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332150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本单元主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出现;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3、秦朝焚书坑儒;4、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5、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6、唐宋后三教合一;7、宋明理学;8、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近代儒家思想的演变,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文革改革开放,利用,否定,否定,肯定,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3、历史地位: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二)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1、生平著述:道德经2、学说: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历史地位: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A、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礼法并施”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注意的知识要点,1、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2、荀子与庄子的哲学观荀子:唯物主义;庄子:唯心主义3、孔子与墨子对“爱”各自的观点孔子:“仁爱”有等级的差别;墨子:“兼爱”没有等级的差别;,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大一统;4、新儒学的影响: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思考,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符合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四、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儒学危机;三教合一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1)内容:“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1)内容:陆九渊:“心即理也”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王阳明:“致良知”(二)宋明理学的评价:消极影响: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注意的知识要点,1、理学创新之处。,哲学化: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用“理”来解释伦理道德。,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区别,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外求)陆王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内求),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2、三大思想家的主张:(1)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3)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理在气中”,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思考:明末清初的思想反映的时代特征,反封建(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批判重农抑商),练习,1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A上古时候的禅让制B东周时候的分封制C西周时候的井田制D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2、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A“仁政”的思想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D“致良知”的思想,D,C,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4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A心即理也B致良知C天理D格物致知,A,B,5明清时期,思想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理学发展为心学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C西学东渐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6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B,D,7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主要是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否定孔子的权威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主张个性自由ABCD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B,B,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本单元主题,1.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萌芽2.文艺复兴-1416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3宗教改革-16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4启蒙运动-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一、古希腊哲学的诞生:,(一)自然哲学1、产生:约在公元前7前5世纪,古希腊产生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人们试从自然界本身去解析自然现象,产生了自然哲学(即对自然本身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2、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派别:自然哲学A代表:哲学之父泰勒斯B主张:“水是万物的本原”,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3、古希腊哲学的意义: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二)智者学派:(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1、产生背景: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2、思想主张:a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b否定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4)评价:积极方面: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认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人的尊严。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三)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引领希腊哲学新方向,1、主要思想:(1)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2)强调知识的作用,“知德合一”。2、意义:(1)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四)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1、主要思想及贡献:真理高于一切。2、主要贡献:(1)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2)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希腊最早的哲学是A、神学,归纳为以宙斯为首的神灵家族B、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C、社会哲学,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D、逻辑学,倡导理性精神,2、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3、亚理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A、创立逻辑学B、建立理念论C、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4、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B、亚理士多德C、帕拉图D、泰勒斯,二、文艺复兴,(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实质背景: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实质(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2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1)前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2)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3、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4、文艺复兴的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5、影响:文艺复兴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三、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6世纪,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2、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尤其德意志的严重压榨。(根本原因)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的敲诈;,(二)宗教改革的过程,1、马丁路德改革(德国)(1)直接原因: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2)改革内容:a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b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3)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4)影响:在德国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2、加尔文改革,(1)改革内容:a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权力;b先定论(核心);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2)影响: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三)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运动。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四、启蒙运动理性之光,(一)启蒙运动兴起17、18世纪,1.兴起的背景:(1)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3)自然科学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2.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二)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后影响到全世界),1.孟德斯鸠:(1)著作:论法的精神(2)学说:三权分立(3)意义: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伏尔泰:观点:自由与平等,反对天主教会。3.卢梭:(1)著作:社会契约论(2)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3)影响:提供了革命理论。,(三)启蒙运动扩展:(德国)康德:(1)著作:纯粹理性批判(2)主张:人非工具(3)意义: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也对启蒙运动作了理论总结。,注意的知识要点,1、古希腊哲学探讨的对象自然社会人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处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批判的对象文艺复兴:批判天主教会宗教改革:批判天主教会,否定教皇权威启蒙运动:批判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共同的意义解放思想,促进资本主义发展。6、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的联系理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1、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最主要条件是A、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B、新航路的开辟C、封建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束缚D、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A、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特性B、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C、人文主义蔑视宗教作用D、提倡追求现实生活的快乐,3、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三妇女所崇拜的偶像。”对这段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说明这时商品阶级正在取代自然经济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正确,错误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D正确,错误,4、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5、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其实质意义在于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C、为德国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6、加尔文的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它是为哪一阶级服务的A、为封建世俗势力夺取政权服务的B、为使欧洲各国人民免于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控制而斗争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D、为使天主教焕发新的生命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造舆论,7、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之初普遍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A、中世纪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加之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宗教和神学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C、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D、宗教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8、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是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9、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要求包括歌颂理性反对等级制度批判教会倡导自由、民主A、B、C、D、,10、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11、恩格斯称赞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这是因为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王权主张实行法治倡导人文主义A、B、C、D、,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单元主题:西学东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自大无知;先进中国人为抵御外来侵略,了解西方;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2、代表人物: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3、根本目的:巩固清政府统治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5、实践:洋务运动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三、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四、维新思想1、出现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4、与顽固派论战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5、实践:戊戌变法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五、新文化运动1、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2、新文化运动概况:(1)标志:1915.9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思想阵地:新青年(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5)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6)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内容: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影响: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进步性: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局限性: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六、孙中山“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兴中会成立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4、旧三民主义的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七、毛泽东思想,(一)历史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2)辛亥革命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4)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7)(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观点: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著作:新民主主义论(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改造”思想:和平赎买政策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八、邓小平理论,(一)、历史背景:1、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二)形成和发展过程:1、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3、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三)历史意义1、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作用: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要注意的知识要点,1、维新派和革命派政治目标的异同同:两者都反对君主专制;异: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制。2、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由浅到深,由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到西方的民主、科学。,3、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继承:(1)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新时期的改革和中国革命都是从农村开始的。发展: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4、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区别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思想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两部分,毛泽东个人正确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毛泽东个人错误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