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教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377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教案 语文版通过几个学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阅读指导与训练,目前九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与阅读欣赏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有了较高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有了浓厚的文学兴趣。阅读指导与训练不是简单的应试阅读训练,而是一扇扇清新明亮、奇妙鲜活的知识窗户。她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时间管理和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阅读考试变化的应对能力为根本目标的课外阅读。本个学期指导推荐的文学作品并不是非强制学生阅读不可的,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如果觉得读来有困难,可以跳过去,以后再读,先换自己喜欢的读。课外阅读不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快乐!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思想、智慧与情感。但快乐还来自坚持,来自对自我挑战的克服和超越!我们强调的就是每天都要有课外阅读,每周都要有学习体验。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而“习惯”,莎士比亚说过,“简直是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当有一天你回首过去,你会为自己的变化而大吃一惊。别人刚知道的你早就知道了,别人还不懂的你已经在用心体会了,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向你展示着她的奥妙和秘密,你每过的一天都是内心充实的一天,你在每一个晚上都能惬意而满足地入眠。因为总有优美文字的情感魅力和思想魅力在滋养着你,提升着你,你的容貌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逐渐呈现出智慧与自信的逼人光辉。为什么不变呢?让我们就从今天开始,打开她,走进她!教学进度与安排:第(13)周 走近外国名著之 巴黎圣母院第(46)周 走近中国名著之家第(78)周 走近外国名著之 伊索寓言第(912)周 走近中国名著之 论语第(1317)周 走近外国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教学目的】、激发学生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兴趣,在课堂导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消除阅读巴黎圣母院中存在的障碍,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及欣赏的角度【教学重点】、消除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巴黎圣母院的建议、化长为短,以片段学习与影片相参照为案例进一步学会阅读、欣赏外国长篇小说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化繁为简地介绍中世纪的欧洲及法国、如何引导学生欣赏作者既精彩幽默有时又有些罗嗦冗长的语言【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一、导入课堂背景音乐: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单曲美人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钟楼怪人(卡其莫多)是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形象,一个无与伦比地美,一个世所罕见地丑。但人们熟悉了解他们的途径更多是通过电视、电影、音乐剧甚至是动画片。巴黎圣母院是各种艺术门类改编 “永恒的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回到最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二、教学过程(一)走近雨果维克多雨果 (1802.2.26-1885.5.22)是举世闻名的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xx年他诞生200周年时,法国把当年命名为“雨果年”,足见其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作品有26卷的诗歌、20卷的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学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雨果更多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因为中国的读者更熟悉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其中巴黎圣母院“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 “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雨果“成为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作家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跨越阅读障碍,提出阅读建议1、问题一:拖沓冗长,难以继续绕过障碍,先看故事。课堂讨论: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方面。例如:这是个关于_的故事,这里有_参考: 爱情、亲情、人格分裂(神性与人性的争斗)、荒谬的司法、暴力与反暴力(封建与反封建,奇迹宫廷的互相救助)概述小说情节 主线索 1482年副线索 1482-16年 16年前的故事2、问题二:如何欣赏小说中关于建筑、历史、政治以及新的技术近三分一的内容?(1)“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愈来愈少,人们似乎看着它们逐渐被侵吞,终于淹没在那些房屋之中,我们的祖先有过一个石头的巴黎,而我们的子孙将会有一个石灰的巴黎了。”(2)这个将毁灭那个 十八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在当时已现端倪,文中预言印刷术将毁灭宗教、毁灭建筑的见地决非危言耸听,历史沿着雨果的思想和预言一步步地走了过来(3)雨果在小说中有时候忍不住要说上两句,评论一番,写上一篇小论文。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往下阅读的时候,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真正的博学以及对世间的洞察能力。3、问题三 情节的荒谬,不可理喻,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故事存在?中世纪的欧洲黑暗的年代二位一体的封建专制统治(三)欣赏文章的亮点1、作为雨果个人文学艺术特色的最明显标志之一的是对照法的广泛应用,最为典型的要算是美与丑的对照课堂讨论:小说如何体现这些写作主张?(1)人物形象上的美丑对照爱斯美拉达无与伦比的美卡西莫多的“美”(2)情节上的美丑对照法国法庭的审判:表面公正庄严实则荒唐残忍奇迹王朝的审判:似有悖常理却隐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公正。2、在故事的情节安排上追求离奇,出人意料,生动曲折,3、大胆的夸张,绮丽的幻想4、小说语言带有诗韵味(四)电影片段与文本的比较,以此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爱斯梅拉达救助受刑法的卡其莫多(眼睛的描绘)(第六卷 四 一滴水一滴泪)()拯救爱斯梅拉达于绞刑架下(动作心理)(第八卷 六 三人心不同)三、作业课外从内容和人物设置上对巴黎圣母院和达芬奇密码做一次有趣的比较阅读名著导读家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使他们的课外阅读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2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课前预习1帮助学生了解家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2指导诵读家中的片段鸣风之死。3.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为课堂议读做好准备。(二)、课堂学习创设情景1导入给学生创设情境,带领他们走进巴金的家。2多媒体朗读片段鸣风之死。质疑解难(点)3分析“鸣凤之死”的必然性。 组织讨论:假如我是鸣凤 结论:性格、教养和环境引诱着鸣凤在湖水中找到了归宿。 总结:鉴赏小说要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分析比较(线)4、与家中其他女性对比分析鸣凤之死的意义。5分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6从家或另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他封建制度迫害人的例子。迁移拓展(面)简要介绍家这部名著其他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三)作业 阅读原著或原著片断,在积累本上完成读书笔记。附:教案解读这次作课我选择的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名著导读家。作为导读我选择了一个切入点鸣凤之死,以此掀开整部小说的一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群像,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这节课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鸣风之死这一片段的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名著,如何在作品的背景之下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行为与结果。以此纠正学生的阅读观,将学生引入作品的背景与环境中去,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遵循这个原则,我确立了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认识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教学难点是总结学生阅读的误区,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如何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合作探究法和浅议联想法进行教学。名著导读伊索寓言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的小故事。 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狐狸吃葡萄等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中的寓言创作影响很大。 2.小结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0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这些小故事中也蕴涵着一定的道理。 关于伊索寓言,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白值得大家一读:“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确实,伊索寓言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每一篇都闪着智慧的火花,寄托着教训和哲理,有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有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有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识别是非好坏,怎样变的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民留给世界的一笔精神遗产。所以我们有必要去阅读,甚至是一读再读。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一睹为快、自我发现 1、伊索寓言一共10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 板书:人物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2再现情节:读完这本书,你觉得哪些故事有趣,把它读给、讲给其他同学听或表演给其他同学看。 (1)1分钟做准备。 (2)生说或表演。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几则大多数同学比较感兴趣的故事;同一则也可引用赛一赛的方法,来激发大家的兴趣。 3、在没有读过的故事里,哪些故事的题目最吸引你?读读题目,猜猜情节,然后请看过的同学说说,你想象的和原文是否一样。 4、讨论:这些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总之,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伊索寓言中每则故事后面都附有“教训”,这些“教训”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其中有的比较切题,有的并不切题,甚至牵强附会,阅读时不必受这些“教训”的束缚,这样更可以体会寓言所蕴含的智慧的丰富性。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说说人物:在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为什么? 2、阅读资料中的农夫和蛇,说说你对其中农夫的看法。 3、明白寓意:寓言最大的写作手法是比喻、拟人,以物喻人,以此喻彼。 以农夫和蛇为例,谈谈在读过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或事情? 板书:写作手法比喻、拟人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这些经验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之所在。 四、延伸讨论 钱钟书先生曾经就这本寓言的寓意作出过其他的分析,大家先看看课本中的介绍,然后想想,在自己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可以找到其他寓意的故事?你对于钱老的分析有何看法?(附钱老的文章) 五、后续活动,深化效果 伊索寓言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好书。它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学习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寓言幽默夸张,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 所以,请大家继续阅读此书,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索书中的思想精髓,体会蕴涵的人生智慧,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并且在读后,将你读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同学听听。 六、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作业:继续阅读伊索寓言 1、伊索寓言有很多种版本,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3、指定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划定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本书读完。 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七、成果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将读书卡粘在事先准备的白纸上作为一份小报。 2、将小报贴在读书栏上,在全班展示。名著导读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评点法。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导课: 1、百代馨香, 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 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3、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xx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二)、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 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三)、【颁奖辞】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四)、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 董仲舒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三、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5、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练习: 论语是一部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和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中庸 孟子 大学)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开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人,身通六艺者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第34课时 读、译、背 课本中出现的例句译文: 1、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 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0、 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1、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1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依靠个人勤奋敏捷,不断学习、求索而得来知识的人。 14、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达到仁,仁就来了。 1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职位的人本身正直,这样不发命令事情也能办得好 ;有职位的人本身不正直 ,即使强发命令下属也不会听从。 1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北辰:北极星。距地球约782光年。由于太远,从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动,实际仍在高速运转。 共:同“拱”。环绕。 【今译】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1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同“导”。治理,引导。 齐:整治,约束,统一。 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 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格:正,纠正。 【今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2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释】 故:旧的,原先的。 【今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2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思:思考,思维。罔(wng网):同“惘”。迷惑,昏而无得。一说,欺罔,蒙蔽,受骗。另说,“罔”,即无,无所得。 殆(di代):危险。一说,没有信心。 【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省平邑县东北)人。是孔子早年的弟子。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 0年,比孔子小九岁。 诲(hu会):教导,教育,诱导。 女:同“汝”。你。 知:前五个“知”字,是知道,了解,懂得。最后“是知也”的“知”,同“智”。明智,聪明,真知。 之:代词。指孔子所讲授的知识、 学问。 【今译】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注释】 信:讲信用,说了算数。 【今译】 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2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25、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种禁戒:少年的时候,血气还没有稳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当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2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2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 2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 2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冷以后,才知道松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落的。 30、 有教无类。 教育人不要区分若干等类。 31、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只应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3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33、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像我一样忠信,但不如我好学啊。 3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发愤用功,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即将到来。 35、朽木不可雕也。腐朽的木头不可能雕刻。 36、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约上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在 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归。 3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有:同“又”。表示相加。“十有五”,即十加五,十五岁。 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名著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简介马克吐温 三、概括全书的情节 四、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五、阅读当海盗去 、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 、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 、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这一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六、阅读海盗生活 、本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本章描绘了大自然三个时期的景色,请问是哪三个时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本章描绘了很多奇妙的动物,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描写? 七、阅读洞中历险 、蓓姬一共哭了几次?每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 八、分析汤姆的形象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九、阅读名著推荐中关于本书的篇章 十、阅读全书完成读书笔记 十一.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 压抑的太久,让我们来为有人实现梦想中的自由而欢呼雀跃。 我们是孩子。想象是我们亲密的伙伴,梦境是我们达成心愿的一条捷径。 谁有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谁就拥有了世界,并可以让我们留恋往返! 汤姆!汤姆索亚! 是的,马克吐温先生笔下的小机灵。全世界少年儿童的伙伴。 马克吐温是世界文明的小说家,他擅长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因此他的作品被世人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翁汤姆是个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烦恼的男孩,在马克吐温的笔下汤姆以其栩栩如生的顽童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它描写的是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孩童天真浪漫的美国生活。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条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他们作了种种冒险来改变自身的环境。 汤姆的父母早年就去世了,寄养在姨妈家里,在姨妈眼里,他是个捣蛋将军,而自己却又情不自禁地喜欢这个孩子。汤姆本人则是一个天真活泼又调皮的典型美国少年,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影子:聪明、勇敢、正直、乐观。在那个年代,汤姆有一点叛逆,有一个梦想就是去当绿林好汉。在他们的头脑里,强盗就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盗”,“血手魔王”,“海上霸王”,这都是孩子们向往的头衔。在此次冒险中,他们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而汤姆成了这三个离家出走的孩子的领袖。逃到荒岛后,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为他们举行丧礼时,他们却回来参加自己的丧礼了。 小汤姆的故事是一个个令人废寝忘食的故事。 在主日学校里,他是顽皮,惹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周末被罚刷墙,汤姆竟施出诡计,不但让那些男孩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为他的“俘虏”,还自动奉上谢礼。去墓地探险,他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汤姆勇敢地站了出来,指证凶手卓依。成了一个不起的英雄。去郊游,他救了自己和小伙伴佩琪还找到了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宝藏。 汤姆索亚的作为,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个孩童所能经历的一切,在汤姆的身上我们能看见许多人童年的幻想。而实现这一梦境的就是鬼精灵汤姆和赐于他“生命”的小说家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不仅仅是为儿童所作的一个多面性人物,更是为使所有人回忆童年,梦想童年所刻画出来的一个小精灵。汤姆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告诉我们只要有欢乐,有梦想,美梦便可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梦幻天地。 希望你,希望我,希望我们大家在汤姆的故事里找到与自己梦境相同的画面,让自己的想像畅游“世界”吧!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二: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十九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圣彼得堡。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地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那无辜的罪犯沫夫彼得。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看来,汤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其实孩子的顽皮有时候正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这种童真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我相信,即使你的童年再艰苦,回想起来你也会很开心。谁没有在小时候做过一件半件的傻事?当你越长大,你就会越觉得这些傻事有趣。我说童年就像一罐甜酒,时隔越久,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 人总是会长大的,除了个儿长高了,身子强壮了以外,人的思想也在长。你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了,懂事了,不再幼稚了。不过人是要越变越好才是。千万不能像历险记里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坏蛋卓伊一样,他坏事做尽,人见人憎。但最后他还是恶有恶报,得到了一个活活饿死在山洞里的下场。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能有如此有趣的经历。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我想,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你烦闷的时候或许能让你一笑解千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