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1624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苏州模拟)总结以前的4 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因为()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B.自然界是客观的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2.“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3.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过度地开发,人为破坏,导致了大量物种丧失,其中包括一些中国特有物种。这告诉我们()A.城市化和工业化必然破坏生态平衡B.人们与自然无法和谐相处C.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D.人们的活动决定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4.(xx新乡模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7.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一要求体现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共性和个性的统一D.个人与社会的统一8.(xx东海模拟)胡锦涛同志曾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这里的“不折腾”可以理解为()A.规律是客观的,人无法限制规律的破坏作用B.规律是客观的、永恒不变的,所以只能按规律办事C.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改造世界要以承认规律的客观存在为前提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无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A.B.C.D.10.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千百年来人类无法回避和不断探讨的问题。下面漫画所蕴涵的哲学寓意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一切事情都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A.B.C.D.11.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制不生其间,则必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D.善于抓住主要矛盾12.针对严重旱情,北方某市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择机实施了人工降雨,全力以赴抗旱。这体现了()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取得成功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鉴赏古代诗词,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陈与义白居易和陈与义的诗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14.(26分)习近平同志在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时强调,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国家和各级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不断健全,补偿规模还要加大。总的来讲,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根据所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1)我们为什么要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效益相结合、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活的关系问题?(14分)(2)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12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题干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D本身错误。2.【解析】选A。“树欲静而风不止”形象地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A项符合题意。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还有精神现象,B项不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错误;“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材料未体现,D项不选。【知识拓展】“树欲静而风不止”出处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3.【解析】选C。由于人为原因导致了大量物种丧失,说明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C正确。A、B、D说法均为错误观点,可排除。【变式备选】2012年8月8日,甘肃省举行纪念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两周年活动。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专家称,当地树木被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造成很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发生此次特大泥石流的重要原因。这警示我们()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A.B.C.D.【解析】选A。本题以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为背景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由于人类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这告诫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题意;不属于警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错误。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从洛阳看历史的变化,即洛阳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可见该句诗形象地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故选D。5.【解析】选C。其观点否认了静止,而不是否定了客观性,故A不选。其观点夸大了运动,而不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故B不选。克拉底鲁的观点夸大了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C应入选。D观点题干未体现,不选。6.【解析】选C。苏东坡的观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C项正确。A、B为否认相对静止的错误观点,D强调群众的作用,与题意不符。7.【解析】选B。“没有终点”“没有句号”体现了静止不是绝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而“有起点”“有逗号”体现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因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A只强调了运动,只符合题目部分信息;C、D与题目无关。8.【解析】选D。“不折腾”的意思是不蛮干、不胡干,要遵循规律来办事,故D项当选。9.【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活火”,这就承认了世界是物质的以及物质是运动的,认为世界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和熄灭,承认了运动是有规律的,入选。观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观点并未体现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故排除。【知识拓展】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皆流”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在古代希腊哲学家中,他是第一个用朴素的语言讲出了辩证法的要点的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永恒的活火,强调它本身就是不停歇的运动,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转化为火。他提出“万物皆流”,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10.【解析】选C。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漫画寓意要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观点错误。11.【解析】选A。材料主要说的是人的无限欲望与物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必须按“制”即按规律办事,因此选A。B、D与材料不符。C错误,因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12.【解析】选C。人工降雨是遵循并利用客观规律的体现,故选C项;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D项不选。13.【解析】本题以古代诗词的形式考查有关哲学知识。白居易的诗反映了变化发展的观点,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等。陈与义的诗反映了运动与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答案:(1)白居易的诗: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陈与义的诗:说明“静”是运动中的“静”,并不是“不动”;“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4.【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也是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规律观处理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就要看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有其客观规律,必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按规律办事。第(1)问重在“为什么”,第(2)问重在“怎么办”,回答时要注意。答案:(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追求林业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2)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和生态运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