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32059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洋务运动开始后,中国思想界涌动着一股资产阶级启蒙思潮,即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思潮转为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达到高潮。同年,在保守派反攻下失败。,1901年1月到1912年民国成立,第一节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教育思潮,一、概况:,(一)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二)特点:主张改革现状,但又不敢触动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他们只做一些个人活动和文字宣传,还没有形成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和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三)代表人物:郑观应、冯桂芬、王韬、容闳、何启、薛福成,二、教育主张,(一)全面学习西学,1、从“西文”、“西艺”到“西政”、“西史”等领域;2、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陈炽:庸书内外篇自序,(二)改革科举考试,1、批评科举制与学习西学有所冲突;2、但是保留科举制度形态,甚至在他们设计的近代学制中还考虑到与科举制接轨。,(三)建立近代学制,1、提出设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制系统;2、倡导学院改为学堂。,第二节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一、教育实践,(一)兴办学堂,1、万木草堂康有为1890年2、湖南时务学堂陈宝箴、黄遵宪1897年3、北洋西学堂和南洋公学王文韶、盛宣怀1895、18964、经正女学梁、经1898年,第二节百日维新教育改革,(二)兴办学会和发行报刊,1、1895年康、陈炽在北京创万国公报(中外纪闻)2、在上海创强学报3、1896年梁上海时务报4、1897年严复天津国闻报,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一)时间(二)人物,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康、梁、光绪,(三)教育改革,1、设立京师大学堂。1896年提倡;2、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考试;3、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四)影响,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愿望。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从而激荡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放眼世界,渴求新知,已成为不可遏止的士林风尚。,第三节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动,(一)生平,(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派首领。,(二)活动,1、他先后7次上书,请求变法图强,其中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的“公车上书”最为有名。2、他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3、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戍变法运动,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一、生平及教育活动,(三)著作,1、维新改革: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南海先生诗集等。2、19011903年间,他在印度撰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诸书。3、台湾蒋贵麟辑成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万木草堂遗稿外编等。,二、教育思想,(一)变科举、废八股,(二)兴学校、育人才,(三)派游学、译西书,(四)倡平等、重女教,三、大同书中关于教育的思想,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35岁的婴儿,“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611岁,校址选择、“女傅”的挑选,1115岁,承上启下的作用,1520岁,,四、历史地位,(一)他假设了类似资本主义学校体系的从小学、中学、至大学的完整体制,比起中国旧的传统学校有重大改革。,(二)提倡实用学科,一反封建教育只重经史,忽视科学的弊病。,(三)初步提出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思想,注意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尊重儿童个性。,(四)重视教师选拔,学校环境和校舍的建设,强调完善的教学设备。,维新人物图片,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毛泽东,严复,严复,严复(18541921)初名体乾、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易名复,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福建福州人。特赐文科进士出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维新人物图片,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于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六君子,六君子,第四节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第四节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一、废除科举制度、兴学校,(一)时间,1905年下诏,第二年停止科举,(二)步骤,1、改革科举的内容2、递减科举取士的名额3、停止科举,(三)开办新式学校,1、改革科举的内容,1901年清廷又一次明令: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也就是废除八股试帖小楷取士制度,改用对当时有用的政治、外交、法律、机械、工程设计等为考试内容,2、递减科举取士的名额,主张以三科减尽中额,把科举完全合于学校。,3、停止科举,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认为“科举一日不停”,“学堂就决无大兴之望”。递减中额的办法,已经缓不济急,于是呼吁立停科举。清廷迫于形势,终于废除了自隋朝以来沿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这在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一件大事。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会衔上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8月,清朝发布“立停科举以广学校”的谕令。决定“著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考亦即停止”。这样,废科举就从19世纪末的口号,变成20世纪初的现实。清政府在实施“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度,经过了三个步骤。,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一)壬寅学制,1、制订人:张百熙2、时间:1902年3、地位:中国近代教育史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4、特点:注重国民教育注重实业教育女子教育在学制上无地位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二)癸卯学制,1、制订人:张百熙、张之洞、荣庆2、时间:1904年3、地位:中国近代教育史比较完整的、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校体系。,(一)指导思想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这个宗旨充分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二)学校系统学制把整个学校系统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三级:1、【蒙养院】4年2、【初等小学】5年3、高等小学4年第二段【中等教育】,不分级,共5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分三级:1、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2、分科大学堂3一4年3、通儒院5年,(三)癸卯学制的特点癸卯学制由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制定,必然带有明显的封建教育的烙印:第一,从学制看,延续时间过长。总计30年之久,即使不算两端的蒙养院和通儒院,也有20年以上,这样长的学制一般人很难修完,体现的是逐级淘汰的封建选拔制。学制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份量重,各有三级;而中等教育份量轻,只有一级,属于过渡性质而已,可见尚未摆脱封建传统的小学大学的框架构建。第二,从课程设置看,传统的中国经学教育内容仍占很大比重读经讲经课。初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40(还不算每天半小时的温经),高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加上与之密切相关的修身课,仍占40。小学不设外语,也是要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中学根基。中学堂的读经讲经和修身课也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高等学堂政科(即文科),经学、伦理仍为必修课,艺科(即理科)也设有伦理课。,第三,从学校设置看,按地方行政级别规定办学级别。如初小由乡镇设立,高小由州县(及大镇)设立,中学由府(大州)设立,高等学校在省城设立,最高学府设在京城同时鼓励私人办学(限于小学),也是套用了传统的办学体制。第四,从学校管理看,保留旧学校每月朔日(初一)的祭孔、宣读圣谕广训的典礼,及月课、岁考、以学业成绩奖惩学生的各项制度。毕业考试由地方官会同学堂监督(校长)和教员主持,各类毕业生分别赋予相应的科举出身,如通儒院毕业生按翰林升阶,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进士出身,高等学堂毕业生作为举人出身,中学毕业生奖以(国子监)拔贡、优贡、岁贡,高小毕业生作为(府、州、县学)生员,即秀才出身。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比照同级普通学堂给予毕业生科举出身。第五,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章程以中国男女之辨甚谨为理由,规定“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4、影响,积极方面,女子教育:1907年,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女子教育开始取得合法地位。1911年允许初等小学堂男女合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男女合校的开始,初等教育:1911年,中央教育会议议决以4年为义务教育,这是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中等教育:将中学堂分为文实两科,不久废除。,4、影响,积极方面,补习教育:设半日学堂,招收贫寒子弟。1909年,颁布简易识字学塾章程,是成人补习教育的开始。,消极方面,浓厚的封建性,4、影响,消极方面,掩盖着的等级性,明显的买办性,三、厘定教育宗旨,(一)时间,1903年,(二)内容,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鲁迅:“脑袋愈旧愈好,手段愈新愈好”,四、改革教育行政机构,(一)时间,1905年,(二)机构,中央:学部1905年地方:学务司或学务处1903年,五、留学教育的勃兴,(一)、1906年前后形成规模盛大的留日高潮,(二)1908年美国实行“退庚兴学”政策后留美潮流逐渐兴起,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为适应留美潮流应运而生,是留美预备学校,民国后改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图片,时务学堂,时务学堂是在湖南巡抚陈宝箴主持下兴办的。湖南开办时务学堂大概章程规定,学生定额120人,按府分派,招考16岁至20岁聪俊朴实子弟入学。学业中西并重,一年后分门教授,五年学成,给予科名仕进之阶中途逃学或被斥退者,要追缴历年发给的膏火银两,追究父兄及保人的责任。梁启超制定时务学堂学约十章,为立志,养心,治身,读书,穷理,学文,乐群,摄生,经世和传。,公车上书,大同书,全书共分10卷。大同书中提出人类的“万年乐土”和“大同之世”,康有为认为这个“大同世界”是一个“至平”、“至公”、“至仁”、“至治”的“极乐世界”。它和人类已往的社会制度相比,是一种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大同书中描绘了这样的图景:“大同之世”无国界、无私产、无君主、无贵族,男女平等、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享财富。社会对老人和儿童实行“公养”、“公教”、“公恤”。为实现“大同之世”的理想,康有为认为,首先应该“去家界为天民”,以“明男女平等、各自独立之权”,这就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来实现。,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清末教育宗旨,学部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中,解释说:忠君、尊孔,就是用中国固有的儒家圣贤之学,砺砺志节,激发忠义,使学生形成牢固的拥护皇权、尊崇孔圣的意识。尚公,就是教育学生去私心,养成“合群之心力”、“视人犹己”、“爱国如家”的精神,达到封建的道德要求。尚武就是教育学生具有“振武之精神”,以便保卫封建国家。尚实就是教育学生学习农工商各种实学,培养从事各种实业的技术人才。学部希望按照这个宗旨培养出一代思想守旧、本领全新的封建阶级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