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歌咏自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613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歌咏自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歌咏自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歌咏自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歌咏自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积累本单元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感情等。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现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而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前者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1.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自身体验和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通过沁园春雪和雨说的教学,感知“雪”“雨”的具体形象,体会出“雪”“雨”的深刻内涵,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表现力。2.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诗歌的魅力。沁园春雪要熟读成诵,其他三篇课文要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沁园春雪的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雨说的拟人手法,星星变奏曲的象征手法。4.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5.可以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把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进行比较阅读。第1课沁园春雪2课时第2课雨说2课时第3课星星变奏曲1课时第4课外国诗两首1课时写作1课时第1课沁园春雪1.易错字沁园(qn)素裹(u)妖娆(ro)稍逊(xn)今朝(zho)莽莽(mn)风骚(so)分外(fn)数风流人物(sh)2.多音字汗看还折数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妖娆娇艳美好。褒义词,侧重于娇美,常用作书面语。“妖娆”美好人人爱(褒);打扮“妖艳”惹人烦(贬)。妖艳艳丽而不庄重。多用作贬义,侧重于不庄重。5.词语释义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文题解说】“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沁园,相传是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文以咏其事,此调由此而得名。曲调舒展大方,格调宏伟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的情感,寄托光明磊落的胸怀,为豪放派诗人所喜爱。“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当壮丽的“北国风光”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侧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借评古来论今,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通篇将抒情与写景、议论有机地结合,浑然一体。本课为2课时。1.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和兴趣,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的壮志豪情。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多种修辞手法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的运用。3.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诵读法:通过朗读示范课件、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从字音、节奏、语气、语调、重音、情感上理解,把握全文,感悟诗歌的意象、语言、意境美。点拨法:通过设置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重点】1.感知词中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2.揣摩、品味词中凝练、贴切、丰富的语言。3.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难点】1.认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2.准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第课时1.诵读全文。2.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词作的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重点】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全词,熟读成诵。2.反复朗读,体会词作的修辞手法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3.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难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导入新课读准字音、节奏整体理解理解词句课堂小结导入一:激趣型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与学生互动交流,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描写雪的名句,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是的,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同学们掌握了很多描写雪的名句,可见同学们的基础很好。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导入二:设疑型设计意图展现美景,设置疑问,激发求知兴趣。【播放多媒体朗诵课件。】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我们欣赏了塞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下雪盛景。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伟人怎样的情怀?【出示课件中的课文标题“沁园春雪”。】导入三:简介背景型设计意图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写作因由,增强学习课文的信心。1936年2月,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苍茫大地,他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公开发表,广为传诵,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一、快速阅读设计意图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感。1.播放范读视频,学生们认真听,并标注字音与节奏。2.学生自由仿读。3.学生齐读。4.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视频。5.指名诵读。6.学生齐读。二、诵读活动设计意图诵读是理解本课的关键,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语言、形象、意境、情感。1.播放范读视频,教师精当点评,做示范。北国/风光,(“北国”与“风光”间略作停顿,语气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千里”是重音,“千里”与“冰封”间略作停顿,“封”字音拉长。)万里/雪飘。(“万里”是重音,“万里”与“雪飘”间略作停顿,语气高昂。)2.学生听范读视频,感受语气、语调、节奏、情感。3.学生自己仿读。4.学生间互相评读。【学生之间,从字音、语调、语气、节奏、情感的角度进行恰当的点评。】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屏幕展示问题。】1.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明确上下片的主要内容。明确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2.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设计意图理解上片内容。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下文?都写到了什么?明确用“望”字统领下文。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4.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其中哪几句写的是虚景?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5.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有哪些?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6.上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7. 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哪个字?它领起哪些句子?设计意图理解下片的内容。明确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8.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诗人是怎样评价的?明确对“秦皇汉武”用“略输文采”来评价;对“唐宗宋祖”用“稍逊风骚”来评价;对“成吉思汗”用“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来评价。9.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0.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四、研读分析,突破难点【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现。】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词句。 1.赏析下列句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明确“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了祖国幅员广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明确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把“山”比喻为“银蛇”,将“原”比喻为“蜡象”。写出群山、高原蜿蜒起伏,突出活泼奔放的气势。“山舞”对“原驰”、“银蛇”对“蜡象”,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突出群山、高原生机勃勃,生动活泼之态。(3)欲与天公试比高。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好处。(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确“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2)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明确“略输”“稍逊”,点明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措词委婉,含蓄准确,并不一概否定。(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明确“只识”,不仅有惋惜,更有嘲讽;比“略输”“稍逊”的否定程度更大。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三句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在起伏的文势中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如果将这句中的“只”字去掉或改为“却”“竟”,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只”在句中带有嘲讽之意,很好地转入写成吉思汗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的形象。去掉后,语句过于平淡,达不到上述的表达效果。“却”“竟”有转折之意,使前后语义发生冲突,也与前文的“惜”不相吻合。今天,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到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在理解内容基础上,体会了诗人博大胸襟和伟大人格。1.背诵全词。2.完成课后习题第二、三题。3.归纳全词的主旨。第课时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2.掌握全词主旨、写法。【重点】1.掌握全词主旨、写法。2.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难点】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背诵导入理解主旨句归纳主旨诵读巩固课堂小结检查作业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师:1.全班齐背全词。2.指名背诵。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继续研读这首词的主旨、写法。研读分析设计意图理解全词,明确主旨、写法。 【大屏幕展示问题。】1.词的上片和下片的过渡句是哪几句?试分析其作用。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做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2.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明确诗人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定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和胸怀。3.如何归纳全词的主旨?明确这首词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4.全词如何做到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的?明确这首词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5.怎样认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古代英雄人物的评价?明确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评论的艺术典范。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诗人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有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这个铺垫,下文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6.诗人在下节为什么要评说古代帝王?明确诗人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7.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特色课文示例特色赏析用词准确凝练传神动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舞”字形容披着白雪的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用“驰”字形容白雪覆盖下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这些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形容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莽莽”,展现出了“长城内外”白茫茫的壮阔景象;“滔滔”,使人联想到未结冰时黄河波浪滔滔的气势。形容词的使用,极富形象感。用词准确凝练传神副词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快。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用这些词语评价古代帝王,既不全盘肯定,也不一笔抹杀,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肯定中包含批判的情感。修辞巧妙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比喻对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妙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蜿蜒起伏,奋发竞争的态势,显得神采飞扬。拟人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拟人,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8.指导学生背诵,理解主旨。设计意图齐背,进一步理解主旨。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背课文。在背诵的时候,进一步理解主旨。在此基础上,我们背得要更有感情。【生齐背。】这堂课,我们重点归纳了全词的主旨,理解了全词的主旨句,明确了词的写法、语言特点,并能声情并茂地诵读全词。词的简介“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作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片。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有词牌名。一、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词的意境,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冬日里北国的美丽风光是冰雪装扮出来的。此时此刻,我看到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连平日里滔滔奔流的黄河也封冻不流了。延绵的山脉如同银蛇在空中飞舞;能与天比高的高原上的丘陵好似白象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这雪景真美呵!如果等到晴天,太阳出来给天地万物披上一件金色外衣的话,你会发现,原来冰雪还可以将大地装扮得更美丽!二、设计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理解下片的议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旨。参考答案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定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和胸怀。三、设计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两首词的内容、情景和感情的异同,并了解、学习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参考答案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qn)原弛蜡象分外妖娆(fn)B.江山多骄惟余莽莽稍逊风骚(so) C.一代天骄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o)D.竞折腰成吉思汗(hn)数风流人物(sh)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余莽莽(只剩)大河上下(指黄河)B.原驰蜡象(指内蒙古高原)欲与天公试比高(指天) C.须晴日(等到)略输文采(差、失) D.分外妖娆(娇艳美好)俱往矣(都)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长城内外 B.山/舞/银蛇C.欲/与天公试/比高D.数/风流人物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欲与天公试比高。()5.“欲与天公试比高”省略的主语是()A.飞雪和坚冰B.群山和高原C.诗人自己D.长城和大河6.下列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一个“望”字领起下面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7.填空。(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沁园春”是名,“雪”是,体裁是,这种体裁也叫。(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3)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8.下列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B.总领下片各句,为下片议论历史人物做铺垫。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做了铺垫。9.请依次写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姓名。二、课内语段阅读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0.请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诗句。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B.稍逊风骚 出言不逊C.须晴日 播种后须三四天时间才能出苗D.数风流人物各领风骚数百年12.选文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这首词分上下两片,请分别写出两片的主要内容。14.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1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我们曾在木兰诗学过这种修辞手法,你还能写出原句吗?三、课外类文阅读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6.请概括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17.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其作用是18.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时节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秋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19.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作用。20.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创作本词时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之景,但词中却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性。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这种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答案与解析】1.D(点拨:A项中的“弛”应为“驰”,B项中的“骄”应为“娇”,C项中的“彩”应为“采”。)2.B(点拨:“原”在这里指秦晋高原。)3.C(点拨:欲与天公/试比高)4.(1)对偶、夸张。(2)对偶、夸张。(3)对偶、比喻。(4)拟人。5.B6.C7.(1)毛泽东词牌题目词长短句(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D9.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10.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11.A(点拨:A项,“折”是“弯”的意思。B项,差、失/谦让、恭顺。C项,等到/必须。D项,计算起来,比较起来/几。)12.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批判了封建主义的一个侧面,抒发了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13.上片: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评古论今,赞颂无产阶级英雄。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内容上,勾画出一幅北方雄伟壮观的雪景概貌图;在结构上,总领下文的描写,为下文具体分写雪景做好铺垫。1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16.上片: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下片: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号召人们为民族的解放而担当起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17.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的革命风度和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8.看山江天水19.承上启下的过渡20.“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21.沁园春长沙运用对比手法恰到好处。第2课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1.易错字田圃(p)禁锢(jn )留滞(zh)喑哑(yn y)蓑衣(su)斗笠(l)油膏(o)襁褓(qin bo)2.多音字禁嚷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耸立高高地直立。形容高大的事物,多用于建筑物。建筑物高大用“耸立”,意志坚定用“屹立”。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多用于人或精神。5.词语释义田圃:田园。禁锢:束缚,强力限制。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留滞:滞留,停留,不流通。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知悉:知道。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忍冬:诗中指能够忍受冬寒的意思。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3年大学毕业,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有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诗集。他的较有名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错误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文题解说】主标题: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雨,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副标题:又称辅题或子题,写在正题的后边,用以补充或说明正题,对中心进行提示。散文和诗歌中的副标题一般以提示诗、文写作缘由为多。本文就是概括诗的内容,点明写作目的。【创作背景】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儿童的意义。这首诗借春雨拟人化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让“雨”对生活在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全诗以“雨”为中心意象,形成从展示(第一节)到发展(第二至第七节)到概括(第八节)的充满快乐气氛的“春雨交响曲”。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词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朗诵。所以教学过程还应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开展。围绕“雨”的形象,作者设计了读雨、品雨、赏雨三个环节,又在品雨中设计“听雨、说雨的诗情画意、说雨的浓情厚意”三个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形象。诗歌运用拟人手法,“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运用比较阅读和诗歌指导创作,来进行拟人手法的学习和实践。本课为2课时。1.理解、积累“禁锢、喑哑、留滞、喧嚷、洗礼、温声细语”等词语。2.反复诵读,感受诗中“雨”的象征意味。3.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4.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情入境。2.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3.比较评析法: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歌拟人手法的运用。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自然,丰富心灵感悟。【重点】1.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难点】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受诗歌饱含的深情。第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意。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意境。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3.通过对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的感知,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意。发挥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意境。【难点】通过对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的感知,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情境导入读准字音、节奏理解词句整体理解品味主旨句课堂小结导入一:激趣型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习兴趣。师:同学们,经过八年的学习,你都知道哪些写雨的名句呢?请大家自由回答。【同学们纷纷回答,教师进行恰当激励。】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师评:写出了诗人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很经典。】“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师评:写出了春雨的温润柔和,很美丽。】“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评:写出了悠闲自在的情怀,很惬意。】师:同学们说的都是我国古代大师们写雨的名句。雨这大自然的精灵不但浸润了古代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而且滋养着现代诗人善感的情。听,用心地听,这位春天的使者,又悄悄地来到了孩子们的中间,在无数沉醉于甜梦之中的儿童的耳边,轻吟低唱着一首温柔的歌谣。这首歌谣的名字叫作“雨说”。导入二:谈话型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它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歌自由的优点,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一、快速阅读,夯实基础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设计意图准确识读生字是朗读乃至吟咏课文的前提,学生之间互相指正比教师单纯灌输效果更好。田圃(p)禁锢(jn )留滞(zh)喑哑(yn y)蓑衣(su)斗笠(l)油膏(o)襁褓(qin bo)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做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设计意图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是有感情朗读诗歌的关键,师指导,生模仿。此为学生品读全诗的关键,只有完全融化到诗里,才能在高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明确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设计意图这是在完全入境的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咏,一读一思,一思一得,最后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学生的表述可形式多样,提倡借用古诗文表达,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二、诵读活动,理解句段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设计意图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合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为解读意象做准备。明确意象:雨、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雷电、风、门窗、帘子、蓑衣、斗笠、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你们等。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在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2.文中雨未来和雨来了时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请用原文填空。(1)当雨未来时,田圃是,牧场是,鱼塘是,小溪是。(2)雨来了,使田圃,牧场,鱼塘,溪水。设计意图初步体会遣词造句,感受诗的词语美、意境美。明确雨未来时: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来了:田圃泥土将润如油膏,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鱼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3.请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设计意图自由吟咏,这是在形象思维、感受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对典型意象“雨”的感悟。明确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解说: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地加以提示,如参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也可先找出关键句。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初读课文,把握整体【大屏幕展示问题。】设计意图对全诗整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1.默读课文,找出全诗的线索。明确从题目是“雨说”、内容中五次提到“雨说”,进行理解。线索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2.依据线索,给全诗分层并概括大意。【从内容上进行概括。】明确第一部分(1):雨来临前的大地。点明时间、地点和背景。第二部分(28):雨滋润大地,给万物带来欢笑。第一层(23):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充满爱心的她的到来。第二层(45):雨诉说自己的使命。第三层(68):雨教孩子们勇敢地笑。第三部分(9):雨交代她最终的归宿。3.结合线索、大意和副标题,归纳主旨。明确这首诗借春雨拟人化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四、研读分析,难点突破设计意图诗重在读,只有在吟咏中才能把握诗丰富的内涵。最好能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重在方法上的指导,而不苛求结论。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明确1.反复吟咏:“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2.细细品味:要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出“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爱心”是祝福;“织在一起”是把祝福送给孩子们;“笑”是希望孩子们自由自在、快乐生活;“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就是孩子们;“苹果的甜”是祝福的具体生动的表现。【要求:要注重语气、语调、重音、语速、情感。形式上可以采用范读、齐读、指名读等。】品读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不会成为沙漠和荒原!1.学生收集写雨的古诗词,制作集锦。2.课后习题一。3.课后习题二。第课时1.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难点】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问导入品雨赏雨拟人手法课堂小结检查作业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新课。1.提问描写雨的名句。2.提问课后习题一。3.提问课后习题二。师:对习题一、二的回答虽然不准确,但是都有对的部分,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学习。一、品雨1.活动一:听雨倾听雨的诉说。播放朗读视频,学生一同倾听雨的诉说。思考:在诗中,“雨”说了什么?设计意图听朗读,理思路,这是品析诗歌的前提。明确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到来。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她是来亲近他们的,请孩子们与她亲近,并随她同行。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她去迎接春天。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她是笑着长大的。她来自很遥远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玩耍,快乐地成长。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第九节,雨交代她最终的归宿。“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以后,“我就快乐地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