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4.8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川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573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4.8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川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4.8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川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4.8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川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4.8近代社会生活教案 川教版【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知道近代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及娱乐方式,理解其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及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民国以来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和方法: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指导学生对本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列表对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并逐步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进步和时代潮流的追赶和探究热情,加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及社会意义,大众传播媒体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尝试从服饰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方法】目标引导、问题探究、阅读讲述、分析归纳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教师设问)什么是生活呢?有人说:生活是一条路,即使平坦,怎能没有坑坑洼洼;也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不管久远,总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而我说:生活是一首歌,和谐与否,总吟唱着人生的悲喜交加和追求探索与开拓奋发。今天,让我们走进近代时期的社会生活领域,看看苦难的中国人如何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不断求新求变,艰难而又不懈地改变着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努力地推动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步伐!(板书课题) 学生:朗读导言,整体感知本课学习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二、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 1.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第一、西方列强的侵入。 第二、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 第三、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如辛亥革命大力改革和倡导新的社会生活习俗。 第四、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的结果。(中国人适应能力很强,且敢于创新)(教师设问)英国人是利用什么工具到中国来经商、贩卖鸦片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这种交通工具来到中国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揭示相关知识。 2、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 3、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交通运输得到了重要发展,世纪年代,科学家徐寿,华衡芳就改进制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随后江南机器制造局还制造了军用的铁甲船和钢甲船。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垄断,使近代交通工具得到普及和发展。洋务运动后期,在中国出现修建铁路的热潮,到世纪初,电车和汽车也传入中国。 3、新式交通工具的影响 引入: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谚语,请同学们先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人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 教师小结: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归纳小结。 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力加快(交通便捷) 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 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4、新式通讯工具的出现 1、新式通讯工具的传入:电报、电话。 2、新式通讯工具的运用:最早的有线电报架设,最早的电话在上海出现等。 3、新式通讯工具的影响:人们可以利用电报、电话在第一时间及时传递信息,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缩短了时空距离,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高效化的发展。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电报、电话在中国近代的传入和运用,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那么,到了近代,人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国事、天下事?通过什么来发展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和观点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 教师依据教材指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报刊业和出版业的情况。 近代报刊业 中国近代的报刊也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出现的。当时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就通过创办报刊来宣传其思想意思,介绍西方思想文化,既是侵略我国的工具,又是西方的传播者。受其影响,中国近代的报刊随之产生和发展。 1.最早的报纸:中外新报 1958年 香港 2.最著名的报纸:申报 1872年上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申报成为近代中国报刊典范的原因。 3.历史作用:报纸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改的喉舌。 近代出版业 1.出现的时间:戊戌维新时期。 2.最负盛名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 3.社会影响: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巩固小结: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报刊名称吗?组织学生复习回答。 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C、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 过渡:感受了近代中国人所能享用的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体后,我们再来看看在外来文明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三、娱乐方式的变化 中国电影历史上有哪些值得回味的新篇章? A、中国第一次放西方无声电影的地方:(上海徐园) B、中国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上海虹口大戏院) C、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D、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E、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 F、你最喜欢看什么题材的电影?你最喜欢的电影明星是谁? 教师过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四、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师引入:下面我们来看看近代时期的习俗画卷及百年前的新时尚。 发型的变化:剪发辫 教师故事激趣:康有为逃亡日本后,仍留着他那大清帝国的大辫子,所以进进出出招来不少看热闹的人。梁启超和许多华侨都劝他把辫子剪了,他死活不同意,后来他自己也感到太被日本人取笑了,只好同意剪掉。剪辫子的那天,好象举行什么盛大典礼一般,他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宣读了一篇奏文,奏明圣上自己着满服在日本的种种苦衷,乞求圣上恩准削发。接着又读了一篇给祖宗和生身父母的祭文,表明自己损发肤是不得已而为之。每念完一篇就行一次三跪九叩礼,行礼完毕才坐下来。请来的日本理发师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已经问了好几次,是不是理发?等理发师刚拿起剪子,忽然十几串鞭炮齐鸣,理发师大吃一惊,把手里的剪刀都吓掉了。 问题探究:中国人为什么要留辫?剪辫子为什么这么难啊? 服饰的变化:易服饰 创设情景:教师灵活应变,根据同学们当时的着装或展示准备好的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加深学生对近代社会习俗的深刻感知,体会其中的服饰文化。 问题探究: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小结:中山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中国男式的标准礼服曾经风靡了中国大地。而旗袍,像一阵风,吹动了人们心中对美的渴望。没有哪种服饰,能像旗袍那样将女人的妩媚典雅、山水韵律尽情体现,让她们总能穿出万种风情。此时的人们身着礼服旗袍,尽显男人本身,展现女性窈窕身姿,在绚丽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女足的解放:指导学生阅读“史海拾贝”相关内容。 交往礼节的变化:改称呼 问题探究:近代时期交往礼节有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深入:你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的交往礼节和称谓吗? 认识:交往礼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平等博爱、互尊互重) 饮食文化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说明。 【课堂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领域,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年代,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求新求变,不仅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一系列新鲜事物竞相涌现。回顾过去,细看今朝,使我们再次感悟了:生活原本是一支不和谐的歌,有痛苦有寂寞,有幸福也有欢乐;生活同时又是一支最和谐的歌,但需要你努力追求、不懈探索和奋发开拓。同学们,努力吧,期待着你不平凡的人生演绎精彩的生活! 【预习提纲】一、近代社会生活新交通工具:轮船、火车,有轨电车,汽车。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公司(1872年、上海、李鸿章)二、新通讯工具:邮政电报电话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三、大众传播媒体:报刊出版业。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中外新报(1858年、香港);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是申报(1872年、上海);近代最大、最负盛名的新式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四、娱乐方式:照相技术电影艺术。五、社会习俗:发型(剪辨令) 服饰(中山装、西服)礼节(点头礼、握手礼) 称呼(先生、君、同志)【课堂小检测】1、洋务运动中,江南机器制造局首次制造了_和_.1873年,李鸿章创办的_是中国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2、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_和_之间是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1877年在_首先使用了电话.3、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由 _创办的.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_.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初,要从昆明到越南最节省时间的交通工具是( ) A、自行车 B、火车 C、飞机 D、轮船5、19世纪70年代,如果在北京的你要尽快告诉在上海的父母你考中状元的消息,最好使用 ( ) A、电子邮件 B、有线电话 C、有线电报 D、无线电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