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35821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第1课时)教学案 语文版第一课时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这三首绝句,大体把握诗意。(重点)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会欣赏诗歌。(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成就也是首屈一指。唐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眼光,都传达了诗人浓浓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空间,走进诗人的世界,体会他们丰富的感情生活。二、自主预习1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外号“诗佛”。李商隐(约813858),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郑谷(约848约909),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进士。曾任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世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为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2)文体常识。“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绮窗(q)着花(zhu)愁杀(sh) 潇湘(xio xing)3朗读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这三首古诗,并给诗句划分节奏。(提示: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一”,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三”)示例一: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示例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示例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4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的意思。三、合作探究(一)学习杂诗1一读杂诗,掌握朗读节奏。2二读杂诗,理解大意。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明确: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请告诉我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那株梅花开了没有?3三读杂诗,深层探究。(1)久别遇故乡人,应问之事何止万千,作者为什么独问“寒梅着花未”?明确: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窗前的寒梅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事情,因此,这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2)这首诗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明确: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诗句巧妙含蓄,一字一语均饱含悠然不尽的情致。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爱梅花,则溢于言表。4四读杂诗并背诵。(二)学习夜雨寄北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2整体感知。夜雨寄北中的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请说说你的理由。明确:示例一:君问归期未有期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一个突兀而起的问与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确定而给人以失望。示例二:巴山夜雨涨秋池在这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水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拨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意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示例三:何当共剪西窗烛他借“何当共剪西窗烛”把现在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把眼前的实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于秋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山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欢乐。3深层探究。(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明确: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2)“何当”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体现出诗人因为归家“未有期”而产生的郁闷、孤寂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相思之情。4朗读并背诵夜雨寄北。(三)学习淮上与友人别1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注意节奏。2整体感知。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明确:在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都城长安。3深层探究。(1)诗中第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与友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在这景致大好的春天里,朋友之间却要分别,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展现到极致。(2)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明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4背诵淮上与友人别。四、板书设计杂诗王 维内容一、二句:思念故乡,急切相问三、四句:借问梅花,寓巧于朴主题:怀念故乡,坚持操守夜雨寄北李商隐内容一、二句:客中境况,归期未定(现实)三、四句:渴望重聚,西窗话雨(想象)情感:由“孤寂凄凉”到“深切怀念”淮上与友人别郑 谷内容一、二句:离别情境愁杀人三、四句:风笛离亭各东西主旨:亭中送客,倍觉销魂五、课外拓展“唐诗素描”是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的一种诗歌鉴赏形式。请你用自己生动的文笔,给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来一幅文字素描吧!示例: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飞抵我寂寞的窗前。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才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寂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