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3838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第1课时)学案 鲁教版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和微观图片、flash动画的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书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和反应及其实质;掌握常见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架,烧杯,试管(3支),玻璃棒,胶头滴管,白瓷板,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pH试纸。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景创设:指导学生对比品尝加醋和没加醋的松花蛋,比较一下味道有什么不同?说出你的疑问?提示: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根据已有知识,做出合理猜想。肯定学生的想法,提问: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1 7.4酸碱中和反应探究新知: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投影展示1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用滴管向盛有约2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4%的盐酸,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肯定学生的想法,指出: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做实验进行探究来证明,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设计出验证你的猜想的方案,并简单记录下来。引导学生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及依据,分析可行性。投影展示2实验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了吗?猜想与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有依据的方案,谁的方案操作更简单、更快捷呢?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巡视并指导实验探究。) 解释与结论: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走进微观世界微观探源: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 提问:1、盐酸中含有哪些微粒? 2、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哪些微粒?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展示。投影展示3 将二者混合,微观粒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仔细观看。播放中和反应的flash动画链接地址:wenku.baidu/view/dd1c3318a216147917112829?fr=prin投影展示4微观探源: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我观察到:1、盐酸溶液中的 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结合成 。2、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微粒是 和 。我分析: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和 结合成 。我会写: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教师指导:如果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的是NaCl溶液。小试牛刀1 当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 (1)当滴入稀盐酸溶液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_性,溶液显_色。(2)当滴入稀盐酸溶液量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_性,溶液显_色。(3)当滴入稀盐酸溶液量过量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_性,溶液显_色。 举一反三规律探寻:酸和碱反应的规律?投影展示5 三、寻找酸和碱反应的规律 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都能发生类似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那样的化学反应?为什么?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盐酸与氢氧化钾: ;盐酸与氢氧化钡: ;硫酸与氢氧化钠: ;硫酸与氢氧化钡: 。指导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整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特点。投影展示6HCl + KOH = KCl + H2O2HCl + Ba(OH)2= BaCl2 + 2H2O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H2SO4 + Ba(OH)2 =BaSO4+2H2O 酸 + 碱 = 盐 + 水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板书2一、中和反应:酸+碱=盐+水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OH-= H2O引导分析,这类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小试牛刀21、判断正误,解释原因: (1)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3)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试推断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什么物质,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品尝加醋和没加醋的松花蛋。回答:没加醋的松花蛋有点涩,加醋的松花蛋没有涩味。提出问题:为什么加醋的松花蛋不涩了? 做出猜想:可能是食醋中的酸把松花蛋中的碱反应掉了。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交流,分析原因;提出猜想: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或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积极思考,分析、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倾听并观看展示,了解其他小组的实验设计,分析可行性。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获得结论。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并回答问题。仔细观看,找出变化的粒子和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 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试着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小组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并回答问题(能;酸溶液中都含有H+,碱溶液中都含有OH-,混合后会结合形成H2O),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 四个学生分别在黑板板书。 矫正错误,分析反应特点。 定义中和反应,理解并掌握。 分析反应特点,并回答问题。 独立思考,抢答问题。从生活走入化学,创设情景,悬疑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探究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总有明显现象的惯例,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认识,利用已有知识(对酸碱性质的理解)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交流和归纳能力。从定性方面,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事实。把握恰当时机,提示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引导学生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学科特征思维、看问题。一鼓作气,突破难点。利用图片、flash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的微粒观。 促使学生将粒子构成的微观世界与可观察的宏观世界有机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演绎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事实、微观实质和符号表征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明确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巩固中和反应定义,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投影课中检测1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滴有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紫色,继而又变成红色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2.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O2 + 2NaOH = Na2CO3+ H2OBFe2O3+ 6HCl =2FeCl3 + 3H2OC3Fe(OH)2+10HNO3=3Fe(NO3)3+8H2O +NODH2SO4+ Ba(OH)2= BaSO4 +2H2O3. 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 =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向NaOH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盐酸,反应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C.中和反应一定会生成盐和水 D.使pH为2.5的溶液变为pH为8.2的溶液,可以加入适量的蒸馏水5.如右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呈无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请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答案:1.B 2.D 3.C 4.C5.(1)错误;如果盐酸滴加过量,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2)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盐酸过量 取样,加入Na2CO3粉末 没有气泡产生 恰好中和(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均可)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解决疑惑。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表达能力。布置作业:1、助学7.4酸碱中和反应 课时1习题;2、查阅资料: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从生活走入化学,新颖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适时设置认知冲突,用问题定向,启动学习需要。二、本节课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实验探究、微观探源、规律探寻),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事实、微观实质和符号表征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引领学生学习归纳、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逐步提高思维能力;三、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四、对于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实验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