 m所需的时间分别是0.029 s,0.006 7 s,0.001 9 s,相邻两次的时间差不到0.1 s,因此,虽然三个声音传到另一端有先有后,但人耳无法把它们区分开。2.【答案】B【解析】发声体与声音是两个概念,我们只能想办法防止发声体振动,声音是不会振动的。因为A本身的说法就不科学,所以A是错误的。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声音的混响,所以C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介质和温度,所以温度相同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因此选项A、C、D都是错误的。4.【答案】A【解析】站在回音壁前能听到回声,是因为回音壁的墙壁非常光滑,有利于声音的反射而形成回声,并且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大于0.1 s。不管回声还是原声,都是依靠空气这种介质向前传播的。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5.【答案】A【解析】分析:固体、液体传播声音的速度都比气体快,所以答案选A.6.【答案】B【解析】把闹钟放在抽气机的玻璃罩内,钟正在闹响;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空气越来越稀薄,所以钟声逐渐减弱,故选B.7.【答案】B【解析】真空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则A错。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 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耳不能区别开,因此B正确。C中物体振动时若没有传声介质,则听不到声音,因此C错。声速与介质、温度有关,则D错。8.【答案】C【解析】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和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以及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都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耳朵的,只有水中的鱼听到的说话声是沿水这种液体传播的。9.【答案】D【解析】鱼的周围全是水,它能听到人的说话声而被吓走,说明人说的话通过空气和水传到了鱼那里,故B项错误,D项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会发生变化,但振动的频率不变,即音调不变,A项错误;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大,C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原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选项A对;由于人耳及听觉系统的构造,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会误认为没有发出声音,所以选项B和C不对;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所以选项D不对。11.【答案】C【解析】人在房间里谈话,声音会被墙壁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房间较小,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 s,所以人耳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更强。在空旷的田野中,声音被反射回来的极少,因此人感到声音响度较小。12.【答案】C【解析】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传播,钢铁是固体,它传声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选C.13.【答案】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解析】能体现物理知识的主要是后半句“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体现了大钟在振动从而产生声音,人耳听到了钟声,又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14.【答案】振动声带振动空气介质【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我们生活在大气中,所以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声音的。15.【答案】振动空气【解析】阅读题干可知,第一个空考查的是蝉声的产生,第二个空考查的是蝉声的传播。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蝉能发声是由其发音膜振动引起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蝉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入同学们耳朵的。16.【答案】弹开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解析】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声的音叉肯定在振动,当它靠近小球时,振动的音叉会将小球弹开。小球被弹开这个事实也充分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月球上空无大气层,是真空,而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时,只能看见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17.【答案】1050 不能【解析】海底到发声者的距离s=(1500 m/s1.4 s)/2=1050m。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18.【答案】振动 振动声带空气【解析】19.【答案】振动介质固体【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即振动发声。声音传播的条件是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20.【答案】传播声音【解析】21.【答案】实验证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介质向周围传播的.真空中即使有物体在振动,也不能向周围传播声音.【解析】22.【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解析】“小球多次被弹开”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时我们能听到的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如要我们在月球表面去做相同的实验,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我们只能观察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23.【答案】(1)发声体在振动 (2)小 (3)EADBC【解析】本实验探究主要考查如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1)分析小明和小华所做实验可以发现,无论是感觉还是观察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实验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3)一般进行实验探究时首先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24.【答案】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2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340 m/s2 s=680 m,即此人距离山崖 =340 m。【解析】人距山崖的距离为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这是“回声测距”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