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年级物理《电是什么》课堂实录 .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31735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年级物理《电是什么》课堂实录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年级物理《电是什么》课堂实录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年级物理《电是什么》课堂实录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年级物理电是什么课堂实录一、 解读课标与教材物理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经历对知识探究和领悟的过程,发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从电与人们的生活谈起,涉及的知识并分别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信息窗、加油站的形式出现,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1、 地位及作用 电学起始课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初中阶段电学部分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积累。并且电学知识有很强的规律性,对它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因此这节课就是电学学习的指路明灯,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及作用。2、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感受摩擦起电及带电物体的性质2、掌握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电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初步的概括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电的美妙与和谐,建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培养学生长久的探索兴趣。3、 重点及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经历了声光力热的学习后,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电很抽象,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 教法,学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教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各种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内容展开学习。因此我确立了如下教法、学法教法:科学探究法,互动实验启发法,多媒体直观教学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归纳分析四、 教学过程教师:上课学生:起立教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1、走进生活 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幅图片么?学生:见过来源:教师:在哪里见过呢?学生:今麦郎弹面广告。(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那么真如广告上说的那样么,吃了弹面就能头发直立四散么?学生:不能。教师:那生活真的有这样的现象么?学生:(小组讨论)有。教师:那是怎样产生的呢?谁知道?学生:各抒己见。(引出静电感应)教师:就如你们所说的那样,生活中确实有头发直立四散的现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对母女来到了科技馆,手摸带电体,就会有这种现象,其实这是一种静电现象。那么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教师:经过声光力热的学习后,让我进入物理的有一个领域:电的世界。板书:第十三章第一节 电是什么设计依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初中阶段“电学“的起始课,贵在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情景贴近生活,目的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消除对电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新课教学做铺垫。2、探索现象 展示新知 教师:同学们,你了解电么?谁能谈谈?学生:(各抒己见)脱毛衣有火花,头发粘在了衣服上,黑衣服吸灰,生活中的电灯,等。教师:通过大家的谈论让我深切的感受到,电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离的。那么今天就从简单的静电现象入手,一起来共同体会电是什么?教师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演示实验1: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与纸屑靠近。学生:纸屑被吸引。教师:回答的很好。同学见过它么学生:见过。教师:谁知道它有什么用?学生:可以测物体是否有电。教师:非常好,是不是就是说,带电体接触验电笔后,发光就说明物体有电呢?学生:是教师:请同学继续观察实验,看看你还能有什么发现?演示实验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接触接触测电笔。 学生:橡胶棒与测电笔接触后,测电笔发光了。教师:大家结合前两个演示实验,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讨论后总结:摩擦后的物体可以有电。教师:很好,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谁来给这个物理名词下一个定义呢?学生:小组讨论,相互补充。教师:投影:摩擦起电的定义。活动:与学生齐读摩擦起电的定义。并分析,最后一句,点了电荷,是什么意思?教师:大家了解电荷这个词么?学生:化学课上学过。教师:大家了解电荷么?学生:正电荷 、负电荷。教师:还有么?学生:不知道了。教师:投影正负电荷的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教师:下面我就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探究。好不好?学生:好。 活动:探究实验: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参照书中的提示,来拟定实验方案。说明:引导学生的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师在学生交流实验方案时,提示学生关注实验顺序;在进行实验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点拔处理信息的方向;最后学生交流,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 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学生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看是否吸引。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橡胶棒接触,看是否吸引教师:注意:是“接触”吗?学生:讨论后改正:是靠近。学生2:把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挂起,然后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与橡胶棒靠近,看如何转动,就可以知道吸引还是排斥。 把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挂起,然后毛皮与另一个橡胶棒摩擦,橡胶棒与橡胶棒靠近,看如何转动,就可以知道吸引还是排斥。 活动: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教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么对于这个实验那组没有做出来,你们有什么困难么?学生:没有实验现象。教师:这一问题的原因: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手潮湿接触了橡胶棒,把带的电荷导走了,没有了电性。或者是空气潮湿,摩擦起电的现象不明显了。 教师:还有其它的问题么?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互相解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大家在实验中提到,橡胶棒比较沉,那么可以用其它的东西代替实验么?学生:经过反复讨论,用针或锡箔纸做实验来验证同种电荷相排斥。 说明: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目的是在实验中建立“电”的概念,观察记录实验想象,能从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 知识延伸,学科渗透、承上启下(过渡)明确正负电荷的规定后,引导学生回忆化学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从电子的得失,介绍正负电荷的产生。引出摩擦起电的实质。本节的重难点全面突破。 教师:那么正负电荷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同学们回忆化学中Na 的核外电子排布。学生:Na:+112 8 1教师:那么Na的这种排布带什么样的化合价?为什么?学生:最外层容易失去电子带正一价。教师:说的非常好,Na失去电子带了正电。这就是物体带上电的实质。投影: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教师:同学们,上课的一开始,老师拿出了测电笔,这是一种检验物体带电的仪器,下面老师再来介绍一种使物体带电的仪器:验电器。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的介绍,看看谁能来演示如何使用它。学生:(阅读材料)演示如何使用验电器。教师:演示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仪器来看看验电器的构造以及使用。教师:下面老师也来用用验电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演示实验: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用橡胶棒与验电器靠近,验电器有张角。学生:不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了。教师:这就叫静电感应。用多媒体介绍静电感应。4、精炼反馈,巩固升华*比一比1、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塑料梳子与头发 的缘故;看到头发越梳越蓬松是因为 的缘故。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 ,验电器是根据 原理。3、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想一想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几种?为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使水流弯曲呢?*议一议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请你说出这种规定的道理。实践活动:静电的危害及作用5、布置作业,回归生活教师:大家的练习做得很好,说明你们对本节课已经掌握。今天的作业时迷你实验室和打问号的练习。说明:安排迷你实验室、书中大问号,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巩固知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用心观察、积极探究、用心思考,发现更多的规律,以让电更好得为人们服务。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