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四 生物与环境高考题组.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31467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四 生物与环境高考题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四 生物与环境高考题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生物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四 生物与环境高考题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 非选择题专项突破四 生物与环境高考题组1.(14分)(xx山东高考)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2.(16分)(xx安徽高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20分)(xx广东高考)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促使其分泌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预测题组(30分钟50分)1.(14分)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以后由巴西引入广东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1)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 ,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 。(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 而迅速蔓延,疯狂吞噬水稻、茭白等水生作物,直接导致 下降。科研人员将一定数量的鸭子放到稻田和茭白田中,一段时间之后,采用 法调查,发现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是许多农作物的叶子却被鸭子毁坏了。(3)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可用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 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直接原因是 。(4)实验结果证明: 。2.(18分)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198719881989199019911992出生率/%17.927.329.622.724.930.2存活数/只4454667896122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1)麋鹿引入保护区后,导致种群数量发生上述变化的环境因素可能是 。(2)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 。(3)请绘制该麋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图。(4)在半散养环境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改变,如大多沼泽植物逐渐消失,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 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保护区内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研究人员发现麋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 。3.(18分)如图(a)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b)为其中四种鱼(甲、乙、丙、丁)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a)中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图(b)中的生物对应图(a)中的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2)图(a)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3)科研人员对该池塘由浮游藻类、甲和丁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XYZGP和NPGP=55.6102NP=1.3102GP=176103NP=6103GP=59.3106NP=50.5106NP/GP0.020.030.85R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62.8%99.7%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4)下图表示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甲和丁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则甲的粪便属于 (填字母)的部分,能量由甲流向丁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用序号表示)。气温逐渐降低时,若图中的保持不变,青蛙的/的值将。(5)该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答案解析高考题组1.【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1)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有人的主观因素;田螺的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15+18+15+19+15+14)/6=16只/m2。(2)纵坐标表示“成本或价值”,由题干信息“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可判断纵坐标中的两条线,其一表示防治成本,其二表示作物价值。实际生活中,作物价值高于防治成本才有收益,由此推测曲线表示防治成本,曲线表示作物价值。从图中可看出,B点时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差值最大,所以该点收益最大。(3)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答案:(1)随机取样16(2)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2.【解析】(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能量的传递效率=该营养级同化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100%,即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2)该种群密度是403015=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记的田鼠减少,从而使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3)在每一营养级中,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在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一部分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答案:(1)3%(2)80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3.【解析】(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刺激后,会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根据图示,罗非鱼种群数量在开始时呈“J”型增长,从b点后环境阻力开始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附近波动。(3)藻毒素逐级富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分析题意可以获得捕食关系如图:答案:(1)升高下丘脑抗利尿激素(2)JbK2(3)预测题组1.【解析】(1)鸟类与鳖可以取食福寿螺,与之构成捕食关系,可以有效抑制福寿螺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增长。(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属于入侵物种,由于缺少天敌而快速繁殖,导致其他生物减少,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福寿螺活动范围较小,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3)6月中旬7月中旬处理组福寿螺卵块数下降最多,原因是中华鳖捕食福寿螺,导致成年福寿螺数量减少,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明显降低。(4)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种群密度明显下降,表明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增长的效果十分明显。答案:(1)捕食关系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2)天敌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样方(3)67(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生殖期)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4)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增长的效果十分明显(用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增长比用鸭子好)(合理即可)2.【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麋鹿数量逐年增加,其原因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2)1988年麋鹿的存活数为54只,比1987年增加了10只,增长率为10/4422.7%,增长率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则死亡率为27.3%22.7%=4.6%。(3)麋鹿为雌雄异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在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其性别比例趋向于理论比11。(4)麋鹿以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其采食同化的碳大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当地植被的变化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麋鹿喜食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有利于控制互花米草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答案:(1)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2)4.6%(3)如图:(4)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次生有利于控制互花米草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3.【解析】(1)根据图(a)中箭头方向,A与D间存在双向箭头,A多个箭头流入,一个箭头流出,可判断D为生产者,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图(b)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a)中的D、B。(2)图(a)中过程表示捕食关系,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3)根据表中总同化量判断,Z为第一营养级,Y为第二营养级,由于二者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量不同,导致二者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传递效率为二者总同化量的比值,即(176103)/(59.3106)100%0.3%。(4)粪便不属于同化量,应为图中的A,由甲到丁的传递效率应为/100%;气温逐渐降低时,青蛙的体温降低,代谢速率降低,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减少,/的值将升高。(5)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答案:(1)光合作用D、B(2)含碳有机物(3)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不同0.3%(4)A/100%升高(5)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