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北师大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2885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北师大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古有一人,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苏轼(10371101)字_,号_,唐(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其弟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甬道,承天寺庑廊,陀罗尼经幢(宋),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遂(su)寝(qn)藻(zo)荇(xng)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请注意这些词语的含义:,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亦未寝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原来,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翻译下列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翻译下列句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理解内容:,1、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中庭),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本文中最传神的语句是哪几句?抄下来,说说你的理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竹柏影,皎洁、空灵、清丽、淡雅,月光如水,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体会情感:,1、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3、“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欣喜之情有点遗憾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心有灵犀的喜悦从容闲适,“闲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欣然贬谪,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反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两层意思: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找出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领悟文章主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要放宽心态,美景无处不在。,结尾句看似多余,但仔细品味则又感到文章因此而意味更深一层,是不可缺少的,十分精彩的一笔。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慰的。本句话是抒怀。略带凄清的月夜美景与作者旷达而幽冷的心境浑然一体,达到完美和谐的至境,令人回味不已。确实做到了文短而意深。,老师的评价:“闲人”既有被置闲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试想一个胸有大志、才智过人之士,却被迫成为投闲置散之人,只好放情山水,借江上风月化解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实在可悲!但正因为贬谪,使他被抛出了名利是非场,才有了闲暇的时间与机会,尽情欣赏这绝色美景,因此又是因祸得福。东坡不以贬谪为苦为累,却有闲情逸致“游目骋怀”,享受自然美景之愉悦,成为江山风月的主人,足以自豪自傲。,老师的评价那些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为眼前俗务而忧虑不止的人,即便走进东坡笔下的情境之中,也会一无所见,茫然无所得。换言之,要想获得东坡式的“闲中趣”,首先就要从得失荣辱的物累之中解放出来,保持精神的自由与“余裕”。“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找出作者笔下的景物,体味作者寄托的情感。,月光思家乡念亲朋邀志同道合友享恬淡优美景竹柏君子高洁坚强志趣高洁笑对人生,1、搜集有关“月”的诗句;2、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