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3讲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1657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3讲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3讲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3讲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03讲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1(xx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认为阿里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1)依据所学回答阿里为什么被认为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启示?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政治、思想主张回答。第二小问从改革对历史发展推动作用角度回答。答案:(1)确立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结束长期混乱局面;促进近代工商业发展,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是政治民主化的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启示: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途径。2(xx淄博模拟)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1)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为什么提出“汲取欧洲文明”的主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明治维新的原因,需结合当时日本面临外来侵略问题和西方文明的特点回答,做法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任举两例即可;第(2)问先概括理想途径是什么,“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然后明确观点,阐述理由是要史论结合,语言规范。答案:(1)原因:欧洲文明是工业文明,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日本门户被美国打开,出现民族危机;日本长期闭关锁国,国力落后,需要壮大自身实力;中国深受列强欺凌的现实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警觉。体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答出建工厂、办学校、穿西装、练军队等具体措施亦可。(2)途径: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态度:赞同;福泽谕吉学习西方必须思想、制度、经济多管齐下的主张很有见地,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有利于减少阻力,对明治维新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或不赞同:所列出的文化制度经济的学习顺序具有理想化和机械主义的弊端,在实践中很难操作。3(xx苏北四市模拟)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金额(日圆)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565,0008%大名(1877年)31,412,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242,7857%神主(1877年)334,0508%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三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解析:第一问主要从封建贵族的封建特权的限制,依据明治维新的措施分析;第二问有效信息“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可以判断;因为日本的传统决定了日本永久太平不可能;第三问告别旧日本是指对日本的改革,新日本是指建立近代的民主政治制度。答案:(1)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2)构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对外扩张,走上军国主义道路。(3)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4(xx江苏四市联考)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二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康广仁致易一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心态”依据材料“臣累上书”“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即可看出当时维新人士那种要求迅速变革,全面变革的心态。“背景”结合所学即可回答;“原因”可依据材料二“同志太孤”做思维的突破口。第(2)题理解“同志太孤”意思是变法遭到顽固派破坏,原因是使其既得利益遭到损害。结合所学回答出损害顽固派既得利益的措施即可。“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和设问,从应该汲取的教训入手回答,如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等。答案:(1)迅速变革;全面变革。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守旧势力十分强大。(2)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改革科举,废除八股。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5(xx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国史学家高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维新派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完,这样它就被扼杀了。”张晨怡中国近代文化十二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维新派“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的原因。 (2)作者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维新派“同时把所有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的做法导致了怎样的后果?解析:第(1)问,考查戊戌变法“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原因,须注意问题的限制性条件: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这一限制性条件实际上是反映了维新派变法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问题,与当时国内外的环境相联系,从主观上维新派的政治经验和客观上的改革环境两个方面归纳,材料分析依据:皇帝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都缺乏工作经验。第(2)问,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此问应答材料观点,分析依据: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维新派“同时把所有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要一举而肃清所有的弊端”的做法是维新派急于求成的表现,主要围绕致使改革失败这一中心阐述。答案:(1)客观方面: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已成为世界大势,而中国仍坚守封建专制统治,变革时不我待;甲午战败,帝国主义的瓜分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图存刻不容缓。主观方面,维新派缺乏成熟的政治经验。(2)根源:急于求成。后果:不分轻重缓急,变法无法行之有效;打击面过宽,激化与顽固势力的矛盾,导致变法最终失败。(任答其中一点即可)6(xx南昌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李鸿章伊藤博文19世纪末,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他们地位相当,所处时代和大环境也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还迟,然而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追根溯源,李鸿章的脚跨进了新时代,而脑袋却还留在旧时代。如梁启超说:“伊藤博文能制定宪法为日本长治久安之计,李鸿章则惟弥缝补苴,画虎效颦,而终无成就也。”尽管他受了鸦片战争后“经世之学”的影响,但他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比较浅薄的“器物”层面上。他作为大清重臣,迫于满朝清流非议之压力,变革只敢触及器物层面,绝不敢越“中体西用”雷池半步,抱残守缺,胶柱鼓瑟,“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如他自己所言,只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李鸿章对伊藤博文:大臣与首相的差别(1)由于两国统治阶级对“变革”的态度和推行变革的力度不同,从而造成两国“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2)明治政府在推行“文明开化”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并对其进行评价。解析:第(1)问,注意理解“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是指“两国统治阶级对“变革”的态度和推行变革的力度不同”。可联系材料与教材所学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等知识,分别概括两国统治者的态度及推行变革的力度不同的原因。第(2)问,根据教材所学概括“文明开化”的成效即可。对“文明开化”评价:可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多角度回答。答案:(1)态度不同:中国清王朝统治腐朽,清政府内部顽固势力强大,反对一切变革,尤其反对变革封建专制制度。而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通过武装倒幕,倒幕派改革力量建了新政权,因而能够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力度不同:中国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行“有限变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实行包括改革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全方位“变革”。 (2)成就: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评价: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的思想,封建色彩十分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