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3058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基础知识训练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阅读诗词,答文后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水 调 歌 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9、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10、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探究拓展训练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 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9、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