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2844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教案 苏教版总学习目标:1.学生在青春旋律的歌唱中感受生命的多彩,对人生有所规划,实现精神成长与人格丰盈。2.学生能尝试总结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通过朗诵传达自己对诗歌所表现思想感情的理解。3.学生能把握诗歌、书信的语言特点,尝试创作实践。根据自己的精神需求,选择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完成读书笔记。课时按排:7-8课时吟诵青春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2)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写的意象,跳跃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朗诵诗歌的技巧。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2)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结合想象和联想,恰当的体悟人生,设计未来。3)文以载道,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教学难点: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第一课时:导语设计:人们常常赞美青春,因为它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人生易逝,更何况美丽而短暂的青春时光。青春是热情向往,是积极沉淀,是我们不受任何约束而锐意进取,开始到社会峰谷中探险的年代。无数条成功的道路正在脚下延伸,无数成功就在眼前。正如诗人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请大家翻开课本。一、解说板块总题1“向青春举杯”,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理解:举杯,即表示庆贺,题是祝贺祝愿祝福青春的意思。2齐读单元扉页的一段话。提议:同学们正处于这样美好的岁月,有人思考过青春,有人却没有。有人或许还在懵懂的岁月,还那么单纯那么无忧,单纯没什么不好呀,但是我们也应该渐渐地丰富起来,多多思索起来,想想我们的青春将会怎样度过,我们的人生该怎样开始,怎样规划。我们先通过文字来感受青春,再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来思考把握青春。学完这个单元,你应该说,我知道什么是青春了,我知道怎样珍惜美好的时光,怎样不虚度青春了!第一板块吟诵青春查字典或词典,看吟和诵各为何义?明确:吟:唱,声调抑扬地念。诵:用高低抑扬的声调念。提议:这板块是要用抑扬的声音来朗诵的,朗诵出青春的风采,朗诵出青春的激情。一定要让每个同学都大声吟诵。吟诵青春,体会青春的内涵,扬起青春的风帆,走上青春的征程。当然在吟诵同时,我们要体会诗歌的特点,了解这几首诗的风格,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于青春,有着不同的注解;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先去感受,二十年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二、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词,背诵词。理解词的内涵和意境。2.了解词的某些特点,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步骤一、解题。解背景。体裁是词。词起于唐,盛于宋,是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现代人亦用来表达现代人情怀。毛泽东爱好写词,其词境界开阔,意境深远。初中时学过沁园春雪。请一位同学说说: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很美的词牌名,从前词牌跟词的内容是有联系的,后来没有联系了。沁:渗入,浸入。常形容香气。沁入满园的春色,很美的三个字。现在只用来作词牌,说明这首词的格式,韵律。上下阕各多少句,多少字,怎样的韵,背一遍沁园春雪,看看彼词跟此词的句数、字数是否相同,回味那首词的意境。长沙,地名,毛泽东家乡是湖南韶山,长沙是湖南省省会。长沙的橘子洲是名胜,在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橘子洲是一个长约十华里的长岛。橘子洲的风景很美,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春天江鸥点点;夏秋林木葱茏;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景致。橘子洲的远方是高耸的山。毛泽东,1893年生,年轻时在长沙上学,后来在长沙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在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前来到长沙,重游橘子洲,此年32岁时。旧景重游,往昔已逝,美景在前,心潮激荡。他欣然写下了这首词,吟诵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二、朗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务必多读。鼓动性要强。读得要有感情气势。教师作诵读提示。三、讲解,问答,欣赏,体悟。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2“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3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万类霜天竟自由”)共7句。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4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大家推荐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7句)“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湘江秋色图。(文字投影:“山红”“林染”“红碧”“舸争”“鹰击”“鱼翔”“万类竞”)5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放眼望去。)是“远眺”,写的是“远景”。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收回来。)这是“近观”,写的是“近景”。“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仰视”,写的是“高景”)“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俯瞰”,写的是“低景”)6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景。7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地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同学们设想自己看到了这一切,感觉到秋色的美好,嗅到了秋的气息。8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染、击、翔)9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号召和呼唤。)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这幅秋色图的特征吗?(绚丽多姿,充满生机。)10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最后诗人不是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廊,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草?“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这是一种什么心境?(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抱负。齐读上阕。1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独立)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控制到哪里?(忆。“粪土当年万户候”。)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八句读一下。“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师范读)我们大家再来读一遍。(生齐读)“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什么?(国家大事。)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12师:可能有同学要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可能有人要问:下阕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诗歌讲究形象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13师: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浪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八)、归纳总结。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九)、布置作业:复习沁园春长沙,体会学习诗歌的方法。预习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去看海三、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去看海教学目标:1)学习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去看海,指导学生诵读全诗,理解诗中主要意象,教育学生珍惜青春,树立高尚的爱国热情。2)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时代的关系。感受青春美好,正视青春责任,审视青春意义。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昨天我们仔细研读了沁园春长沙,相信同学们对于诗歌学习已有了一定认识。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探讨,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青春的注解,感受他们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一、多媒体: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的文字图片。(明确这一板块所创建的场:感受青春的美好,正视青春的责任,审视青春的意义。)二、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泛读致青年公民,学生听读,注意语气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教师作诵读提示。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停顿合理;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四、学生自由读,体验美好诗情。大屏幕诗歌的感情基调致青年公民热情、真诚;相信未来坚强不屈;六月,我们去看海轻松、愉快。1、问:什么是“意境”?明确:“意境”是诗人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外部的客观世界,两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某种意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壮阔的,豪迈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神奇的,瑰丽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凄凉的、冷清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幽静的“情景交融”是“意境”的特点。只有“境”而无“意”不是好诗;只读到“境”而不能品其中的“意”不叫读诗。如何品味意境呢?很简单,要注意把握和作品有关的材料:诗的题目、序,诗的背景,作者的思想、处境,写诗的目的等。2、问:三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唤起了你哪些感觉?明确:致青年公民前辈激情昂扬的谆谆教诲。相信未来与逆境抗争,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六月,我们去看海没烦恼,没忧愁,纯真自然。多媒: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致青年公民写于1955年,选自郭小川诗选。火红的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农业和城市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郭小川(19191976)现代诗人。本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被誉为“战士与诗人”的郭小川,其诗情随着50年代中叶建设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现,开始了火山般的爆发。作品有望星空、将军三步曲等。郭小川看重诗歌的社会功能,向往一种“战斗的文学”。他认为,“诗人首先是战士,要纵观整个时代,眼光应敏锐,唤起人们斗争。”。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选自食指的诗。六十年代是“过于责任”的一代一个由于疯狂而被纪念的时代.一个染满最单纯的年轻人的血的时代.一个毛泽东思想红旗插满全世界的时代。食指,生于1948年,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食指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靠人心流传的诗歌。同时,这是当代诗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转向自己、转向内心的失落状态、转向真实经验的诗歌,从而使一代人通过食指的诗,得到了经验与情感的自我认定。六月,我们去看海写于1983年,选自当代青年诗人自荐代表作选。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是“物质的一代”把握物质,并被物质把握。潘洗尘,生于1964年,黑龙江人。作品有饮九月九的酒等。3、问: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读致青年公民的感受明确: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有着饱满的政治热情、旺盛的战斗意志,正直坦诚。他自觉充当时代的歌手,他的诗歌以铿锵的思想和优美的韵律,将哲理和激情撒遍神州大地,强烈地唤起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憧憬与追求。4、致青年公民为什么会让你有上述的感受,即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明确:诗体形式:楼梯式全诗层层深入。诗中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有句与句的排比,如“它的”,排比手法的运用,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要揭示的真谛。二首诗都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甘蔗林都人格化了,它们与人们情同意同,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增强了诗歌感人的力量。5、诗歌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诗化的语言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什么是意象?明确: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寄托的对象。通俗地说,就是诗歌中具体的形象,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体现了诗人凄凉、失落,思家的情绪。6、食指的相信未来写自己的处境时,用了“蜘蛛网”、“余烟”等意象,“查封”、“叹息”等诗化的语言,突出了自己难以言说的困窘和无奈。请从这首诗中另选一两个例子做简要分析。明确:“蜘蛛网查封炉台”陈旧贫穷;“余烟叹息悲哀”生活贫困;“铺平失望的灰烬”抛弃失望;“用美丽的雪花写”纯洁美好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紫葡萄化为露水”青春逝去;“鲜花依偎在别人情怀”情感失落;“用凝露的枯藤写”直面绝望;“在凄凉的大地上写”自信执着内心的失落,但一往情深。如“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追求光明,表明竭尽全力、执著追求。7、六月,我们去看海全诗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你打算怎么读?建议:饶舌歌RAP的演唱形式。8、诗是心灵的音乐,诗的节奏和韵律表现着诗人的情感。朗读致青年公民和六月,我们去看海,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六、在讨论中过渡到本专题的难点: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明确:随着五十年代中叶建设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现,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造,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六十年代是毛泽东思想红旗插满全国的时代。青年人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是“过于责任”的一代。由于疯狂而被纪念时代。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青年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对物质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物质的一代”把握物质,并被物质把握。时代环境是孕育人才的摇篮,青年人与时代同行、与社会息息相关。七、结束语: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文学史里,诗占了主要地位。我国唐以前的文学史,可以说,基本上是诗歌史。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趣的故事。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想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它种类文学。”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与青春携手同行。今天的青年人更应该具有诗心、诗情和诗的追求。八、布置作业:预习“体悟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