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白居易诗二首》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32413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白居易诗二首》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白居易诗二首》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白居易诗二首》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白居易诗二首教案 沪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背诵放言,熟读卖炭翁,圈划佳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放言表达的哲理,学习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领会诗歌的主题;体会卖炭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本诗的讥讽意义。感受白居易诗歌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培养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课文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著名诗人之一,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人。卖炭翁描写了卖炭翁谋生艰难和劳动果实被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 【正音正字】蓍sh篡cun辗zhn辙zh敕ch叱ch直zh(同“值” )【朗读课文】【课文分析】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一生虽然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多灾多难,曲折多变,但也遭受过排挤。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生活的认识更清醒。他的这首诗虽然是劝解老友的,但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对生活、对历史、对人生的很多感慨与思考。诗歌开头提出“决狐疑”的方法问题,接着否定了这些方法。三四句用怎样鉴别玉石和辨别木材,回答了这个“决狐疑”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就是时间。在历史与时间面前,一切伪装、一切虚假、一切欺骗终将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五六句,诗人借用周公和王莽的典故,通过真实的历史人物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周公也有被误解的时候,王莽也有蒙蔽人的时候。最后两句,白居易除了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外,也是在借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平。【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赠”字有何表达作用?郑重其事的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 本诗用了哪些例子?它们有什么作用?本诗用了四个例子:“试玉、辨材、周公、王莽”。它们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例揭示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诗中哪些句子说明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这首诗歌揭示一个什么哲理?这首诗歌揭示了一个哲理: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来考验。【课外作业】完成“学习建议”;翻译卖炭翁。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翻译:一个卖炭的老人,(终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分析: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地在深山老林中烧炭,已经是无可奈何之事。原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翻译:满面灰尘透出烟火熏烤的脸色,两鬓已经灰白十个指头全是黑黢黢的。分析:这两句写出烧炭的环境非常恶劣。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翻译:(要问)卖炭赚得的钱作什么用?要解决身上穿的衣裳、口中吃的食粮。分析:老人卖炭是要解决燃眉之急。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翻译:尽管身上穿得很单薄,但是担心炭贱所以还是希望天更寒冷些。分析:写出老人矛盾的心理:大雪天气“衣正单”已非常冷了,还希望天再寒冷些为了多赚点钱。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翻译:夜里城外积起一尺深的雪,拂晓驾着一车炭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分析:为了多赚几个小钱,老人不顾疲劳,一大早饿着肚子、赶着牛车上路。原文: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翻译:中午牛走累了人也饿得走不动了,只得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浆地里歇息。分析:拼着老命把炭拉到集市门口,实在没力气从泥潭中挣扎出来,只得将就着就地休息一会儿。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翻译:两个潇洒的骑马人是谁?原来是穿黄衣的出使宫市的太监和穿白衫的爪牙。分析:老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遇上了耀武扬威的使者和打手。原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翻译:(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宣读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向北拉去。分析;封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强行把一车炭给抢走了。老人一场辛苦全都落空。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翻译:一车炭足足一千多斤,被宫使赶走了,老人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分析;面对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强抢明夺,老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默默忍受。原文: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宫使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抵炭的价钱。分析:“半匹红绡一丈绫”对老人来说,没有丝毫用处,根本不能解决眼前的温饱。【课文分析】卖炭翁是诗人叙事诗的代表作,通篇采用了对照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中唐时期“宫市”泛滥,百姓本来生活艰苦,还得承受宫廷的肆意盘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本诗通过一个卖炭老翁的遭遇,揭示了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诗歌着力刻画形象,一个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跃然纸上:“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把老人急于卖炭为生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夜来城外一尺雪”,天遂人愿,老人的心愿该实现了。可是情节急转直下,两个宫使彻底粉碎了老人的梦想。最终他只得了“半匹红绡一丈绫”的报酬。结尾没有交代卖炭翁的结局,给人留下悬念。在诗里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通过形象、心理、动作刻画,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与愤恨。【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卖炭翁是怎样一个人?这个形象是通过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出来的?卖炭翁是一个贫穷、体弱的老翁,在天寒地冻的终南山砍柴、烧炭的普通劳动者。两鬓苍苍:说明老翁年岁很大,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老无所养。十指黑:说明工作环境很差,烧炭非常辛苦。衣正单:说明家庭条件很差,生活非常困苦毫无温饱可言。愿天寒:说明老翁生活艰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这些炭能多卖些钱。. “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为后面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作有力的铺垫。. “夜来城外一尺雪”,真是天如人愿啊!可是结果卖炭翁怎样呢?请把表示结果的句子找出来,并说明含义。“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说明一车炭所换得的东西,并不能解决老翁眼前的困难,卖炭翁的劳动果实被无情地掠夺了,他的希望破灭了。“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表明来者的身份和不可一世的神态,点明造成卖炭翁悲惨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宫市”制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明明白白地点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其中“把、称、回、叱、牵、”等,极富表现力。. 卖炭翁哪些语句具有对照意义?这些对照写法有什么作用?“衣正单”:揭示老翁生活艰辛;“愿天寒”:点明老翁对这车炭寄托希望。两者对比,表明老人度日艰难,而这车炭对他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老翁辛勤劳动,年老体衰,还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养尊处优,盛气凌人。前后对比,揭示宫使骄横霸道的样子,暴露宫市制度的不合理。“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写出老翁度日艰难;“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宫使仗势欺人,使老翁的希望破灭了,生计毫无着落。前后对比,揭露宫市的残酷,揭示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贫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剥削制度。“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老翁处境凄惨,体力不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写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前后对比,更加显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怜。“宫使驱将惜不得”:“驱将”写出宫使蛮横;“惜不得”写出老翁无可奈何。前后对比,暴露阶级压迫使人透不过气,敢怒不敢言,甚至连怒都不敢,只得默默忍受,习以为常。. 以上这些对照,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一句中对照:“宫使驱将惜不得”。一联中对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两对照:“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近对:见“一句中对照”、“一联中对照”例。遥对:见“两两对照”例。【课外预习】. 读几遍酬乐天扬州初奉席上见赠,扫除文字障碍。. 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