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雪》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2196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雪》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雪》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雪》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雪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说到诗词学习,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平时主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生:读! 师:是的,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诵读。大家认为朗读与诵读有什么不同? 生:朗读就是大声流畅地读。 师:诵读呢? 生:强调读出感情。 生:读得生动。 生:读出表情。 师:不错,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腔调,读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今天我们就体会一下诵读这一学习方法。老师不太熟悉你们,我想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 生:我推荐。 师:是哪位同学? (该生起立) 师:大家推荐你,我想应该是因为你的朗诵水平不错,你认为在朗诵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觉得理解作品是前提,再就是要注意把情感读出来。 师:嗯,是好经验,重点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今天老师先来读一首诗,看看老师能不能做到这些。同时,还请大家注意听诗歌的内容,看能不能听出诗中这位“伟大诗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范读诗歌江上放歌,之后学生鼓掌。) 师:谢谢!看来大家还是很会鼓励老师的。 (生笑) 师:那大家听出来了吗?这位“伟大诗人”是谁? 生:是毛泽东。因为诗里引用了他的很多诗句。 师:不错,就是毛泽东。他是一位伟人,也是一位诗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位伟人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就按照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来学习先理解再诵读。相信大家在理解内容后,一定会比老师读得好。我们先来听一下朗读带,大家可以小声跟读,找一找诵读的感觉。 (老师放课件,提醒学生放出声音跟读。)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对范读中的一个字有疑问,是不是觉得很别扭? 生:是的。读错了。 师:哪个字? 生:“汗”字。 师:我们曾经学过这个字。 生:木兰诗中有“可汗大点兵”一句。 师:看来朗读的第一要义是读准,否则就闹笑话了。那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确读清楚。 (学生朗读) 师:大家刚才跟读时,觉得我们平时的朗读习惯和朗读带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生:节奏快慢问题,平时读快了。 师:放缓节奏有什么好处呢? 生:应该有利于抒发感情吧,也比较好听。 (生笑) 师:是的,要把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就要注意语速适中,不可太快。咱们再用诵读的节奏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嗯,不错。有些诵读的感觉了。要读得更好当然还得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意思。大家通过听读、自读几遍后,对这首词的内容有哪些了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你觉得上下阕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生:我认为上阕重在写雪,下阏重在写人。 生:我认为上阕是描写景物,下阕是抒发感情。 生:我认为上阕重在写雪景之美,下阕重在写英雄人物。 师:嗯,很好。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词上下阕的主要内容都有自己的感受。而且都认为上阕的内容与什么有关? 生(齐答):雪。 师:对,雪。下阕主要围绕什么来写? 生(七嘴八舌):人物、情感 师:什么人? 生(七嘴八舌):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师:对,古今的英雄。那从表达方式上看,上下阕是否一样呢? 生:不是,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抒情为主。 生:我觉得下阕以议论为主。 师:很好,上阕写景,下阕议论。那上下阕是怎么衔接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生: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来连接。承上启下,浑然一体。 师:好,“承上启下”这个词用得好。我们要把词读得细腻感人,还得更深入把握词作的内容和情感。下面我们就来分阕讨论。先请大家把上阕再读一读,看看上阕写了什么。 生:上阕描绘的是北国的雪景,特点是很雄伟壮美。 师(强调):嗯,壮美。那我们怎样读出这种特点? 生:声音要雄壮。 师:好,大家试一下,读一读前三句。 (生读) 师:是每一个字都要大声吗? 生:不是。 师:那要读好哪些字? 生:我觉得要强调“千里”和“万里”,表现开阔之景。 师:那你试一下吧。 (生读) 师:嗯,的确有开阔之势。老师也想试一试,我想把“冰封”与“雪飘”读得不一样。 (师读,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听出有什么不一样吗?为什么? 生:“冰封”读得很干脆,读“雪飘”时声音就上扬了,我觉得表现了这两个词不一样的状态一静一动。 师:好,你很会听哟。那大家一起来试试,体会这种用声音来表现画面的感觉。 (生再读,突出两种状态。掌声。) 师:很好,通过大家的诵读,我真的感受到了北国那漫天飘飞的大雪。这就是朗诵的力量用声音再现词作的意境。下面请大家进一步尝试,根据你对词作内容的理解,用最有感情的声音把上阕读一遍。 (生踊跃诵读) 师:大家能否说说词作中哪些地方在朗诵时声音要有表现力? 生:我觉得要读好“望”字,声音要拉长些,读出站在高处看的感觉。 师:“登高望远”是不是? 生:是。 生:我觉得“莽莽”和“顿失”要读得不一样,就跟前面的“冰封”与“雪飘”一样,一动一静。 生:我觉得“山舞”“原驰”和“比高”这些词很形象,都是很生动的动词,因此要读出动的感觉。 师:怎么动? 生:就是一好像要重一点吧。 师:“舞”和“驰”是什么状态? 生:动。 师:那如何表现动态呢,老师可以提示一下在语速上可以变化。 生:读快一点。 师:对,加快语速可以表达动态。那“比高”呢? 生:声音高上去。 师:好,我们一起来试一下:欲与天公试比高!(声音逐渐高上去)很好。还有吗?“须晴日”这两句与其他句子所写之景是一样的吗? 生:不是,是想象出来的景。 师:这一句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红装素裹。 生:分外妖娆。 师:“妖娆”的意思是 生:美丽。 师: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生:赞美。 师:那读的时候我们面部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含笑。 师:对,朗诵时还要注意用表情来展现意境。下面就让我们齐读上阕吧。看能不能用声音表现词作的意境。 (生齐读上阕) 师:小结一下,通过刚才的诵读,你们认为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热爱祖国,赞美山河。 师:能不能具体说说当时作者的心情呢? (学生沉思) 师:老师提示一下。我们在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情感时,还要会知人论诗、知时论诗,也就是说,在理解作者情感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处境。这首词写于1936年,想想,当时的中国时局和作者的经历是怎样的? 生:日本侵略中国。 师:对,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抗日救国宣言,毛泽东亲率部队奔赴抗战前线,路过陕北袁家沟一带,恰逢天降大雪,作者登高望远,思接古今,挥笔写下这首词。可见,作者的爱国情感的实质是什么? 生:保卫国家。 生:为保卫祖国大好河山而战斗的责任感。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诵读时应读出这种责任感。请刚才大家推荐的那位同学来读上阕。 (生读,掌声。) 师:的确读得好。那我们再来看看下阕。从过渡句能看出来,下阕是在评古论今,作者评议了哪些英雄?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古代帝王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还有今天的英雄人物。 生:古代帝王的共同点是都建立了很强大的帝国。 师:作者对历代帝王和当代英雄的评价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反映出来? 生:对古代帝王的评价是:惋惜。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比如“惜”“略输”“稍逊”。对当今英雄的评价是赞,比如“数”“看”等。 生:我补充,对古代帝王的评价还有“只识”“往”等词。 师:找出了这些关键词,那如何读出惋惜之情呢? 生:我觉得要读得慢一点,声调要降一点。 师:那我们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嗯,不错。那对当代英雄呢?如何读? 生:作者是赞美当代英雄的,所以要读得有力量,声音要高上去。 师:那你来试一下。 (生读) 师:很好,读得坚定、豪迈、自信。表现了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大家能不能说说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谁呢? 生:指建功立业的英雄。 师:这是文中的注解。那你们能不能结合时局看看,作者心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 生:抗日英雄。 师:与古代英雄相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是为人民和国家,而不是为自己。 师:说得好,真正的风流人物就是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而战斗的英雄们,而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江山。下面让我们用最饱满的感情读出作者对风流人物的赞美。 (读后三句) 师:在全民抗日的背景下,作者心中的风流人物是抗战英雄。那今天你来读,你心中的风流人物是什么人? 生: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是抗震救灾的军民,包括温总理等。 生: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有奥运健儿,还有奥运圣火传递的火炬手金晶等。 生:我心中的风流人物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默默地奉献着。 师:说得太好了,真正的风流人物就是在不同的时代,为了民族腾飞而建功立业的各行各业的人民。你们也是正在成长的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读这首词,整体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情感。 (师生读全词) 师:今天我们用诵读的方式学习了这首词,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体会这种学习方法。最后,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词在古代是用来读的吗? 生:不是,是唱的。 师:何以见得? 生:词牌就是曲子名称。 师:今天我们虽然不能知道古代的“沁园春”是怎样的曲调,但当代的音乐家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首词谱了曲,著名歌唱家刘秉义倾情演唱,请大家边听边和,感受唱词的韵味,并深化理解。 (在听音乐、跟唱中结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