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同步练习 沪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38414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同步练习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同步练习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1课时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同步练习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范围: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建议用时:1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 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 D铁钉生锈2xx永州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 B凿壁偷光C悬梁刺股 D刻舟求剑3xx雅安下列能量的转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燃烧天然气做饭D电取暖器取暖4如图2K1所示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图2K15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用氮气制取氮肥B金刚石硬度大,可刻画玻璃C用天然气作燃料D用粮食酿酒二、填空题6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用品:蜡烛、火柴、_、_。步骤和方法(用文字)现象分析(1)将_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燃烧生成的_遇冷在烧杯内壁凝结(2)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_。7根据物质的性质区分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可以用多种方法)。(1)蔗糖和食盐:_。(2)酒精和食醋:_。(3)铁块和铜块:_。(4)白糖和面粉:_。8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与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写出两条即可)。(2)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有_(写出一条即可)。9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观察与思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图2K21xx郴州下列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xx昆明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 B可燃性C熔点 D状态达标巩固1A解析 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A3C解析 燃烧天然气做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C5B解析 金刚石硬度大,可以用于刻画玻璃,该用途体现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6干燥的小烧杯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或两个小烧杯澄清石灰水)步骤和方法(用文字)现象分析冷而干燥的小烧杯水蒸气将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7(1)尝味道(2)闻气味(3)看颜色(4)看其能否溶于水(合理答案均可)8(1)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等,易挥发(任写两条)(2)温度稍高时能分解为乙酸与氧气9(1)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化学实验前应观察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等;实验中应观察产生的现象;实验后应观察变化后新生成的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直击中考1B解析 草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B解析 可燃性是在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故属于化学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