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工作辊轴承座和轧辊轴承装配组合的有限元分析 中文版

上传人:外****家 文档编号:33227 上传时间:2017-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文翻译--工作辊轴承座和轧辊轴承装配组合的有限元分析  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文翻译--工作辊轴承座和轧辊轴承装配组合的有限元分析  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文翻译--工作辊轴承座和轧辊轴承装配组合的有限元分析  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共 页 第 1 页 装 订 线 工作辊轴承座和轧辊轴承装配组合的有限元分析 和其他一些初级制造业一样,对钢铁和铝加工工业而言,最有竞争力和最依赖性的因素便是使设备符合生产和质量标准,为了试图达到和超过这些标准,轧机有时将会工作在一定的状态下,而这种状态对于那些较为陈旧不适合当今生产设计要求的设备而言是很不利的。为了使其达到这些制造和质量标准,轧机设计公司、供应商和制造者们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改进轧制技术和设备。其中的一种方法便是问世于 1930年的工作辊弯辊法。 四辊轧机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轧机类型,它由装配在两片机架之间的两个工 作辊和两个支撑辊组成(图 1)。每一个轧辊装配系统都是由一个轧辊、两个轴承座和两个轴承组成的。轴承被安装在每个轧辊辊颈位置处的轴承座中,轴承座则被装配在机架窗口中。在此窗口中还安装有一个弯辊液压缸装置,通过轴承座 /轴承装配组合施加弯辊力与工作辊辊颈上,从而使整个辊弯曲。由于这个特殊的轴承座设计,使得液压缸施加弯曲载荷于突出在轴承座体外的耳状装置底部(图 2),这些弯辊力在某些轧机上可以达到 200吨。工作辊弯辊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控制轧机实现板带钢预期外型、厚度、表面质量的重要方法。 图 1 图 2 几乎所有的轧机都配有了工作辊弯辊装置。 着 在轴承怎样在载荷作用下变形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现今这两家公司已经联手在工作辊系统中弯辊的影响方面展开了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共 页 第 2 页 装 订 线 有限元模型 用于研究的有限元模型由两个独立的模型组成:轴承座(图 2)和轴承外圈(图3)。对轴承座 /轴承系统的分析过程是通过 对 1/4装置的模型分析使工作辊轴承座、轴 承和轧辊的均匀的几何形状模型得以简化(图 4)。在可能出现大应力或大变形的区域采用便利的局部单元网格细化使得模型的精度得以保证。 1/4的模型也大大地缩短了计算时间和有限元分析( 的消耗。 用 三维等特性实体单元 )块单元来构件轴承和轴承座模型,用3 维表面)间隙单元来构建轴承和轴承座的外表面单元,内圈和轴的位置考虑成固定情况不予建模,这样的假设足以保证分析的精度。 设置轴承模型圆周方向上节点的间距和位置与对应轴承的轧辊上节点的艰巨和位置相一致,这个过程使得 析软件之间在转换有关轧辊载荷和外圈弯曲变形数据方面大为简化。 图 3 支架耳所在的区域受到液压缸施加的力的作用,因此。模型上的载荷便可以通过在轴承外圈上施加位于节点上的轧辊载荷的方式表示出沿着外圈表面方向上的轧辊位置。这些均布载荷与施加的力的作用方向相反。事实上,施加于轴承座和轧辊上的弯辊力通过力的相互作用转移到了轧辊辊颈处。 分析 每个工作辊的辊颈处的轴承座的位置上都安装了 4个逐渐变细的轴承,弗兰克林研究实验室开发的 件可以用来确定轧辊载荷的分配以及轴承 寿命,通过 轴承和 图 4 工作辊轴承座的内外圈假想成刚体。因此,轧辊的初始载荷分布计算仅取决于轴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共 页 第 3 页 装 订 线 承内部间隙,轧辊 /外圈接触变形,非变形轴承几何形状和弯曲载荷。 轴承和轴承座控之间的过盈或间隙配合使得安装和拆除变得容易,通过考虑了间隙的 籍 荷作用下的轴承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区域由于轴承外圈和轴承座孔的变形而变得平整起来(图 5)。这个接触面沿着受载 区的载荷的弧度方向延伸,这个弧度是轴承与轴承座间间隙、轴承座与轴承刚度以及轴承内部间隙,和加载载荷的函数(图 6)。 图 6 图 5 轴承外圈和轴承座的变形是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迭代过程来确定轧辊载荷的真实外形。 我们需要用 成对轴承外圈变形值计算的一些小的修正步骤。 ew 正因数 =值 (是下一次迭代时的旧值 ( 修正因数 由 外圈变形、内部径向轧辊间隙以及轧辊 /外圈接触变形基础上计算出轧辊载荷分布。 整个过程将一直反复到达到轧辊载荷的收敛标准,这个标准由多次连续的迭代分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共 页 第 4 页 装 订 线 析之间所比较产生的轧辊应力值产生。一旦轧辊上的载荷差距小于或等于两次连续运算中载荷值的 5%时,就被认为是结果收敛,然后最终的轧辊载荷设定值被输入有限元模型并运行分析,这个用以实现收敛的过程的图解示意如图 7所示。 结果 由 终运行所得到的应立及变形结果和由 算出的轴承寿命被用来判断设备的稳定性。 由(图 8)轧辊初始载荷分布可知轧辊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处产生在轴承的底部与中心线垂直的地方。随着轧辊位置不断地接近轴承的水平中心线,载荷的值也逐渐地减小直至零。 在经由跟 算过的二次载荷分布中,迭代的影响变得显著起来。第一次和第二次迭代过程中增加的轧辊载荷值有 20%之多,而第六次迭代过后载荷值则会较之第一次增加 42%。有着六次为收敛而所进行的迭代计算所得到的轧辊载荷分布形状如图8所示。 图 7 由于弯曲载荷的重新分配,第二次迭带后受载的轧辊总数由 19变为 21(每排),伴随着轧辊外加载荷分布状态的改变,弯辊力越来越多的分布到了轧辊上,在初次迭代时,载荷作用在 9 个(每排)轴承底部附近的轧辊区域,而到了最后一次迭代的时候,只有 载荷由相同的轧 图 8 辊所承受。 大应力和大变形集中的主要区域是轴承座的薄壁区域。从不可接受的到与载荷的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区域内相关节点可接受的相应 应力的减小情况如图 10 所示。由图可知,此区域的总变形将减小 40%(图 11),轴承的理论 命也会在六次迭代后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共 页 第 5 页 装 订 线 提高 图 12)。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结论和摘要 真实 的轧辊载荷分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利用 然不能确定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受载的轧辊数目会否发生变化,但单就一个独立的轧辊而言载荷的数值是会发生变化的。 如果轴承座的内径与外圈的外径之间间距为零,而且轴承座的刚度足够,如图 8所示,初始载荷的分布是十分准确的。但正由于在实际中两种状态都不可能被满足,所以迭代的过程是必需的。如果最终设计设备时所需的数据主要以第一次迭代的结果为基础,轴承座边界区域的应力和变形将会被分别高估 71%和 67%,相应的,轴承的命将被低估 10%。但第一次迭代后的应力和变形要在设备可接受的水平内,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对轴承座或者是其它弯辊设备重新进行细致的设计。 安徽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共 页 第 6 页 装 订 线 类似于狗耳朵形状的最终的轧辊载荷分布状态(图 8f)是由垂直于轴承中心线的轴承座的薄壁区域的弯曲特性决定的。这部分的变形导致轴承座和轴承加载的变化,使得轴承座孔周围大刚度区域的载荷重新分布。 最后,这个研究证实一旦轴承座和轴承的设计单独地以 第一次运算结果为依据的话,设备和材料的规格特性将会变得无用和浪费。然而,正由于迭代分析思想和如此 精密且专业的分析计算工具的存在,我们才可以得到满足要求的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外文翻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